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英語教學中,教材是教師主要的教學資源,老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程度,是決定英語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打開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思維,對英語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xiàn)英語教材的高效應用。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則,提出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具體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教學要求;教學策略
教材是教師開展如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初步接觸英語知識,正處于通過教材內容了解英語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明確教材內容的使用原則,靈活運用教材內容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其更好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一、 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則
(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原則
小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的特點表現(xiàn)為好奇性和興趣性,教師只有在利用教材內容時,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小學生對英語教材內容產生好奇和探索欲望,才有利于小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教學課程中,從而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材應用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興趣點,提煉出教材中讓學生產生興趣的因素,并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應用,增加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落實基礎英語知識掌握為原則
小學英語課程的學習,是為了給小學生打好英語學習基礎,其中基礎英語單詞和簡單句式表達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依托于小學英語教材,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對英語教材內容的把握,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采用多種英語教學方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方面英語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幫助小學生快速掌握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基礎知識。
(三)以教學目的為基礎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
小學英語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英語教材中,并不是能隨意的改變英語教學方式和內容,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方向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進度,合理地進行教學調整,對傳統(tǒng)的教材使用方法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讓英語教材能更好地為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而服務,這是讓小學生在每節(jié)英語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的有效保證,需要英語教師能正確看待教學創(chuàng)新,從整體教學角度來提升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二、 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具體策略
(一)對教材內容的全面解讀是前提條件
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授課前,必須要對英語教材內容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教師可以從教材編寫角度入手,通過分析教材編寫的特點與結構情況,明確掌握小學英語教材的教學體系,從而讓教師能在利用英語教材進行課程教學中,活用教材內容,增加小學英語課堂的活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大部分教材課文是圍繞話題而展開的英語對話內容,教師在全面解讀教材后,完全可以靈活運動這些對話語言對學生開展英語訓練,將話題情節(jié)有效融入教學方法中,對學生進行英語情境展開,讓學生能按照教材的內容形式進行語言模擬,從而將以往枯燥的英語課堂變得生動起來,這是有效提高小學生英語課堂參與度,增強英語教學效果的好方法。而影響這一教學結果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教材內容的應用方法,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材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前提就是對內容的全面解讀。
另外,在解讀英語教材內容中,教師要注意與英語教學要求結合思考,立足于教學目的,去探究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的科學應用方法,從而對不同環(huán)節(jié)的英語教學提供內容基礎,有利于小學生對不同學習任務的把握。首先,在英漢對應上,教師要善于利用英語教材中豐富多彩的圖片內容,將英語單詞與圖片內容向對應,讓學生能形象具體的認識各種單詞的含義,這在提高小學生的英漢對應上有積極意義。其次,在鍛煉學生的聽讀能力上,英語教材是學生最好的參考文章,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進度,靈活選擇不同的聽讀材料,讓學生能在英語閱讀上不斷提高自己。最后,在英語寫作上,英語教材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寫作模板,教師要在教材把握的基礎上,用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應用英語教材內容進行英語仿寫,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
(二)對學生學習進度的準確分析是教材使用基礎
小學英語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英語教學時,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的情況下,進行教材內容的選用,進而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英語教學課程,以此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對學生學習進度的準確分析,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使用英語教材的有效性,一方面滿足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讓小學生能更加輕松地進行教材內容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讓教師能隨著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進行教學轉變,增強英語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新課文知識講解前,需要對學生目前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掌握程度不足的內容以及教材中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綜合性考慮,對學生已經掌握知識的進行鞏固,對掌握程度不足的內容要設立針對性的訓練課程,對于新知識則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選擇適當的課程開展模式,另外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的同時,要立足于教材內容,依據教材內容的不同應用差異性的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材的使用效果。如采用情境教學法、英語游戲活動法、對話交流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小學英語教師只有將學情分析與教材應用有效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最適合小學生學習開展的英語課堂,從而為小學生的英語成長保駕護航。
(三)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有效融合是教學開展關鍵
英語教材是按照小學英語體系統(tǒng)一編排的內容,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對教材內容的使用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其更契合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展開,這其中就包括對教材內容順序的調整、教學內容的增減以及不同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重組等,教師只有靈活應用不同的教材內容,并與英語教學方法進行結合應用,才能使小學英語教學更加順利有效的開展。在教學內容調整上,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認知特點以及具體的學習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順序的微調,或從學生易于掌握的部分入手,由簡到難開展英語教學,或按照英語知識體系,對不同類型的英語知識進行分類教學,這都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際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也需要教師能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調整運用,以此達到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的增減上,一般是教師按照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在對英語教材內容有深刻的掌握前提下,對部分無效的教材內容進行刪除,對需要拓展的知識進行添加的教學過程,這對小學生更加完整的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有積極作用。例如,在英語教材的部分對話課文中,存在重復出現(xiàn)同一個話題的情況,并且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較為熟練,這時老師就可以應用刪除法,縮減學生的無效學習量,從而保證小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在章節(jié)內容重組上,通常是教師按照自身獨特的英語教學風格,對英語多方面知識進行結合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綜合使用效果。如將教材中的對話文章與聽力課文結合應用,打造英語聽說學習課堂,從而使聽說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三、 結束語
總之,教學創(chuàng)造性是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英語教材內容,以優(yōu)質教材資源為基礎對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活力,讓小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促進小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晗.六、七年級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以北師大版英語教材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6(11).
[2]秦積翠,孫亞.小學英語教師教材觀分析[J].科教文匯,2015(2).
作者簡介:
沈歡,貴州省興義市,貴州省興義市銘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