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旻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是每一位教學老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初中歷史教學也是如此。文章重點論述合作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同時重點展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及取得的初步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合作式學習這種方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和思考。
【關鍵詞】合作式學習;歷史教學;初中
合作式學習是一種建立在組內(nèi)學習者之間信息交換基礎之上的有組織的群體活動。組內(nèi)分工明確具體,每個人都承擔一定的組織、學習和實踐任務,他們完成個體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支持、幫助其他成員,為完成共同任務而努力。
由此可見,合作式學習是以分組的形式通過成員協(xié)作完成,以期提升團隊全體成員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極其民主,它是在完成團隊任務的基礎上促進個人能力的長足發(fā)展。學生會在各種場合、不同場景中闡述觀點,表達立場,他們學習相互傾聽,學習用尊重的方式表達。在這一過程里,每個人都參與到活動中,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歸屬和價值。這對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有極大的導向作用。
合作式學習是分組式學習的進化版。分組式學習一般是臨時組成來完成學習目標的,而合作式學習不同,它既不是臨時組成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合作式學習講究的是長遠的、有計劃的和有規(guī)劃的。同時,分組式學習通常是在某個個人能力突出的成員的領導下進行,其他成員處于被支配的地位,被動接受,不利于團隊成員進行全方位鍛煉;合作式學習則不同,團隊成員經(jīng)?;Q角色,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培養(yǎng)。
合作式學習,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在互助學習中共同提高,在提高中產(chǎn)生價值感和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自律和自我教育。
一、提問互答法,提升歷史學習效率
提問互答是一種簡單卻很有效的合作式學習方法,該方法沒有什么合作技巧,也沒有其他要求,實現(xiàn)該方法的前提是至少兩名同學為一組。提問互答法對初中生學習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歷史作為一門文字敘述型學科,教科書的文字繁多,對初中生而言,一個人默默地熟讀歷史教科書并要牢記各種重點知識,其過程是很艱難的,而且枯燥無味,甚至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提問互答法改善了初中生的學習方式,互相提問,再互問互答,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還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
如在學完“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后,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老師可以安排一節(jié)自習課或者早讀時間,讓學生運用提問互答法來加深記憶。而對于提問互答法中如何提問,老師則應該做適當?shù)囊龑В嬖V學生如何提關鍵性問題來更有效地學習。例如,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時間和主要相關任務以及發(fā)生地點、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鴉片戰(zhàn)爭的意義等。學習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可以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區(qū)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有哪些損失等。再比如關于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zhì)是什么?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以及該運動產(chǎn)生的影響等。
在提問互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取關鍵、重點的歷史知識,不必自己花費大量時間自己去教科書內(nèi)篩選總結,而且勞逸結合,把枯燥的學習過程轉化成聊天的形式,讓放松與學習兼得。
二、合作辯論法,促進歷史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合作辯論指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辯論雙方通過對議題的自由辯論,最后達成共識的一種學習方法。我們常見的辯論是劍拔弩張、針鋒相對的場面,不過本文提到的合作辯論法有些不同。關于歷史知識的辯論,我們的目的不是爭論誰對誰錯,而是把每個人不同的想法說出來共同探討來達成共識,以這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的探討過程中,改變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講完“辛亥革命”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可以組織一場關于辛亥革命的辯論賽。老師先明確議題,例如,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然后讓學生就這一論題準備相關的材料來陳述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牢記辛亥革命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權利;同時了解到辛亥革命與近代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關系。根據(jù)學生對辛亥革命的不同觀點進行分組,然后進行辯論,最后都達成共識,總結出關于辛亥革命的重點知識。
這種學習方法的好處就是,在辯論賽之前,學生要準備好資料,這就是在變相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通過辯論賽,學生整個過程都參與其中,他們的知識也得到了復習鞏固。
三、合作寫作法,實現(xiàn)歷史理解的互幫互助
寫作是一種基礎的學習技巧,而合作寫作,可以將學生之間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取長補短,互相融合。寫作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而讀書和抄寫只是原樣照搬,所以以歷史教科書內(nèi)容為寫作素材,通過寫作,將知識總結并轉化成自己的語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
比如以“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為主題,老師組織安排學生,讓學生以富有正義感的當事人身份,模擬進行新聞時事報道。在這過程中,學生就要分組進行活動,并且小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要有負責搜集抗日戰(zhàn)爭資料的,有負責精簡資料內(nèi)容的,有負責將資料寫成新聞稿的,還要有負責報道的。學生從活動中能夠深切了解到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離不開國共兩黨合作一致抗日,離不開全民族的英勇奮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為全國人民帶來了希望的黎明,促進了我國民族覺醒和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通過這一方法,學生們不僅充分地了解了我國的歷史,還能激起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在這個過程中,搜集、整理、寫作、報道都由學生合作完成,提升了學習效率,又讓學生們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四、合作預習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預習是學習的基本要求,它普遍運用于各個學科,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我們通常所布置的預習,其過程只是學生個人,而且一個人思考,難免會遇到難題,阻礙預習過程。再者,學生會抱有“反正老師會講”的心態(tài),所以就不會花費太多精力甚至根本就不預習。而這里要論述的合作預習法截然不同,既然是合作,那么其預習過程將會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