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
【摘 要】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科學作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中,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注重教學的方法,這對于學生的科學學習是不利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合作學習進行運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本文圍繞小學中年級科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對策展開論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中年級;合作學習
前言: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有一定的表達機會,他們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充分組織自己的語言,從而能夠有效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而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問題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對于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因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合作學習進行一定的運用。
一、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能夠發(fā)現(xiàn)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統(tǒng)一的教學節(jié)奏開展教學,那么必然存在一部分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的進度,這會大大地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學生的科學學習是不利的。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結合著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分組,讓他們能夠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能夠?qū)ψ约旱南敕ㄟM行充分地表述。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在分組的時候不僅僅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性格,讓他們能夠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能夠自然營造出良好的討論氛圍,這對于提高小組討論的效率有一定的幫助。同時,這也能夠幫助小組學生之間通過交流想法而進行更好地學習,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較大的幫助。當然,小組合作的小組成員是可以調(diào)整的。如果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一個小組的討論氛圍較差,教室可以通過進一步的觀察找到問題所在,對他們進行合理的組員調(diào)整,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進而有效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例如在教授《蠶的一生》的相關內(nèi)容時,由于蠶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經(jīng)歷較長的時間,讓每一個小組認真記錄全過程相對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程引入的時候通過對蠶的一生的簡單介紹,讓學生能夠?qū)ζ溆幸欢ǖ幕玖私?。接著,教師可以將蠶的一生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蠶寶寶的出生階段。2、蠶寶寶的成長階段。3、蠶寶寶的吐絲階段。4、蠶蛹變蠶蛾的階段。5、蠶蛾交配產(chǎn)卵階段。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由對同一個主題感興趣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在觀察的時候進行記錄,如:在蠶寶寶的出生階段,教師可以問他們?nèi)绾物曫B(yǎng)蠶寶寶?萵筍葉和桑葉那個更適合蠶寶寶的吐司?在蠶寶寶的成長階段,教師可以問他們蠶寶寶蛻皮的原因是什么?蠶寶寶蛻皮的時候是從哪個部位開始的?蠶寶寶蛻皮前和蛻皮后有哪些區(qū)別?在蠶寶寶吐絲階段,教師可以他們蠶蛹的樣子是什么樣子的?每一個蠶蛹的重量是多少?實驗的時候可以用燈光照一下,看看蠶蛹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在蠶蛹出殼變成蠶蛾的主題中,教師可以問他們蠶蛾的身體結構相比于之前有著怎樣的變化?蠶蛾的肚子大小是否和它們是公的還是雌的有關系?如何形容他們的觸角的樣子?在蠶蛾交配產(chǎn)卵階段,教師可以問他們交配的過程?產(chǎn)卵的顏色和形狀是是樣子的?等等,讓每一小組帶著自己的問題去開展探究過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如果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另一個主題感興趣,那么它便可以向教師提出申請,在申請通過之后,他們便可以中途加入到其他小組的探究過程,這對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有一定的幫助,當然,這也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合理分工是合作學習的關鍵
在每一個小組當中,我們能夠較為明顯地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他們能夠較好地形容自己看見的事物,能夠?qū)ζ溥M行較好地分析;而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弱,他們在腦海中對于這個事物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卻不能夠?qū)ζ溥M行準確的描述,同時,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較為合理的分工,讓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承擔總結本組的研究成果,通過一定的整理和分析,讓本組的研究成果更為完善;讓綜合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負責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或者實驗現(xiàn)象的簡單記錄,從而能夠讓實驗過程能夠有較為明顯的體現(xiàn)。通過合理分工的方式,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承擔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情,從而能夠大大提高了小組合作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進而能夠有效提高科學教學的效率,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也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p>
在實際的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面臨一些通過小組討論仍然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如果對于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那么學生往往會陷入無法推動小組合作學習進度的情況,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效率是不利的。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著學生們的疑問用較為妥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引導,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能夠結合著教師的指導對其進行一定的分析,從而能夠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較好地聽取教師的意見,能夠?qū)⒆约阂褜W的知識進行串聯(lián),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他們也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科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幫助。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理分組的形式,讓小組成員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搭配,提高合作的效率,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的過程較為坎坷,教師可以進行及時地調(diào)整或者由學生自己提出;可以通過小組內(nèi)合理分工的方式讓每一位組員都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提高學生的合作效率,讓他們能夠更為順利地開展合作活動。
參考文獻:
[1]魏靖原.小學科學課程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學周刊,2020,22(22):67-68.
[2]王亞南.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與寫,2020,17(36):216.
[3]韓玉琴.合作學習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探索科學,2020,(4):111-112.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馬鞍中心小學濱海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