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課標準的提出,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诮鹫n標準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審視教學目標,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評估體系?;旌鲜浇虒W改革使教師樹立了新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混合式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金課;混合式教學;大學英語
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學生從大學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顯效的是課程[1]。在各高等院校中,大學英語是學生的普通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能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交流的需要。
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將金課標準歸結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其一,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其二,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課程內容有前沿性和時代性;二是教學形式體現(xiàn)先進性和互動性;三是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zhàn)度是指課程一定要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和老師一起,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要認真花時間花精力花情感備課講課,學生課上課下要有較多的學習時間和思考做保障[2]。金課標準的提出,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相對于“水課”的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金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給出了新的闡釋。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設計,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南。整個教學活動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作為課程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語言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合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3]。金課標準中倡導的“兩性一度”,使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有了新的定位和改進。
依據(jù)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方法,可以將目標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六類。其中記憶、理解和應用屬于初級認知;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是高級認知。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是信息的載體也是文化的載體。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教學媒介都是英語,教學內容遠遠不止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方面,還應該包括語言背后的文化,語言涉及的交際技能和學習技能等。金課標準中的高階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英語語言知識,同時還要側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英語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同時,要通過學生所接觸的學習材料和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加深對外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屬于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類型。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例如,更多高等院校開展了慕課教學,使用了翻轉課堂,雨課堂,翻轉校園等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這樣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架起了課堂課外的橋梁,帶給學生和教師全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了教與學的空間。筆者所在學校進行的教學改革充分將線上線下,課堂內外的學習方式有機結合,對標金課標準,實施混合式金課教學。
(一)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優(yōu)化了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學習資源發(fā)布在網(wǎng)絡平臺上,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平臺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筆者所在的學校,基于翻轉外語小程序和翻轉校園應用程序,將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轉變,使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翻轉外語和翻轉校園平臺上的線上學習模式,為教學提供了高效科學的監(jiān)督、反饋和檢測服務,從而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線上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單詞、聽力、閱讀和寫作。每天在翻轉外語小程序上都會更新學習內容。線下學習主要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能力的引領。翻轉校園應用程序的使用是線下學習的有效補充。該應用程序中針對每個學習模塊設計了前測和中測。前測的設計是學習每一模塊內容前將學習材料和測試內容發(fā)布給學生,在沒有教師施教之前,學生在檢測對本模塊的掌握情況的同時還可以對本模塊的內容有宏觀的把握;中測是課堂教學之后進行的測試,學習者不僅可以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把握學生對于本教學內容的學習情況和檢測自己的施教效果。
(二)課堂與課外相融合
除了課堂學習之外,我校還將學習和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延伸至課外,使課堂和課外相融合。教師在開學之前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便在課堂和課外開展小組活動。課堂教學以引導學生學習、檢測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教學活動圍繞著學生學會展開。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掌握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并依據(jù)具體的考核標準,將學生表現(xiàn)量化。
同時,筆者所在學校為了確保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們?yōu)閷W生開展了個性化輔導,即office hour。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會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有疑問可以在課堂上或者課間解決,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教師會進行專門的office hour,或者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有疑問也可以預約老師進行office hour。以office hour為主要形式的課外輔導機制的建立有效解決了課堂上學生的疑問和難點,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
此外,課外的學習還包括學生個人學習檔案的建立。學習檔案的內容主要包括每周翻轉外語小程序和翻轉校園應用程序上的詞匯學習,每次的測驗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和自主學習情況。個人學習檔案的建立是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的有效方法。在總結和撰寫學習檔案過程中,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調整相應的學習策略。教師通過查閱學生的學習檔案,可以了解和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滿堂灌,學生被動,教師為中心的局面,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確立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多樣性、實用性和趣味性。
三、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評價一種教學模式是否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陀^、公正、全面、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方式。
形成性評價即過程性評價,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實時了解和掌握某項教學活動的效果。這種評價方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筆者所在學校進行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考核是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40%,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60%。終結性評價通常是在課程結束或學期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的評價體系。這是一種定量測試的方法,考察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和自主學習活動的情況以及階段性的學習進展情況。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出勤、課堂表現(xiàn)、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測驗,參與各種英語學習競賽活動等方面。形成性評價的實施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幫助教師在掌握課堂的情況下,改進施教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更適用于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既督促了學生線上的學習,又關注了學生線下學習情況。終結性評價對整個學習和教學過程進行了最后的評估。兩者有機結合,對學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觀、公正,有助于教師依據(jù)考核結果調整教學計劃和改進教學方法,推動了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的開展。
四、結語
“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是融內容設計質量與學習效度于一體的衡量尺度。強調從內容設計、教學模式、學生培養(yǎng)、學習效度多維度進行考量。在金課建設背景下,對標“兩性一度”,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全面革新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對于大學英語課程建設和改革以及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李成堅.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語金課建設[J].山東外語,2019(5):60-65.
[3]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作者簡介:李慧(1990-),女,漢族,河南漯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