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娟
摘 要: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在抽象的知識和學生形象的思維之間搭建一座互動、聯(lián)系的橋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信息技術集聲音、文字、圖像、視頻于一體,可以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化。21世紀,小學數學和信息技術的結合,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時代所需。
關鍵詞:小學數學;網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整合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形式十分單一,老師通過板書來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跟隨老師的思維回答問題,記錄課堂筆記。老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違背了素質教育理念。新時期下,信息技術的融入,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了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禁錮,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轉變成主動學習的角色,運用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師生之間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動,學生在信息技術所創(chuàng)設的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增強學習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翁,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將被動地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加充實,讓教學形式更加富有立體感,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與具體,更利于學生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去理解知識,豐富感性認知,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讓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在“條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個車來車往的十字路口,讓學生開動腦筋,在60秒內計算出穿梭在十字路口的所有車輛的數量,包括公交車、大卡車、私家轎車、出租車等。學生為了完成這項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立刻展開行動,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學生就可以自主分工、各司其職,每個人數一種車輛的數量,然后再把各自得到的結果相加,最終得出十字路口車輛的總數。可見,信息技術的加入,能夠瞬間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甚至不需要老師的組織,學生就自然而然地體現出合作意識,相互配合,共同達成學習目標。
在“圓的面積”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電腦上畫出一個圓,并把圓平均分為相等的兩部分,每部分又分為8等份,整個圓有16等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突破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后用動畫的形式將相等的兩部分交錯拼接,形成一個與長方形相似的圖形。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這個動畫,反復幾次之后,學生很快發(fā)現,這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與圓形的面積是相同的。老師借此向學生提問:請大家認真想一想,這個類似長方形的圖形的長與寬和圓形的哪些要素有關?這個問題旨在引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輕松突破了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備課是否充分,作為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老師的備課情況將對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起到重要作用。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且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所以老師要盡可能地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信息技術正是整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手段。以小學三年級“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老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與生活相關的小數,然后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
比如,在小學四年級“三角形”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類型的三角形,通過多角度的旋轉圖形,讓學生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不同之處。立體、幾何圖形能夠給學生帶去最直接、最形象的視覺體驗,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同時,以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在理解角、圖形面積、圖形體積、三視圖等概念時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需要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把抽象的圖形變得形象和具體,讓學生從直觀的角度去觀察和體驗。
又如,在小學三年級的“小數加減法”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制作這樣一個動畫:屏幕上最先出現的是“12.6”這個小數,然后再緩慢地播放“+”號,之后再緩慢地播出另一個小數“2.4”,讓學生跟隨老師的思路,一步步地體驗小數的運算過程,在播放動畫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已經得出了“12.6+2.4”的準確結果。盡管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但“題海戰(zhàn)術”已經不適合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信息技術的加入,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呈現了運算過程,更便于學生理解運算規(guī)律。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只要老師善加運用,教學質量一定會得到質的飛升。
參考文獻:
[1]黃凱軍.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3-4.
[2]李發(fā)春.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14(14):31-32.
[3]馮金山.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