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虹
【摘要】習作課程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需要教師從學生學習興趣切入尋找新的教學模式。從班級習作課程角度出發(fā),探究勞動課程對習作課程重要的引領作用,并對兩個課程的整合進行初步的探究與實踐。
【關鍵詞】習作課程;勞動課程;課程整合
新課標對低年級學生在語文方面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看圖寫話作為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難點,要求會比較基礎,既需要學生看懂圖片,理解圖片內(nèi)容,也要求學生能夠完整地表達圖片的意思,講出完整的話。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看圖寫話的學生而言,激發(fā)學習興趣是一個值得教師去思考的教學難點。只有學生對習作內(nèi)容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了學習動機,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之前,應該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學生寫話的欲望,而與勞動課程相結合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一、小學低年級習作課程與勞動課程整合的意義
1.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自學能力
實際上,語文低年級習作課程與勞動課程是兩門互不干涉又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課程,兩者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促使這兩大課程整合起來,其最基本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遇到一件事時,可以有邏輯地探尋解決事情的方法步驟。
比如,在習作教學中,為了習作內(nèi)容貼近學生實際,學生習作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不僅會鼓勵學生親自到市場上去購買種子,進而讓他們通過查資料等方式對種子的類型、耕種方法等進行一定的了解,而且還會讓學生結合學校的耕種環(huán)境進行思考,甚至還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喜好等制定一份適合班級的耕種計劃。不僅能讓學生明白耕種的復雜性,還能從勞動中感受到珍愛糧食的必要性。
2.促進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習作課程以及勞動課程的認識都不夠深入,從而也使得教師在實際的習作教學過程中,總是遇到諸多的問題。習作課程作為低年級語文課程的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勞動課程作為習作課程的敲門磚,起到了引路人的重要作用。
比如,為了學生對習作學習產(chǎn)生興趣,教師會先進行勞動課程的教學,利用學校設立的班級菜地,從挑選耕種種子到收成都是以學生為主人公開展,教師及家長發(fā)揮輔助的功能。當教師進行“自己講述一件事”的習作主題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像分享會一樣,七嘴八舌地與同學、教師分享自己的勞動小趣事,從而認識到習作課程其實與勞動課程息息相關,明白習作課程的可操作性,同時也會對習作充滿興趣。學生會期待下一次勞動課程教師會怎么讓他們“玩”起來,又會怎么與習作結合起來。學生對習作課程充滿了幻想,而習作課程與勞動課程的結合會促使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二、小學低年級習作課程與勞動課程整合的方法
1.建立學校班級勞動實踐基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在二十一世紀,學生都是家長的心頭寶,在這樣的城市環(huán)境里,被高樓大廈和繁華的商場包圍著,根本沒有與真正的勞動接觸的機會,而學校勞動實驗基地的建立,無疑讓更多的小學生獲得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其實也是勞動課程開展的有效途徑。當小學生進入到勞動基地之后,他們將學習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會看到肥沃的黑土地,發(fā)現(xiàn)很多特別有意思的小動物,比如,地上爬行的小蚯蚓等。此外,教師還會引導學生了解種植的各方面知識,讓學生親手進行種植,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為了將勞動課程和語文習作課程進行完美的整合,教師會不定時在勞動課上組織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去澆水、除草??偟膩碚f,學生經(jīng)過在學校班級的勞動基礎進行集體勞動之后,會對勞動產(chǎn)生不一樣的體驗,甚至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其中體驗過程所貫穿的不僅是勞動技能的提升,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促進家校合作,共建教育平臺
家校合作是習作課程與勞動課程結合的關鍵,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勞動技能要在校外進行鍛煉才能靈活貫通,同時學生在勞動基地所觀察到的事物會比較片面,教師會鼓勵家長在家中為學生設立一片小菜地,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課余時間進行育種、耕種、澆水、施肥、收獲等一系列真實的勞動過程,在寫作時更加能夠發(fā)掘?qū)W生的真情實感。學生通過校外教育平臺,獲得勞動活動的樂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整合習作課程和勞動課程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實質(zhì)性的提高
在習作課程中就有一個主題是關于“自己講述一件事”,教師應根據(jù)此主題展開教學,不僅能夠使習作課程和勞動課程加以整合,而且還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爸v述一件事”可以貫徹到學生勞動的方方面面,在勞動體驗后,讓學生有充分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首先是播種前——講述學生自己如何收集種子的類型、播種等資料,其次是種植階段——講述種植的每一個階段學生自己的做法及發(fā)生的趣事,最后收獲時——講述學生收獲發(fā)生的事情或者著重表達學生收獲的喜悅。講述的方式不定,可以在課上讓學生充分表達,也可以進行相應的活動真實還原現(xiàn)場,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寫一寫發(fā)生的事情。這樣的習作課程既使學生有話可說,句句真情實感,又可以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減少習得性無助,學生體會到勞動及習作的趣味性及可操作性,從而對兩個課程都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或者說這兩個課程對學生而言就是真正的“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傊?,習作課程與勞動課程的整合在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中變得更加有利,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因此得到實質(zhì)性的提高。
三、結語
目前,學校進行的習作課程及勞動課程相結合取得了比較初步的教學效果,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我發(fā)現(xiàn)這兩門課程之間的整合效果還不夠明顯,習作課程才是最終目的,但勞動課程還是在課程整合中占了比較大的比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較大的提升。隨著學生學習情況及身心特征的變化,提高習作課程在與勞動課程整合中的地位更有必要,下一步教師將從這個方面入手調(diào)整課程整合的方式,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文系2019年度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ZXDY02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