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繁
摘 要:分層教學模式是一個相對古老而嶄新的話題,其核心是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在具體的課堂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資料、課堂任務、課后作業(yè)、課后評價等區(qū)別對待。閱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是一個較難的模塊,其在英語教學以及相應的考試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實證研究法從分層教學模式的角度分析其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剖析分層教學應用的優(yōu)點及效果,旨在為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 序言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間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其重要性也變得越來越突出。在當前,國內以考試為主要的教育評價機制的影響下,英語成績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此,作為一名準英語教師應該明確如何才能讓學生們輕松地學習英語閱讀并使學生獲取較高的成績顯得尤為的重要。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班級授課,這樣的授課結果是學生們不一定全部能夠掌握,基礎不同的學生們在一段時間之后成績會有很大的差距。分層教學模式會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之間的認知水平,將其分成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水平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 何為分層教學及其理論基礎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關于分層教學,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并做出了貢獻。不管對于分層教學如何定義,其教學過程都是頗為相似的。在國外,最早的分層教學是美國的杰出教育家哈利斯于1868年創(chuàng)立的,其建立了教學模式最早被叫做“活動分團制”,與近幾年來提倡的分層教學模式頗為相似;在中國,最早提出分層教學模式的是春秋時期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孔子,其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和教學原則。
分層教學是指了解并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且按照不同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或者班級,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相應地調整。
(二)英語閱讀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最近端發(fā)展區(qū)理論是由蘇聯(lián)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來的。他認為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在他人或者比自己經驗豐富的人的幫助下所達到的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差距是教師在備課以及上課時應該注意到的,教師課堂的活動應該高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以啟發(fā)學生的靈感,從而幫助他們做出更大的努力來超越自己。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分層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教師可以嘗試設置不同的水平同學的閱讀需求,逐步了解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并將潛在的發(fā)展水平轉變?yōu)樾碌目捎盟?,并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進行發(fā)展。這樣,學生可以逐步改進得到提高。
2. 語言輸入假設理論
在我國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下,英語閱讀是獲得語言輸入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如何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異進行分層使得學生能夠進行有效閱讀仍然是一個問題。在收集并查閱大量數(shù)據后,作者發(fā)現(xiàn)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理論”為該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語言輸入假設理論是在1980年代由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和發(fā)展的。他認為老師有責任提供適當?shù)恼Z言輸入并使用該理論指導英語外語教學。這個假設試圖回答我們如何獲得語言的問題。當學習者在學習他們理解的語言輸入稍微難于他們當前的水平的語言輸入時,Krashen將此輸入級別稱為“i+1”,其中“i”是學習者的內在語言知識,“+1”是語言習得的下一階段。
三、 高中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在國內,隨著2017年新課改的逐步施行,變化較大的是其強調聽、說、讀、看、寫五部分,然而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輸入性學習方式在高考整張試卷中分值較大,由于閱讀篇幅過長,基礎相對較差學生詞匯量掌握數(shù)量不夠等問題造成的障礙,使得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動機不明顯。
基礎相對較差學生在閱讀課堂中通?!办o不下心,學不進去”;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中存在“囫圇吞棗”的現(xiàn)象并普遍認為閱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生們的基礎不同,對于一節(jié)課的要求也不同,基礎較好的學生通常在大班統(tǒng)一授課中感覺到很多知識點已經學習過甚至已經掌握得非常牢靠,因此他們會覺得課堂沒有挑戰(zhàn)性,而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通常認為教學難度較高,教師講的聽不懂,英語課上沒有成就感。
英語閱讀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學生的英語基本功。為了應對基礎不同學生對于課堂知識需求的參差不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分層教學模式非常必要。
四、 “分層教學模式”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分層教學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的體現(xiàn)
1. 教學目標的分層
一堂好課的開展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備課。由于學生們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不同,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將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比如基礎較差的學生讀完一篇文章后立馬要求其可以進行復述并根據文章大意續(xù)寫一篇作文出來,這顯然對于基礎相對較差學生來說非常困難;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文章閱讀起來無任何挑戰(zhàn),從而讓學生們會感覺到學習非常乏味,如若對于這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目標進行適當?shù)姆謱樱A較好的學生會感到學習的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
2. 教學過程的分層
教學成效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是一堂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較簡單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參與。例如,在講解段落時可以讓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讀一個段落,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復述文章的內容。這樣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也多了參與感,相比于傳統(tǒng)課堂,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敢發(fā)言,分層教學模式無疑是一種進步。
3. 課堂練習的分層
課堂練習的分層是指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堂練習之前,需要考慮所出的試題是否超出學生們的水平以及所出的題目需要合乎不同學生的水平。例如,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多一些耐心和鼓勵,盡量做一些相對較容易的題目,比如閱讀課中的練習可以多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類問題基本無固定答案,因此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多一些學好英語的信心。
4. 課后作業(yè)的分層
課堂作業(yè)是一節(jié)課的重要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看出學生知識掌握狀況,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課堂作業(yè)也需要進行適當?shù)胤謱印?/p>
5. 學生評價的分層
對于學生的評價通常可以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英語閱讀分層教學中更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即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在課堂評價以及日常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教師的用語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在每堂課中,由于學生們的學習目標不同,因此教師對不同學生的評價應該不同,只要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都應該給予較好的評價。終結性評價在高中的教學中具體體現(xiàn)在期末考試和最后的高考,層次不同的學生評價應不同。
(二)分層教學的優(yōu)點
1. 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教學任務以及教學進度的開展是根據班級里面大多數(shù)學生的情況而定的,但是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對學生們的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水平的問題,使得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也有一定的參與機會,這無疑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課堂。
2. 加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教師的教學是根據大多數(shù)人制定的,而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認知水平,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 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會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而制訂多樣的教學方案,這里的方案并不是有多少學生便做多少份教案,而是將教案中的各個部分進行一定地拆分,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例如,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的教學目標可以是讓其認識文章的生詞;基礎中等的學生可以讓其在認識單詞的基礎上讓其對文章進行一定地誦讀并總結出其大意;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完成前面目標的基礎上需要書寫500字的文章。
因此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在其以前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三)應注意的問題
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狀況并不是非常樂觀。在同一個班級內很難實施分級教學,這不是易于控制,因此老師在上課前和下課后都需要做很多工作。而在執(zhí)行教學過程中,一件事情很容易遺失,這導致分級教學的實施不容樂觀。許多老師和教育者不采取這種教學策略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麻煩。分級教學要求教師為所有級別的學生設置教學目標。在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為高級別學生設置更高的學習目標,以便他們適當?shù)奶魬?zhàn)。這種情況也改變了過去所有學生都應該完成相同的目標,使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發(fā)展自學能力并合作學習能力。因此,分級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改善教學過程中的兩極分化,提高各個層次的學生們英語考試成績,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和學習動機。因此,分層教學應進行合理的開展而不是只停留于形式。
五、 總結
按照閱讀是40分的標準計算,高二同學在實驗進行之前,即高一的期末閱讀平均分是19分,在進行了為期兩學期的分層教學之后,高二同學在冬季期末考試試卷平均分在24,夏季期末考試試卷平均分27。也就是實驗前后的差距有8分。經過分層教學的實驗之后,經談話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到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增高,在課堂中的課堂參與度在之前只是尖子生發(fā)言變?yōu)椤鞍偌覡庿Q”的局面,相對之前的課堂有很大的提升,課堂結束后的滿足感升高,對于英語閱讀課程從之前的排斥轉變成如今的期待。課堂氣氛也由以前的壓抑變?yōu)槿缃竦幕钴S氣氛。
分級教學模式對教師具有一定的啟示。在分級教學模式,老師應認識不同層次的能力學生以及他們可以達到的目標,然后老師可以設計可以滿足的任務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的不同任務。這需要老師仔細地準備課程,分級教學模型就可以順利進行。教師們也需要堅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其更好地教學。因此,教師和學生在此過程中都可以進步。
參考文獻:
[1]白云.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5(1):60-61.
[2]程星華.應用語言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3]吳笑男.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7(6):126-127.
[4]彭瑩,周毅.淺談分層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3):92-93.
[5]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張雪梅.分層教學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