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
摘 要:寫作文,對資源有限的農(nóng)村學生來說,是無法言說的痛。而寫作教學又占據(jù)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一手好文章,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和學生。筆者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多媒體;日記;鼓勵;閱讀;愛上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8-2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4-0017-02
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決定了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卻成了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唾沫橫飛,學生下筆卻是空洞無物、晦澀難懂。特別是農(nóng)村學生,由于信息閉塞,知識面不廣,閱讀面狹窄,這種現(xiàn)狀尤為突出。如何讓農(nóng)村學生愛上寫作是廣大農(nóng)村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一直在農(nóng)村學校從事語文教學的筆者談?wù)剮c粗淺的看法。
一、多媒體,打開愛上寫作的窗口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走進農(nóng)村學校的課堂。學生怕寫作、厭寫作,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缺乏興趣,缺乏寫作材料,語言枯竭。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樂此不疲的奧秘。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心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多媒體以其聲、光、色多方刺激學生感官,讓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大為提高。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停?!睂W生作文空洞無物,無病呻吟,是因為學生沒有走進生活。而多媒體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既提供了眾多的寫作素材,又開辟了多向的思維通道,同時可以欣賞眾多同類型的優(yōu)秀佳作。
比如,筆者在教《鄉(xiāng)下人家》這篇文章時,要求學生模仿《鄉(xiāng)下人家》的寫法,寫寫鄉(xiāng)下生活的幾個片段。學生看到題目時,說自己想寫的情景都被大作家寫完了,自己沒得寫了。生活在農(nóng)村,怎會沒東西可寫呢?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仔細體驗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筆者用多媒體把群山溝壑、小橋流水、插秧割稻、放牛喂雞、農(nóng)村人的淳樸憨厚一一展現(xiàn)出來,再配以文字說明。學生看得興趣盎然,再寫起作文來也就得心應(yīng)手了。
又如,在教學生寫觀察作文《我最喜歡的動物》時,雖說學生都生活在農(nóng)村,常與動物打交道,但要他們寫成文字,往往無從下手了。于是,筆者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一些動物: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忍辱負重的“?!薄⑤p捷漂亮的“蝴蝶”……接著運用閃爍的方法,先從部分到整體,再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說說所展示的動物的外形特點。由于媒體閃爍顯示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較為深刻,也較為直觀,因此學生觀察得有序而細致,個個言之有物。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言,筆者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寫作欲望油然而生??磥恚嗝襟w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作“無米之炊”的難題,還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多媒體走進課堂后,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把現(xiàn)實生活中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引導學生再次觀察,喚起其記憶。
如一次課外活動——拔河比賽?;顒雍螅瑢W生們依然沉浸在那緊張有趣的合作氛圍中,但要讓學生把那些場景寫下來,有些學生就力不從心了。于是,筆者將拍攝的視頻展示給學生,在學生熱情高漲時,趁機讓學生說、補說,最后讓學生在說的基礎(chǔ)上練習寫作,一篇篇生動有趣的《拔河比賽》就誕生了。
二、日記,儲蓄寫作素材的陣地
日記的寫作,隨意性很強,三言兩語也成,從大范圍抽取小小的一個片段也成,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日記的題材。日記是學生作文的重要陣地。蘇東坡曾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如何做到厚積薄發(fā)呢?那就要學會積累。而寫日記就是作文積累的重要方式。
日記寫什么呢?一是寫活動日記。同學間的摩擦、比賽、運動會、家庭風波、鄰里糾紛、商場里的爭執(zhí)等,將這些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記錄下來,就成了日記的材料。二是寫感想日記。學了一篇課文,聽了一首歌,挨了一次訓,吵了一次架,上了一次當,參加一次比賽,等等,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有什么樣的建議,如何做……每一件事都有很多東西值得去思考。把這些寫出來,就成了日記本上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三是寫觀察日記?;B蟲魚、日月星辰、風云雷電、春夏秋冬、村莊河流、老人小孩……凡入眼入耳之事物皆可入日記。四是剪貼日記??吹搅撕梦恼?、好詞匯、好的開頭結(jié)尾,把它抄下來;看了一本好書,把大致內(nèi)容記下來;一首好歌,把歌詞背下來……總之,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統(tǒng)統(tǒng)納入素材庫——日記中,作為作文儲備。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寫景作文《春雨》時,平時愛積累、常寫日記的同學,把春雨寫得有聲、有色、有神,一篇篇靈動的作文讓老師欣喜萬分;而那些平時不愛積累的學生就寫得空洞無物,語言干澀。每次作文,為什么有的學生文思泉涌,一揮而就,而有些同學咬筆半天,難以落筆?這就是素材積累的問題。
日記既是學生的記事本,也是學生的素材累積本,更是學生心靈的對話本。日記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又能鍛煉自己的文筆,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更是學生個人的成長歷史。日記使學生作文視野日趨開闊,生活底蘊日趨厚實。
三、適時鼓勵,愛上寫作的源動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熱情、中肯、及時的表揚,能增強學生的自信,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和上進心,是推動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巨大力量。
雖然農(nóng)村孩子不及城里孩子生活豐富多彩,但農(nóng)村孩子生活天地廣闊,春草紅花、夏荷烈日、秋水長天、冬雪枯葉、揮汗如雨的爸媽、整日勞作的爺奶、追趕玩鬧的同學、終日忙碌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等皆成寫作對象。在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在作文中有丁點的可取之處,都給予熱情的肯定,讓學生體驗寫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筆者所在班級每周都要寫一篇作文,每次批改完作文都用一節(jié)課講評學生作文,將優(yōu)秀作文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表揚寫得好的同學,鼓勵有進步的同學,盡量發(fā)現(xiàn)每一篇作文的閃光點,予以中肯的評價,當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這樣,在評價中鼓勵,在鼓勵中指導,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熱情。每次的作文講評課成了他們最為期待的課堂,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潤物細無聲”的評價中也就“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了。
“老師,作文不難啊,我喜歡作文?!庇袑W生驕傲地對筆者說?!跋矚g作文”的想法可是對語文老師的最高獎賞。是啊,讓學生愛上寫作、喜歡寫作是教師不懈的追求。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樂于寫作,可是語文能力的一大跨越?。?/p>
四、閱讀教學,插上樂于寫作的翅膀
《九年義務(wù)教育全日制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比~圣陶先生說過:“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姡喿x是寫作的基礎(chǔ),是知識的積累;寫作是知識技能的運用,是外在的表達。從讀學寫,是作文的基本途徑?!扒С吒吲_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蔽ㄓ谐浞值亻喿x,才能有精彩的寫作。由讀到寫,由寫到讀,相得益彰,互相促進。但在農(nóng)村學校卻遇到了閱讀的困境。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基本接觸不到課外讀物,再加上農(nóng)村學校也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導致學生思路狹窄,難以形成閱讀與寫作的互動效應(yīng)。那么如何讓孩子不再為寫作而累呢?多年的實踐給筆者的經(jīng)驗是將作文教學貫穿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中。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的成敗關(guān)鍵就是學生對作文有沒有興趣。我們的課文都是經(jīng)典篇目,很多貼近學生生活。例如,在教《散步》時,筆者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家在勞動、吃飯、散步時有哪些細微的愛心故事。在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寫出與我們生活貼近的東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閱讀教學中積累創(chuàng)新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本身就是一部小小的百科全書,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名人趣事都有涉及,只要歸納整理,很多內(nèi)容都能成為寫作素材。對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片段,要求學生摘錄背誦,反復體味,并靈活地運用到作文中。
例如,在教《貓》《鳥》這組課文時,其中的內(nèi)容與我們農(nóng)村學生生活很貼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先仔細觀察,再寫一寫自己家養(yǎng)的動物,并把學過的描寫動物的語句運用到自己作文中,果然很多學生都寫得妙趣橫生。
(三)在課文上做文章——續(xù)寫、仿寫,練習寫作
續(xù)寫是根據(jù)原文的內(nèi)容,遵循原文思路,對原文進行延伸,把故事繼續(xù)編寫下去。它是一種想象作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皇帝的新裝》時,讓學生續(xù)寫皇帝在游行大典結(jié)束以后皇帝的故事。先在課堂上,讓學生大膽地想象并說出來,使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再讓學生在說的基礎(chǔ)上形成文字。
作文離不開模仿,特別是農(nóng)村學生作文。模仿既是學生心理上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學的必要手段。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筆者讓學生仿照濟南冬天中的一個片段,以“
的秋天(冬天、春天、夏天)”為題仿寫一篇短文,學生情緒高漲,在仿寫中逐步掌握寫作技巧。作文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說讀記,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會寫,寫出有新意的作文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