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暉
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引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認真領會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初中美術課堂多以情境教學來為學生提供探索美術知識、感受美術魅力的機會,情境教學應貫穿教學始終。文章將從三個階段進行探討:課程之初,教師應以貼合學生興趣的情境迅速將學生引入課堂之中;在授課階段,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美術知識;在課程尾聲,教師可以以情境化方式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并且?guī)熒ㄟ^互評方式交流分享知識,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
關鍵詞:初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情境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105-02
一、引言
美術表現(xiàn)、審美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是初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組成,從該角度出發(fā)可以看出在新課標指引下,初中美術課堂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的技能,強調學生的綜合化發(fā)展。在該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多以情境化課程方式展現(xiàn),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個與生活貼近的情境,將許多待探究的問題融入情境中,由學生在情境課堂中逐漸探索。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確實已經(jīng)在美術課堂中采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但忽略了情境教學的幾大特征:一是情境“美”,即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應符合學生審美。它是在現(xiàn)有教材基礎上再加工創(chuàng)造,而不是單純地設計情境。二是以“情”為紐帶。許多學生并未將感情融入情境之中,并未與情境中的問題完成互動,從而使情境教學的效果無法發(fā)揮。三是以“思”為核心。思維方式是美術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同樣也是情境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的學生的一種能力。但有些情境設計得過于平鋪直敘,缺乏思考的空間。在把握以上三個特征基礎上,將情境教學貫穿課堂始終,才能營造出高效的初中美術情境課堂。
二、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引起學生美術興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情境導入能夠將學生們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課堂,點燃學生們學習美術的熱情。在情境課堂之中,許多教師正是因為對課程不合理的導入而導致學生很長時間都游離于課堂之外,并未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針對初中生好奇心較重、探索欲較強的特征,常見的是以故事情境和動畫視頻情境導入為主。故事情境是以故事情節(jié)的方式引發(fā)學生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在跟隨故事主線的基礎上思考問題的原因。動畫視頻情境則是以比較直觀的形象向學生展示某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調動視覺、聽覺來直接感受情境氛圍,并融入情境之中。無論是何種導入方式,教師的情境設計必須貼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力求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八年級第五單元“美好宜人的居住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在課程剛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大家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嗎?”許多學生都舉手發(fā)言,教師選擇某位學生作為代表講述了該故事情節(jié),并予以補充。在學生們聽完故事之后,教師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孟母一定要搬三次家呢?”許多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都能意識到環(huán)境對人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美好宜人的居住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選擇性地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社區(qū)的環(huán)境風格,讓學生對比這些社區(qū)環(huán)境的差異在哪里,進而引起學生對周邊居住環(huán)境的關注。
在該課程導入過程中,教師先是以故事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重要性”的思考,進而又以圖片展示方式給予學生最直觀的感受,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環(huán)境問題就在每個人的身邊,這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進而引起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在整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將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在師生相互配合下,導入很順利,學生很快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教師只有有效地將學生置于課堂學習地位,引導學生們自主對美術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同時結合具體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們有方向性地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不斷促進學生們美術欣賞能力的提升,才能全面落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整體性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三、靈活設計教學活動,深入探索情境內容
美術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成效直接關系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狀況。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應更多地落實在真實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中,在情境教學中,因為學生的自主認知行為才是汲取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教師在該過程中主要以輔導者的角色來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學習中的難題,幫助學生歸納解題思路,讓學生對新知識形成初步的印象。該階段是情境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應以學生自主學習、鞏固質疑為主,以學生小組合作、知識分享為輔,主要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自主學習能力是每名學生都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在美術課堂情境中,雖然每名學生都處在相同的情境之中,但對情境的感悟不同,所產(chǎn)生的疑惑自然也會有差異,這也要求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解決自己的疑惑。比如,在《春天的暢想》中“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的情境課堂中,雖然教師為學生營造了相同的身處于春天的情境,但每名學生所感受到的“春光”是不同的,有些學生感受的“春光”是金黃色的,有的學生感受到的是綠色的,還有的學生感受到的是萬紫千紅的。這時候教師再追問學生不同體驗的原因,很多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春天代表性的物體認知不同;有的認為“春光”是金黃色的,則對春天的陽光記憶更深刻;有的認為“春光”是綠色的,則是對春天的小草記憶更深刻。在相同的情境中,個人感知是有差異的,教師應鼓勵這些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探索春天。
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應更多地運用于某些復雜問題的討論中,即教師提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相互交流討論的方式得出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都需要積極思考,為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做出貢獻。比如,在欣賞完教材中中西方的雕塑作品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研學之旅”的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教材中和網(wǎng)絡中搜集中西方的知名雕塑作品,并且從題材、情境、結構、創(chuàng)作手法等方面對這些作品進行鑒賞,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鑒賞結果。在該活動中,學生們集思廣益,每名學生都展示了自己的審美角度和價值觀,在相互交流討論中也逐漸提升了自己的價值理念。
無論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還是提倡學生小組交流,都是為了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探索美術,了解美術,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作為教學的輔助者,引導各項活動有序開展,并且啟發(fā)學生們的思考,幫助學生及時解決難題,保障情境教學取得實效。
四、靈活組織成果展示,檢驗情境教學效果
成果展示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實則再次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的評價與評估是檢驗情境教學效果的關鍵,有利于教師不斷改進情境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初中美術教師為了打造高質量的課堂,實現(xiàn)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就需要注重教學思想與模式的全面改革、創(chuàng)新。在情境課堂中,評價也應遵循課堂流程來展開。
一是考驗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美術教學初衷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且鼓勵學生將這些能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因而在課程最后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必不可少。例如,在學習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之后,學生對室內裝飾設計已經(jīng)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為檢驗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教師決定讓學生以本班級為對象,對班級中的一些裝飾風格進行調整修改,以作為最終學習的成果展示。在教師引導下,班級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修改了班級板報,有的學生用從家中帶來的花卉進行裝飾,還有的學生改變了墻上的貼紙,在學生們的精心裝飾下,教室煥然一新,更加有朝氣和活力。美術學習貴在實踐,而實踐也是檢驗美術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其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也都得到提升。
二是師生評價環(huán)節(jié)。好的作品應當在學生之間相互分享,讓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在美術課堂的結尾處,教師應引入評價環(huán)節(jié)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由于每名學生的審美情況不同,認知水平也有差異,因而無論作品的質量如何,只要學生用心思考,努力創(chuàng)造,教師都應肯定。比如,在雕塑作品的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雖然有些學生并沒有直接提供自己的作品,但是卻對中西方的雕塑差異評價得十分到位,這也是學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教師也應鼓勵。除此以外,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是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比如,要求學生繪畫春天景色的圖片,有一名學生為大家展示的是鮮花和草叢,圖片中的紅色和綠色展示出一片生機勃勃的形象。此時有名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能在圖片中再加上太陽,在草叢上能用金黃色予以點綴,就更能夠顯示出春天朝氣蓬勃、春意盎然。”這名學生的建議可以說是讓這幅作品錦上添花。
可見,成果展示和評價雖然是課程的尾聲,但卻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檢驗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以改進日后的教學工作。
五、結語
在當前以核心素養(yǎng)時代為主的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迎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構建核心素養(yǎng)初中美術教育體系是突破當前初中美術教學困境、實現(xiàn)初中美術教育價值的有效途徑。情境教學是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讓學生近距離地體驗美術魅力、感受藝術熏陶的有效途徑。在情境教學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尋找到貼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生活的情境,并引導學生迅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索未知領域,逐漸提升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yǎng)·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5(9):17-18.
[2]趙 慧.初中美術課堂情境教學方法研究[J].時代教育,2016(12):202.
[3]林啟者,劉一駿.問題與策略:小學生動漫素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195-201.
[4]孟 瓊,馬俊祥.初中美術“欣賞·評述”教學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寧夏教育科研,2015(1):40-41.
[5]江 杰.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素養(yǎng)抽測雙重背景的初中美術教學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