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影
摘要:教師要利用早期閱讀提升興趣、增進理解,促進他們分享行為的強化,提升他們的思維、交流能力。本文主要從優(yōu)選閱讀材料、體驗分享樂趣、建立良好常規(guī)等角度闡述早期閱讀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早期閱讀;分享行為
早期閱讀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豐富幼兒的詞匯,拓展幼兒的知識視野,讓幼兒學會使用恰當?shù)恼Z言參與交流,形成分享交流的習慣。早期閱讀能促進幼兒大腦的成熟,讓幼兒獲得閱讀的興趣、互動的經(jīng)驗,為幼兒進入正式閱讀做好準備。在早期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幼兒進行充分地分享,解決他們在閱讀中的困惑,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與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讓他們在解決問題中培養(yǎng)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審視當前的早期閱讀教學,教師過于注重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重視圖書的選擇,但對閱讀時間的保證、氛圍的營造、興趣激發(fā)有所忽略。教師要重視精神環(huán)境的營造,要尊重幼兒的閱讀興趣,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這樣他們才會樂意分享。很多幼兒在活動中有著“自私”的行為,缺乏分享的意識,會獨占食物、玩具等,有時父母會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這往往會引發(fā)他們的逆反心理。教師要借助于早期閱讀活動,打開學生分享的心門。
一、優(yōu)選閱讀材料,培養(yǎng)分享意識
早期閱讀的材料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紙質(zhì)的圖書,還有與閱讀活動相關的行為,既有視覺的活動,也有口語的、聽覺、觸覺的活動。幼兒用手指翻書,能從圖中感受到事物的變化,借助于圖文去理解信息、讀懂圖書。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符號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信息,讓他們?nèi)ジ惺芊窒?,從而在思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早期閱讀中,家長或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材料,讓他們憑借著文字、圖像等內(nèi)容,并借助形象的講解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思維,促進他們的自我建構,幫助他們形成分享的意識。教師可以為幼兒推薦有關分享的繪本,如《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讓幼兒從富有童趣的圖畫、溫馨的顏色、祥和的氛圍中體會到分享帶來的樂趣。教師針對幼兒有著“獨占”的不良習慣,讓幼兒去閱讀《全都是我的》,讓他們懂得分享才會使自己變得更快樂。
教師要引導幼兒與同學分享信息、溝通情感。如在《愛的祝?!芬徽n教學中,教師讓小朋友向同學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說他們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家里都做哪些事情?在幼兒分享后,教師予以引導,“爸爸媽媽是非常愛我們的,他們每天不怕苦、不怕累,為我們做了很多的事情。”并反問學生,“我們愛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你想對他們說一句怎樣的感謝或祝福的話?”教師要將分享滲透于日常教學之中,引領幼兒表達、交流,讓他們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說說自己的感受、喜歡表達的內(nèi)容,這樣能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幼兒分享意識的形成。
二、激發(fā)參與熱情,體驗分享樂趣
家長要參與到孩子的早期閱讀活動中,要營造溫馨的閱讀環(huán)境,在朗讀時要與幼兒緊靠在一起,關注幼兒的反應,要加強情感的傳遞、知識的交流。教師在推薦閱讀材料時,要了解幼兒的能力水平,為他們選擇有插圖、貼近他們能力發(fā)展的閱讀材料,讓他們能從閱讀材料中感受到快樂。一些幼兒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制約,他們的理解與材料中的信息會存在一定的距離,教師要架設幼兒與書本之間的橋梁,通過必要的指導,將書本語言轉化為幼兒易于接受的生活內(nèi)容,使幼兒更容易理解,并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在談論圖片內(nèi)容或談論生活時,當教師與幼兒的興趣合拍時,幼兒會產(chǎn)生參與的熱情,他們與同伴分享的話語也會增多。幼兒依靠圖畫的描述去理解內(nèi)容是很難的,教師要通過簡化故事、交流插圖,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促進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讓他們從中接受大量的信息,為自己的閱讀提供適當?shù)闹?。幼兒在閱讀時要手腦并用,要將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起來,這樣才能順利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讓他們在獲得文字意義的同時,能學會閱讀、學會交流。教師要通過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促進他們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還要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用自己的語言、手勢、體態(tài)等表達故事,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教師要將故事中的主題、人物等融入游戲中,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延伸,激活幼兒的思維,讓他們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教師要多鼓勵幼兒進行分享表達,這樣才能激發(fā)幼兒的表達動機,提升他們的閱讀技能。
三、建立良好常規(guī)。形成閱讀習慣
教師、家長要為幼兒制訂一個閱讀時間表,要利用好午休前、晚飯前、睡覺前等機會,與幼兒分享閱讀的體驗。在幼兒閱讀時,教師要預設問題,與幼兒展開討論、交流,在書本的難點處、困惑處“暫停”,讓幼兒來補充內(nèi)容,這樣他們會成為一個閱讀的“積極分子”。很多父母對閱讀抱有功利性的思想,認為閱讀可以迅速地提升成績、提高覺悟。其實家長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讓孩子擺脫束縛,進行無壓力的閱讀,這樣幼兒才能釋放自己的天性,才能順利地融入閱讀世界。
幼兒會喜歡做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不以識字為目的閱讀更能使幼兒體驗到快樂,更能促進他們良好習慣的形成。只有幼兒喜歡上閱讀,才能逐漸提升閱讀的技能,才樂于與他人分享。教師要提出生活的話題,為他們補充適當?shù)男畔?,增進幼兒對故事的理解,當他們能將情節(jié)與自己的相似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時,他們才會對閱讀內(nèi)容產(chǎn)生思考,才能產(chǎn)生參與閱讀的興趣。在幼兒與教師、同學分享時,教師要先引導他們對故事內(nèi)容、圖畫特點有一定的了解,當有了自己的興趣后,才能將自己的體驗順利地表達出來。要運用自己的語氣進行表達,這樣會更能容易吸引聽眾,能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幼兒閱讀時要抓住圖畫細節(jié),與同伴展開討論,這樣能豐富對畫面的理解,能引發(fā)熱烈的討論。教師要多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也能促進他們的分享交流。
四、結語
總之,閱讀能給人帶來信息的交流、知識的分享,使人體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但如果將書本當成追求名利的工具,開展功利化的閱讀,就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家長要摒棄功利,為幼兒選擇合適讀物,調(diào)動幼兒的閱讀興趣,增進他們的理解,促進他們的分享和交流,提升他們的表達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