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指的是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方式。合理利用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可以深入文本內部,在文章之間進行成結構化的互文關系,讓學生在探索群文時,發(fā)展學生閱讀技能和發(fā)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閱讀的習慣。本文將從“重要性”和“尋找聯(lián)系,正確選擇”“明確目標,生活閱讀”“求同閱讀,感悟主題”“求異閱讀,升華主旨”幾方面展開談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明確目標
一、 引言
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與傳統(tǒng)意義的閱讀教學,在目標過程和意義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自身的特質,著力打造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群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核心目標。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量中學會閱讀,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意義重大。
二、 正確認識群文閱讀的重要性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形式,與傳統(tǒng)的單元整體教學、主題教學既有聯(lián)系又存在區(qū)別。群文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沖破了單元教學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更具有強大生命力。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發(fā)揮學生閱讀的主體作用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苯處熜枰宄J識閱讀和閱讀兩者核心的區(qū)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更全面、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方式,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閱讀。做到真正的實踐性閱讀,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的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閱讀需求,在學生閱讀初期,不設置完成指標,不追求全面。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文章,概括文章大意,鍛煉學生快速閱讀并且收集文章信息的能力,節(jié)省學生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學生的閱讀更靠近原生態(tài)的閱讀,教師不多干涉學生的閱讀,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標注出文章重點,完成閱讀的大致任務。群文閱讀可以增加學生單位時間內的閱讀量,豐富文章的主題內容,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文本,探究文本深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群文閱讀的特點,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需要注意,閱讀量的增加不等于講解時間的減少,教師要合理分配“講”“導”的時間,讓學生能更好地享受閱讀。
(二)重視學生閱讀的關鍵
主題群文閱讀意味著學生課堂閱讀的時間將增加,學生閱讀和教師閱讀教學的難度系數(shù)也隨之增加。由此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將自己作為課堂主體,削減學生閱讀的時間,使閱讀不夠嚴謹。
例如:教師設置“英雄”群文閱讀,其中涉及四篇文章,它們分別是三年級下冊的《西門豹》、四年級上冊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五年級上冊的《倉頡造字》以及六年級上冊的《詹天佑》。涉及的文章多,字數(shù)也相應很多,有些文章語言比較晦澀,難以理解,如《倉頡造字》,也有的文章簡單明了,直抒胸臆如《西門豹》,但教師不應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閱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這一“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難易程度多次引導學生閱讀,從最開始的大概瀏覽閱讀,中間的相同點閱讀,再到最后的不同點閱讀。學生每次閱讀的難度不同,重點不同,維度也不同。通過這種層次閱讀,可以讓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閱讀任務,既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強調群文閱讀的讀品結合
在長時間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語文常常作為保守派的長老。群文閱讀教學相比于單篇課文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閱讀量,更寬廣的閱讀面,學生有更多成長的機會。因此,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千萬不能為“教”而教。
例如:教師在“英雄”這組群文中收集的文章,遠比單篇文章來得更豐富。就課文的內容而言,四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不用,歷史時期不同,文章主人公的階層也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英雄各有各的特色。學生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找出英雄具備的相同點。這要求教師在設置群文閱讀教學前準備好不同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求同”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尋找英雄的相同之處。其次就是文章的主題問題,雖然四篇文章都是在描述英雄,但他們所處的背景不同,事跡也不同,他們的行為意義也存在不同之處。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求異”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英雄之間的不同點。最后是文章的體裁,有的寫人記事,有的刻畫人物,不同體裁展現(xiàn)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行自己想象中的英雄人物的刻畫。
三、 尋找聯(lián)系,正確選擇
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正確選擇群文閱讀的文章,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效果。
群文閱讀教學為教師提供了選擇文章材料的機會,教師在自主選擇材料時,應正確地選擇,確定符合群文的文章材料,貼近教學目標。群文閱讀教學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它摒棄了“用教材教”的弊病,將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能力水平訓練等結合在一起。教師在確定文章的關聯(lián)時,可以進行有層次、有目的的文章材料的選擇。
例如:教師確定了“英雄”這一關聯(lián)點,可以從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材料,文章的選擇更符合實際情況,從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如價值觀、知識、能力,文章要素,作者等方面進行科學的選擇搭配,注意層次感的搭配以及整體的效果,使文章的選擇更科學合理,脈絡更清晰。就價值方面的選擇,教師可以選擇《倉頡造字》和《詹天佑》,二者的英雄價值觀相似,倉頡為人民造字,造福人類;詹天佑為人民修鐵路,減輕人民的壓力。然而描寫的手法卻不同,前者有部分古言,后者是直接描寫人物的事跡,方便學生更好地區(qū)分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掌握人物類文章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寫法。教師可以繼續(xù)添加文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西門豹》,四篇文章都是英雄主題,但是四篇文章的背景不同,作者的描寫手法也有所不同,文章有古言,有現(xiàn)代小說。文章表現(xiàn)手法上,有寫人記事,有抒情類,有傳記類;文章的深度上,涉及三四五六年級。這種選擇無疑是全面的,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英雄,掌握描寫英雄的手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四、 明確目標,生活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閱讀量的增加,使得原先的單篇教學逐漸被淘汰,原來的教學目標需要更加具體化,因此教學目標的整合尤為重要。在整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盡量使目標立足“群文”,要將群文閱讀的效果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出來。
例如:“英雄”群文一課,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整合為三點:一是通過文本閱讀,收集不同時期的英雄事跡,了解英雄的良好品格;二是通過群文閱讀,掌握文章創(chuàng)作的描寫手法;三是通過設立“求同求異”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多角度認識英雄,形成正確的英雄價值觀。整個教學目標的整合需要將閱讀量增加的情況考慮進去,要有選擇性地將文章材料進行整合。在內容、方法、價值方面也要進行合理的整合,教師根據(jù)上面所述,可以將價值觀相似的《西門豹》《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倉頡造字》以及《詹天佑》四篇描寫英雄人物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學生通過閱讀群文,認識英雄的良好品質,掌握描寫英雄人物的手法,形成正確的英雄價值觀,創(chuàng)造輕松的閱讀氛圍,減輕教師和學生的壓力,還原“原生態(tài)閱讀”。
五、 求同閱讀,感悟主題
群文閱讀和單篇閱讀相比,其最大優(yōu)勢就是沖破了主題單元的限制,它不再局限于單一的主題中,學生也可以在最佳時機舉一反三,展開更為廣泛的閱讀,感悟主題。教師正確利用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章寫作技巧,以更優(yōu)的方式進行文章閱讀,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英雄”群文的教學中,教師抓住教學文章相同的地方,以對四篇文章中的英雄人物“詹天佑”“周恩來”“西門豹”以及“倉頡”理解的基礎上,圍繞“我們應該更崇拜誰?”展開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出四篇文章中相同的地方,并且和班級的其他小組進行交流評論,讓學生走進文章中去,談論結束后,可以派出小組代表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通過對這四篇文章的閱讀,認識四位英雄,感悟文章的主題,從而實現(xiàn)多角度,全方位的學習。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學生可以深入文章中,剖析文章更深層次的意義,學習作者描寫人物品質細膩的手法,這是單篇閱讀實現(xiàn)不了的教學目標。
六、 求異閱讀,升華主旨
文學界之所以異彩繽紛,正是文學作品的各有所長,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難能可貴的獨創(chuàng)性。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時,要在求同的基礎上,尋求作品的不同處。教師要完成作品的點面賞析的教學目標,以“點”上的異,突出“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礎上,挖掘“點”深層次的異,進一步升華文章的主旨,更全面地掌握群文閱讀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自己的寫作技巧。
例如:學生在閱讀“英雄”這一課文時,在求同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英雄的品質和價值觀,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字詞句的賞析,從字詞句中分析出四位英雄之間的差別。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與自我探究,學生能夠分析出四組英雄人物——“周恩來”“倉頡”“詹天佑”以及“西門豹”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他們當時面臨的境況、做出英雄事跡的原因及目的。小組合作探究以后,進行全班的交流探討,學生可以得出結果:英雄的“不同”在于英雄的“目的”,即“英雄是為了誰才做出的英雄事跡”。學生在得出結論后,會加深對英雄的認知層面:何謂英雄?那些為社會奉獻,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即為英雄。學生的認知層面上升,自然分得清他們最應該崇拜誰,既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也為真正價值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 結語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是在傳統(tǒng)閱讀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群文閱讀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方式,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閱讀的數(shù)量,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通過群文閱讀獲得能力。因此,教師要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合理運用其價值,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不斷摸索,勇于實踐,加強鞏固,積極研究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方式,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知識結構,綻放小學語文課堂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張彥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2016(9).
[2]賴巧玲.讓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綻放精彩[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
作者簡介:田玉印,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烏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