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洪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精讀課文的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巧妙指導學生朗讀,探究形式多樣的方法,合理利用多媒體,注意讀寫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诖?,本文對小學語文精讀課文的教與學作了系列探討。
【關鍵詞】精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主體;朗讀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講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在小學語文基本功訓練中肩負著重要使命,通過講讀可引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方法。要學好語文,首先要上好講讀課文?!缎W語文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學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睆闹锌梢钥闯?,新的教學理念為我們當前的教學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方向。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對語文講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深有體會,效果顯著。以下是我的一點淺見。
一、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提高教學質量,上好講讀課,就要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的意圖,合理安排好教學環(huán)節(jié),尋找突破難點的方法和最佳途徑?,F在的教材中,課程標準以“主題單元”取代“知識體系”為特點。每組教材都有一個主題,合理安排內容,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每單元都有導讀,設有本單元主題、內容及學習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讀懂導讀,了解編寫的意圖,從而確立好本單元學習的重難點,再結合每課書的內容合理地定出重點、難點進行教學。例如,第12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情暖人間”,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五篇課文,其中有三篇講讀課文,要求是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以及所表達的人間真情。在講述《窮人》一文時,教師可根據導讀要求,結合《窮人》的內容和課后習題確定文章重點難點為:朗讀課本,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仔細體會桑娜的心理,朗誦漁夫和桑娜的對話,體會他們的美好品質,體會人間的真情。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出了多讀的意義。在講讀課文的教學中,朗讀指導的成功與否關系到課堂的成敗。
1.要注意精講多讀
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少講多讀、精講細讀是語文教學的原則,教師要堅定立講為讀服務的指導思想,以讀代解。通過反復的朗讀,促使學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通過電腦平臺展示,通過反復朗讀理解文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主段表達的思想感情。
2.加強指導,學會朗讀
老師要教給學生朗讀方法。抓住段中的重點詞語帶有感情地朗讀,要充分發(fā)揮范讀作用,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品味、思考?!陡F人》一文中有一段文字:“她的心跳的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崩蠋熤笇Ю首x時可以范讀、讓學生自由讀,抓住“非……不可”體會人物的特點。
3.形式多樣,激發(fā)朗讀興趣
朗誦指導不提倡集體朗讀,提倡個別朗讀,只有形式多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合理地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開小火車讀、同桌互讀、分角色朗讀。朗讀時,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例如,朗誦《怒吼吧,黃河》中的一個片段時,老師指導朗讀時要插入《黃河大合唱》演奏的配樂。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聲音的抑仰頓挫,注意讀出人物的感情,體會人物的心情。另外,教師要及時對學生朗讀做出鼓勵和評價,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三、教師善教,學生善學
教師是學生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牢牢地堅定“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信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蠋熆梢酝ㄟ^啟發(fā)提問、讓學生講故事、扮演小老師、做小游戲、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分組爭分奪冠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亮點,留心學生的情感變化,引導參與及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對學生的參與要多加鼓勵,樹立信心,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做到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2.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地位也日漸增長。它生動形象,讓學生親聞其聲,讓學生親臨其境,從而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理想的風箏》一文時,教師首先投影了形態(tài)萬千的風箏,通過配樂播放了人們放風箏的情景,情景交融,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四、鉆研教材,善于提問
老師要根據定出的重點、難點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循循善誘。例如教學《商鞅南門立木》時,教師可依次設計問題:(1)簡要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商鞅為什么要在南門立木?你對他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分組討論。(3)說說你周圍中言而有信的人和事。通過討論,通過自由發(fā)言,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五、拓展閱讀,加深理解
葉圣陶說:“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fā)點。既熟習了例子,站定了出發(fā)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的書籍,選讀相關文章?!痹诮虒W中,我注意了對文章的閱讀的延伸。例如,學習了第12冊第六單元,我便介紹學生課后閱讀《城南舊事》《呼蘭河傳》《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籍,從而開拓了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
六、讀寫結合,提高水平
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教材中的文章篇篇都是經典,是精華,是學生模仿寫作的典范。只有把閱讀和寫作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學習每篇文章,教師都可讓學生積累佳句好詞,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然后,指導學生巧妙地運用到寫作上。比如學習了《故宮》一文,教師可指導學生了解文中的“總分”結構模式和寫法,讓學生進行段的寫作訓練,這樣所寫的文章內容豐富了,條理更清了,意思更明了;又如學習了《敦煌壁畫》,老師可引導學生體會敦煌壁畫中飛天樣子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到排比句的形象生動。然后,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寫一段話。通過訓練,學生更有效地掌握了內容,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排比等修辭手法來練筆,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總之,小學語文精讀課文的教與學是一門精深學問,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長期地探索、研究、發(fā)現、總結,才能找到持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夠把精讀課文學習好,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