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之一,應切實加強勞動教育。 但目前高職院校還存在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的情況,這就要求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必須把勞動教育重視起來,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做好勞動教育的總體設計;完善相應的評價方式;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相結合的勞動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大對勞動教育的宣傳、樹立勞動美、充分挖掘勞動教育的價值,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勞動美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依靠全體國人的共同努力,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助力中國夢實現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深刻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1]高校是塑造大學生完整靈魂的殿堂,在重視德智體美的同時,要將勞動教育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勞動教育上,高職院校還存在一些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
1 高職院校中勞動教育缺失
1)勞動教育不被重視。目前全國的高職院校都在大力構建“知識+技能”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實踐技能教育,讓學生通過參與勞動鞏固知識,提高實操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和艱苦耐勞的品質,將來能夠更好地實現就業(yè),服務社會。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技能教育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組織不夠完善、實踐場地缺乏、“掛羊頭賣狗肉”等問題,不能完全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鉆研能力,技能實操效果大打折扣。
2)勞動教育功利化現象較為嚴重,勞動教育與“立德”相背離。不少高職院校的老師把勞動當作懲罰違紀學生的手段,執(zhí)法粗暴,懲罰的同時忽視對教育本身意義的說明與澄清,不僅與通過勞動塑造學生品德、完善學生人格、培養(yǎng)良好價值觀念的初衷背道而馳,反而容易導致學生遠離勞動、厭惡勞動,在心理上形成“以勞動為恥”的極端錯誤觀念。
3)溺愛式家庭教育與學校勞動教育的沖突。部分家庭對孩子過分寵溺,生怕孩子遭罪,一丁點苦都不舍得讓孩子吃,有的家長甚至包辦一切,不讓孩子參加任何勞動。在高職院校內,甚至出現了“家長周末來學校給孩子洗衣服”、“請家政公司上宿舍搞衛(wèi)生”、“不會拿掃帚掃地”的現象。有的家長,唯成績、分數論,只要孩子成績好,什么都可以不干,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高職院校在推動勞動教育上存在層層阻力,學生勞動意識的提升緩慢。
4)學生勞動熱情不夠持久。一些同學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對勞動比較感興趣,但時間一長,容易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會選擇放棄。尤其是在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一些同學因平時生活自由,受不了工作的壓力和企業(yè)的約束,產生抵抗情緒,不積極參與生產勞動,給學校和企業(yè)的管理都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5)相較本科院校學生而言,高職院校學生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行為更高。高職院校學生成績偏低,綜合素質、道德品質等不如本科院校,尊重勞動、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低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普遍設有垃圾桶和果皮箱,但是仍存在隨地亂扔垃圾的不良習慣,破壞了環(huán)境衛(wèi)生,增加了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勞動量。
2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缺失的原因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具體來講,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近年來,高職院校迅速擴招,教學管理和基礎設施跟不上教學的需要。真正開展好勞動教育,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理論教學,成本相對較低。勞動教育也沒有具體考核指標,沒有固定的標準,學校沒有教育的壓力和動力。
2)家庭教育中勞動教育的缺失。家庭,是每一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在勞動教育的問題上,家長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老師”這一角色,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并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勞動,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就與樂趣。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卻沒有完全扮演好這個角色,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孩子不愛勞動的習慣,甚至延續(xù)到了中學、大學以及以后的人生。
3)基礎教育缺失勞動教育,高等教育中勞動教育缺少平臺。我國的中、小學是義務教育,脫離不了應試教育的樊籬。學生大多以學為主,雖然教學大綱對勞動技術課從內容到形式有明確規(guī)定,但形同虛設,通常被用于其它方面,學生對勞動課真實面目缺少體驗,缺乏認同感。以勞為美的教育缺失了教育陣地。高職教育則根據市場需要設置專業(yè)和課程,要考慮“人文”與“技能”,勞動教育則被邊緣化,難得站穩(wěn)一席之地。
4)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數十年的耕耘,國家經濟日益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環(huán)境,很多孩子在父母的蔭庇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再加上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侵襲,逐漸養(yǎng)成了拈輕怕重、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習慣。
3 高職院校加強和深化勞動教育的對策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帕夫雷什中學》中指出:“勞動教育是對年輕一代參加社會生產的實際訓練,同時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能培養(yǎng)人的道德品格和智力品格?!盵2]勞育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因此加強和深化勞動教育的實效是目前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3.1 做好勞動教育總體設計,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特別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皩τ诼殬I(yè)院校而言,必須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要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強化勞動教育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在勞動鍛煉中懂得自立自強,學會責任擔當,培養(yǎng)意志品質。教學體系等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緊靠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要保證勞動教育在教學計劃上有總體設計,課程體系上有具體要求,教學資源有保障,教師有指導能力,評價體系跟得上。[3]課程設置上要明確課內外勞動時間,使勞動教育不僅在課堂上講,課外學生勞動實踐的經歷有時間做保障。勞動內容的變化也要與大學生各個階段的教育內容相適應,突破傳統方式,引導學生從事探究性的勞動、項目化的勞動。把勞動教育從理念變成模式,從模式變成方法,從方法變成實踐,最終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3]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提升獲得感,養(yǎng)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的意識。
3.2 完善相應的評價方式
在評價方式上,強調對勞動經歷的寫實記錄,教師、輔導員要對于大學生勞動經歷進行實事求是地記錄,全程參與,在此基礎上做出評價。并把勞動教育的成績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并把測評結果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激發(fā)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構建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體系
勞動鍛煉過程對每個人的成長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高職院校在做好學校教育的同時,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需要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互動模式。對于勞動教育,大部分的家長是很支持的,可少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態(tài)度還是有待改進,家長應該支持和鼓勵孩子去參加勞動,而不是對此抱著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甚至把孩子該有的生活勞動包辦了,如果家長認為孩子這方面能力有欠缺,更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放縱溺愛,而是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帶領和引導孩子來共同參與勞動,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孩子,而且能夠通過勞動增強彼此的情感。
此外,高職院校還主動作為,加強外聯,與地方政府、企業(yè)、社區(qū)開展合作,積極搭建有利于學生實踐成長的校外勞動實踐育人基地,讓學生在勞動實踐、奉獻社會中接受教育、熱愛勞動、增長才干。
3.4 加強對勞動教育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勞動致富、富民強國,這是一個必要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其他的什么也談不上。學校要加強對勞動教育的宣傳,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勞動教育相結合,通過邀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來學校開展宣講,通過宣傳先進典型的事跡,引導廣大學子勤奮學習,積極參與勞動創(chuàng)造,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其次,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等平臺,利用閱報欄、宣傳櫥窗等加強對國家和省市勞動模范、學院勞動榜樣、勞動明星的宣傳,以身邊人影響身邊人,以身邊事帶動身邊事,打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讓校園文化發(fā)揮出應有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新華網.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8-09/10/c_1123408400.htm.
[2]蘇霍姆林斯基,趙瑋等譯.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355.
[3]汪瑞林.新時代如何加強勞動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