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鵬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內(nèi)容,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一直處于不斷的研究和發(fā)展中,當前的教學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不及時找到原因和解決辦法,會阻礙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影響教育工作開展。本文將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教學工作存在的弊端,并予以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問題;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5-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31
小學語文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有求知欲望,學會主動學習,從而提升語文水平,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轉變。小學語文對學生思維邏輯的開發(fā)、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是小學教學中兼具基礎性和綜合性的學科,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并不斷進行改進,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四年級來說,學習行為大多發(fā)生在課堂上,教師安排的絕大多數(shù)教學活動都要在課堂中進行,只有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減少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才能把教學工作做好。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語言基礎,提高語言組織能力、理解能力,還是小學生建立思維模式的重要途徑,是今后學生學習其他各個學科的基礎,在整個小學階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幫助學生建立語言基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語言快速發(fā)展的途徑,學生通過對基本語言知識的學習,能夠獲得識字、組詞、理解文意、溝通表達等基礎技能。在小學語文四年級的授課當中,作文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通過寫作,學生可以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做到語句通順、主旨突出。語言基礎是學生學習其他各學科的基礎,只有把語言運用到位了,才可以理解其他學科中的基本概念、邏輯關系。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重點和難點,做好備課工作,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開展教學。
2.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養(yǎng)成,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基本的語言基礎已經(jīng)形成,并且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包含了新知識講授、做復習、練習題講解、寫作等多種課堂內(nèi)容,在長期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模式能夠不斷優(yōu)化。比如說,學生在做閱讀時可以提高語言理解能力,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和寫作順序,可以理清文意,然后把這些寫作技巧和模式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練習中,讓作文變得更加符合常理,符合普通人的邏輯習慣。課堂教學是一種短時間的教學、集中性的教學,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效率低。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在課前為學生安排好需要預習的內(nèi)容,做好課前預習、資料整理工作,讓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充分發(fā)揮作用。但是通過調查小學語文四年級的教學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前預習非常少,幾乎只有百分之十的學生做了課前預習,而且僅僅停留在預習課本的階段,也就是把課文簡單閱讀了一下。在這樣的預習基礎上,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對教師安排的任務不按時完成,基本上都是應付的狀態(tài)。課前預習工作沒有做好,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趕上學習進度,這也會給教師帶來很多的不便,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2.課堂教學形式主義嚴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形式化問題,表面上教師講得很詳細,學生也表示沒有問題,表現(xiàn)很積極,但是在課后檢測和調查過程中,很多學生對知識都沒有真正掌握,也不能達到教師提出的要求。針對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沒有把課堂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搞明白,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學生只顧表面上迎合教師,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敢直接問,這樣雖然表面上課堂氛圍好,學生表現(xiàn)積極,但是不能跟上教師的上課節(jié)奏,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因此,教師要從授課中尋找原因,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偏離較遠,這會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很難接受,拉大了學生和所學內(nèi)容之間的距離。
3.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F(xiàn)在很多教師教學理念依然不夠先進,沒有把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理念應用到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把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沒有付諸實踐。通過調查研究四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情況,課堂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教師在講,中間穿插幾個引出后續(xù)內(nèi)容的提問,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經(jīng)常上課無精打采,沒有興趣學習。另外,這種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會造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只是一味地等著教師把知識講出來,不敢對教師講的內(nèi)容提出異議,課堂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學生積極性很差。
4.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把這一目標當做課堂教學的理論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關照學生的感受,把自己引導者的角色扮演好,融入學生。這樣才能掌握更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基礎情況,了解學生對哪部分內(nèi)容有欠缺。通過調查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沒有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造成課堂學習氛圍不夠的重要原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主導,使得學生在課堂中長期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不能養(yǎng)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雖然大部分教師都會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問題,但是對學生的調動性作用不大,而且問題本身沒有側重教學重點,只是為了把教學內(nèi)容帶下去,沒有重視問題的啟發(fā)性和帶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