王福
【摘?要】猜想,是通過觀察、實驗、聯想、對比、分析推測性說明某一未知事實,不是憑空想象。在日常學習中,當學生具備猜想能力以后,他們的想象能力將有所提高,能夠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思維方向,且會在無形中產生學習動力,深化對各種原理的學習。本文,將針對猜想能力的具體培養(yǎng)展開詳細闡述。
【關鍵詞】物理教學;猜想能力;培養(yǎng)
對學生猜想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需要長期堅持的。課堂上,學生總是缺少足夠的猜想時間和空間,他們的猜想能力較為薄弱,其原因主要歸咎于尚未掌握系統的猜想方法,不能夠聯系自己已有生活經驗提出獨創(chuàng)性猜想,猜想意識不強。面對學生猜想能力相對較差的情況,要針對以往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
一、精心設計問題,引起猜想
在對學生猜想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問題,是引起學生進行猜想的源動力,可讓他們展開有效猜想。但在問題設計時,要給予學生一些暗示,以校準他們對問題的猜想方向。同時,問題的設計要具備一定啟發(fā)性,要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有猜想的欲望。期間,當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合理猜想時,要注意對他們的猜想行為進行正確誘導,提示、點撥他們不要胡猜亂想,以真正提高他們的猜想能力。例如,在《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章節(jié)教學時,可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先請學生猜猜看物體質量相同,力不同時物體加速度的不同?力相同,作用在不同質量物體上時,物體加速度有什么不同?這時,學生們將針對這個問題展開大膽猜想。有的學生會進行猜想:“力越大,加速度可能越大?!庇械膶W生會進行猜想:“質量越大,加速度可能越大。”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以后,可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滑輪長木板、鉤碼、砝碼等教具,用10g、20g規(guī)格不同的砝碼當做牽引小車的力,用50g、100g、200g規(guī)格不同的砝碼改變小車質量,帶領學生驗證他們的猜想。
二、聯系生活經驗,啟迪猜想
為啟迪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猜想,要對他們的猜想行為進行引導、鼓勵,喚醒他們聯系自己已有生活經驗做出猜想,再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猜想,既能夠啟迪他們的猜想意識,又能夠喚醒他們猜想欲望。同時,在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下,學生們的思維將變得更為開闊,可完全沉浸于猜想體驗中,總結出相關規(guī)律。例如,在《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章節(jié)教學時,可先借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一段《賽車事故》影片,請學生聯系自己看過的賽車賽事,試著猜想影片中可能會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事故。這時,學生們將猜想到水平彎道和凸形路面兩個地方。接著,可出示本節(jié)課課題,再為學生直觀展示一系列火車過彎道影片和圖片,請學生猜猜看:“如果內外軌一樣高,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這時,學生們將仔細觀察火車轉彎時軌道情況,聯系自己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火車軌道,合理猜想出:“如若內外軌一樣高,那么需要的向心力可能完全是由重力G和支持力FN合力提供。”在這里,學生們學會了聯系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猜想。
三、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鼓勵猜想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猜想能力,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猜想,應重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氛圍。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他們進行溝通,讓他們心理壓力有所降低,從而具備進行猜想的自信心。其次,要利用好各種調控手段創(chuàng)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改變以往循規(guī)蹈矩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良好的體驗,有進行猜想的空間,自由進行猜想。除此之外,要精心組織一系列探究式學習活動。探究式學習,能夠讓學生脫離題海學習氛圍,不斷衍生猜想欲望,大膽進行猜想。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課教學時,可先為學生出示這樣一個實際問題:已知“肯尼迪”號航母跑道場是100m,它的起飛速度是50m/s,飛機具有40m/s初速度,求加速度至少是多少?結合這個實際問題,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他們相互討論加速度和哪些因素有關。在相對輕松的探究式學習中,學生們將開始進行自由猜想,提出F增長a增長、m減小a增加的猜想結果。接著,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a與F、m關系的研究實驗。結合實驗結果,驗證a與F、m關系的猜想。
四、重視方法訓練,鍛煉猜想
課堂上,部分學生尚未掌握系統化猜想方法。面對這個問題,要重視為學生安排一些猜想方法訓練,鍛煉他們的猜想能力。比如類比法、直接法、物理模型構建法、控制變量法等方法,都是比較適用的猜想方法。當學生掌握這些猜想方法以后,他們將更加善于用適合的猜想方法推測未知現象。例如,在《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一課教學時,可先拿出一個經過摩擦的塑料棒,再將塑料棒靠近碎紙屑,請學生憑借自己的直觀思維猜猜會發(fā)生什么現象。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靜電現象,學生們將大膽猜想:紙屑會被吸起來。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以后,可要求他們組成兩人小組,一人負責用羊皮反復摩擦塑料棒,再靠近紙屑,一人負責觀察實驗操作現象,驗證猜想。在這里,通過訓練學生憑直覺思維和經驗進行猜想,讓他們掌握了這一種猜想方法,鍛煉了他們的猜想能力。
總之,實際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猜想習慣,令他們學會自覺進行猜想,發(fā)展他們的猜想能力,應精準定位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問題,引起他們對問題的猜想。同時,應鼓勵學生聯系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對他們猜想方法進行訓練,以促使他們在良好的猜想能力訓練中敢于進行大膽猜想。
參考文獻:
[1]張志成.物理教學猜想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物理,2014(6):66~67.
[2]黃寬寬.中學生物理猜想與假設能力的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