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摘要:在教學中采用預習的方式能讓學生在課前對上課內容有基本了解,是能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語文教學中的預習內容有課文閱讀、了解課文寫作背景等,通過預習的方式能減少學生在學習的陌生感,使學生主動把握學習的節(jié)奏,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預習;小學低年級
在語文課堂教學前加入預習環(huán)節(jié)可以減少學生上課時的陌生感,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專業(yè)學者精選出來的文章,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通過預習,學生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為日后學習構成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tǒng)打下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進行預習的方法
(一)預習中應該明確目標
預習是正式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學中起到導入的作用。在當前教學中,學生通過預習的方式為后期教學打下基礎,但是在預習時學生并不知道該采用哪種方式。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預習習慣時,應該明確學生在預習期間應該達到的目標,讓學生帶著目的預習。
(二)預習中應該認識字詞
在學生進行預習活動時,可以加入學生對課后的生字進行預習的環(huán)節(jié),要預習到會讀會寫的程度,并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生字,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來,掌握寫字的正確順序。在預習生字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引領學生找到生字的特點,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在語文教學中通常會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生詞詞典,學生可以在遇到不會的生詞時,運用詞典掌握生詞的意思,或者通過向家長請教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結合課文的上下文掌握生詞。
(三)預習中應該多讀課文
學生掌握了生字和生詞之后,就可以流利地閱讀課文,通過多次的閱讀掌握課文的內容。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通過多閱讀的方式能讓學生的語言邏輯得到提升,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文字的能力,為日后的寫作課程打好基礎。
(四)預習中應該提出問題
學生在學習中能提出問題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的表現。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預習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并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的預習方式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學生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讓教師通過學生能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也讓學生養(yǎng)成多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二、結合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
(一)通過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不同文體的課文,在面對不同課文時,學生的預習重點也應該發(fā)生改變。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課文題材大致包括詩詞、故事、寓言等。在學生進行預習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預習重點。例如,學生在預習詩詞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重點掌握詩人或詞人的生平、生活環(huán)境。預習童話寓言等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把預習重點放到總結課文內容上,學生通過多次閱讀課文,可以準確地找到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學生在日后進行記敘文寫作時,能根據當前的語文知識積累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二)通過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課程意識
在當前語文的教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預習正是能引領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習習慣的方式。教師在進行語文預習活動時,應該明確教學每階段的學習任務,在預習中對相應課時的重點知識進行高質量的學習。例如,在開展《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第一課時是要讓學生認識生字生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預習期間對課后生字的讀音和寫法進行學習,提出在掌握生字時遇到的問題。在第二課時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放在對課文內容的講解上,此時學生的預習重點應該集中在熟讀課文上,通過對文中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思考,加強對課文的理解。以課程安排的計劃對學生的預習方式進行指導,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減輕學習新課時的壓力。
(三)通過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單元意識
語文教學是有有模塊的,在同一單元下的課文都有相同點,所以在讓學生預習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到該單元下課文的共同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語文知識模塊。例如,在語文一年級下冊的課程中,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學生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在第三單元中的主題是對友情和親情的表達。教師在讓學生預習這樣的單元時,應該讓學生主動思考同一單元課文的共同點,在每一單元的第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課文的講解啟發(fā)學生找到本單元的主題,并在后續(xù)講解期間,讓學生回答在預習時總結出的本文主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預習質量。
三、運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預習能力
(一)通過大量時間進行引導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時沒有接觸過預習的學習模式,所以教師在開展課程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引導,教會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
例如,在讓學生學習《四個太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四季的特點進行思考,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同時要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評價,讓學生知道預習的正確方式,從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通過大量時間的鍛煉,學生就能掌握預習的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家校共育檢查學生預習成果
在農村開展預習活動時,由于家長普遍忙于工作而且受教育程度有限,所以在開展家校共育的教學活動中,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同時要多和教師進行溝通,由家長帶領學生進行預習活動能讓學生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降低了課堂教學的難度。
結束預習后,家長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課文里的主人公是誰,課文中講了什么樣的故事,在學生順利講出內容后,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對沒有順利講出的學生,家長應該耐心引導學生把故事敘述完整,達到預習的目標,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知識。
四、結語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預習活動是對語文教學的大膽嘗試,也是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探索方式??梢灶A見的是,學生從最開始就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日后的學習中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績,也能讓語文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推動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超.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語文有效自主預習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 (12).
[2]顧卓筠.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預習策略——以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為例[J].名師在線,2019(4).
[3]楊曉昕.關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力——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J].才智,2018(9).
[4]李曉航.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預習質量的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