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再進一步推行,使得教師越來越重視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入到初中教育之中,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和邏輯運算能力的學科,數學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生的運算能力強調在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之上使學生的思維朝著抽象化與邏輯化的方向發(fā)展,可見,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和重點,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運算能力;問題及對策
運算能力在重視學生正確運用運算算理的基礎之上強調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與學生的各項能力發(fā)展密切相連,引導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有層次的運算能力發(fā)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教師應當在初中數學課堂之中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的問題
學生的運算能力既是數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數學能力提升的表現,在現階段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教師對于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數學教師對于學生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課業(yè)壓力往往使得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和成績的提升而相對忽略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停留表面和形式。其次,數學教師對于學生運算能力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往往局限于學生的計算能力,然而運算能力的內涵遠遠超過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更加強調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通過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使學生準確運用數學知識、合理快速地解決數學問題。另外,教師在初中數學中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是基于課本之上,沒有引入學生生活當中的實際例子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不牢固,導致學生在進行運算的過程當中沒有達到理想的實際效果。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能夠為提高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拓展新的途徑,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因此,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通過組織小組合作的方式帶動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
二、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
(一)遵循運算規(guī)律,注重循序漸進
數學教師對于學生運算能力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學生的運算能力是隨著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斷提升的,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運算基礎知識學習,通過遵循運算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實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有理數估算無理數的范圍,通過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引導學生進行無理數的學習,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實數,除了整數和分數以外,還存在著一種新數,希伯斯發(fā)現了無理數的存在,我們將整數和分數統(tǒng)稱為有理數,其他的便是無理數,也就是開方開不盡的數,那么接下來讓我們深入的學習無理數,首先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的時候,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接下來就請大家在小組內展開合作,探討一下用何種運算方法來進行求解?!蓖ㄟ^這樣的方式,教師通過將無理數的產生背景引入到數學課堂之中的方式使學生更快的進入到了數學教學情境之中,在通過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發(fā)揮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時的自主性,充分給予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有的學生說道:“可以用面積法和平方根的相關知識求解?!蓖ㄟ^這樣的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在回顧了有理數運算方法的過程當中進行了新課知識無理數的學習,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的實踐之中了解無理數的客觀存在,接著,教師再將無理數的運算引入到課堂之中:“雖然有理數和無理數有著非常大的差別,但是有理數的運算規(guī)則和運算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實數的運算,接下來就請大家估計一下2大概是多少,可以用計算器求其近似值?!边@個過程當中,教師啟發(fā)了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通過一個實際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運算的角度進行了理解,另外,教師遵循了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回顧有理數運算規(guī)律的基礎之上進行實數的運算,做到了在尊重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展開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進行計算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保留自己的答案,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進而完善自己的答案,通過學生在數學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帶動學生從淺到深的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激發(fā)運算興趣,培養(yǎng)運算習慣
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到運算過程之中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過程,在一個濃厚的數學學習氛圍之下提升學生對于運算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運用運算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習慣。
例如,在講解《整數的乘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的運算能力一共有三個層次,即從簡單的運算到熟練的運算到掌握運算的技巧,學生的運算習慣也是通過這三個步驟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煩瑣的運算可能會壓抑學生在數學課堂當中的主動性和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趣味性的數學教學課堂,通過生成性的動態(tài)課堂帶動學生運用運算技巧,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要講解的是同底數冪的乘法性質,首先請大家思考一下黑板上的這兩個問題,3×3×3可以簡寫成?a×a×a可以簡寫成?”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通過一個問題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到整數的乘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之中,在這個基礎之上,教師再引入乘方的概念:“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讓我們再觀察更多的一些式子,看看他們的指數和底數是怎樣變化的?”接著,教師再展現一些具有規(guī)律的式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帶動了學生在數學課堂當中的參與度,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進行同底數冪乘法法則的歸納總結:“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同底數冪相乘時,底數不變,指數相加,那么大家可否用算式來總結一下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呢?”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當通過小組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小組合作之中,學生能夠通過互相學習進行更好的總結,接著,教師可以邀請小組內的成員來進行小組討論結果的展示,有的小組說道:“am·an=am+n”在這個基礎之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運算技巧的提升通過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大家說得非常正確,那么接下來,請大家再繼續(xù)探究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同底數冪相乘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來表示運算的結果呢?”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在激發(fā)了學生運算興趣的基礎之上,引入了同底數冪相乘的新知識,并且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之中提升了自身的運算能力,使學生在通過運算的法則進行思考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了運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