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勁蓮
摘??要:探究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所倡導的有效教學方式之一。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以及探究學習理論,對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做簡單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策略
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是在進行記憶,而并非發(fā)展思維的智力型活動,嚴重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而探究式學習的特點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開展探究式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一、指導原則
1.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
現階段,小組合作探究是較為多見的探究學習形式,學生先進行自主思考,再在組內交換意見。在此過程中,教師務必要讓學生在進行充分的獨立思考后進行合作探究,否則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極易受到他人觀點的影響,對自身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都會有一定影響。
2.引導學生親自體驗探究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時,不要著急下定論,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允許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才是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步驟,個人體驗的收獲遠大于被告知的收獲。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1.問題引發(fā)思考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思維不清晰、表達不清楚或過于概括的情況,教師應通過提問和追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逐漸的具體化。
2.轉化困難,延伸活動
教師在引導學生根據思路進行探究、實踐操作或推理論證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師則要發(fā)揮自身在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將學生遇到的難點轉化為切入點,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對探究實現延續(xù)。
3.培養(yǎng)記錄過程的學習習慣
指導學生書寫探究學習匯報主要遇到的問題會有兩個,首先是報告的內容過于簡單,其次是表述都清楚。那么教師所做的就是在探究學習開始前就告知學生實時記錄的重要性,記錄下探究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探究報告的素材和內容,還能將其作為之后探究學習的前車之鑒,將其中用過的一些操作或是出現過的想法進行調整和改進,切實提高實際學習能力。
三、實際應用與反思
新課程表中將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劃分成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和“綜合實踐”四大領域,針對不同的課程知識也會用到不同的探究教學模式。例如,在“分數乘法”相關教學中,本課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其中涉及到分數乘分數的知識內容相對還比較簡單,教師就可以采取課上探究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目標就可以設計為理解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基本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經歷了對分數乘分數的探究過程,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算法多元的數學計算特點,這時教師就需要將教學重點轉向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靈活選擇解題方法這一能力上。只有快速而且準確地選出最合適的方法,才能夠說達到了對知識和技能的完全掌握。一般地,教師可以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讓學生去到實際問題中產生質疑,引發(fā)思考,進而在初步觀察和分析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與之前常見問題之間的不同處,在尋找舊知與新知之間聯系的同時,嘗試對解決之前問題的方法做出調整和改進,適應新的問題。比如計算1/2×3/4,就可以先從實際題目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初步分析出幾種不同方案后與小組進行交流探究,教師要最大限度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維持對問題的探究積極性,進而在排除各種無效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完成歸納總結。
看起來教師只是在整個探究學習過程中進行了不明顯的點撥和指導,但教師自身要明確每一次點撥和指導都要起到令學生恍然大悟的作用。尤其在各小組之間交流匯報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不僅要觀察入微,把握每一組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還要確保抓住實時生成的機會,來將學生帶入到更加深入的思考之中,提煉和升華教學這個點,完成對知識點梳理和歸納。
再如,在“認識長方體”相關教學中,本課內容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而且同樣可以用課堂探究的形式來展開教學。從具體知識內容角度來看,正方體與長方體是小學生接觸最早的兩個基本立體圖形,所以幫助學生形成牢固的空間觀念是教師重點要做的。本課涉及到的環(huán)節(jié)與內容較多,在此僅以課堂總結為例做適當分析。教師在將學生的匯報交流結果進行匯總之后,可與對知識點的提煉歸納同時進行,既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也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比如梳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需要從點、線、面等角度來建構知識,進而納入到知識體系之中。這就需要用到實踐操作,讓學生試著將長方形卡紙進行折疊,以封閉的“紙筒”形式來初步概括長方體的特點;還可以用畫平面展開圖的形式,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長方體與正方體特征。可以說,實踐操作與觀察分析既是有效的總結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之一。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以及實踐操作等多方面能力,綜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愛慧.淺議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45.
[2]曹瑩瑩.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