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艷
[摘要]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習作思路,提高習作效率,是小學生習作時非常有用的工具。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思維導圖,打開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那么在具體教學中,如何巧用思維導圖,引領習作教學呢?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從巧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材、拓展習作思路、優(yōu)化習作結構、豐富表達方式、開展多元評改的角度入手,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習作教學;選材;習作思路;布局謀篇;表達方式;多元評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4-0084-02
小學生作文中常常出現(xiàn)內容層次不清、整體結構不明、語言邏輯混亂、文章內容空洞、措辭形式干癟等問題,令廣大教師頭疼。究其根源,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欠缺。教師在習作教學時,可以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習作思路,提高他們的習作水平。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習作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進行了探索。
一、巧用思維導圖,發(fā)散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選材
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寫作時,難免會出現(xiàn)素材匱乏的情況,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該從哪方面表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以一個關鍵詞為中心,向四周慢慢擴散。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擴散出來的東西也會有所差異,這樣,不僅可以改善習作無話可說的狀況,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不同的習作風格。
比如,在進行以“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為主題的習作教學中,如果教師讓學生直接寫,學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入手,教師可以讓他們思考生活中“誰”的哪些“特點”讓你印象深刻,你想描寫的關鍵詞是什么,然后再思考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部分詳寫,哪部分略寫。其中有學生想寫媽媽,他圍繞“嘮叨”這個關鍵詞把想到的那些詞語一一寫下來,并對內容進行了擴充。這位學生沒有像傳統(tǒng)作文一樣先描寫人物的外貌,而是先聲奪人,直接從“嘮叨”出發(fā),描寫了媽媽早晨叫起床嘮叨,吃早餐的時候嘮叨,送上學的時候嘮叨,晚上做作業(yè)的時候嘮叨,睡覺前嘮叨。學生把這些“嘮叨點”先制作成了框架圖,并一步一步豐富自己作文的內容。這樣,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從一個關鍵詞出發(fā)進行選材,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學生寫的時候也得心應手。
二、巧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想象,拓展習作思路
學生在習作時,有時還會出現(xiàn)大體框架有了,但到具體寫的時候還是感覺無事可寫的情況,產生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象能力的缺乏。思維導圖的出現(xiàn),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不斷聯(lián)想和拓展,并幫助他們將聯(lián)想到的內容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對于拓展習作思路,豐富習作內容有巨大的作用。
比如,在前面的“嘮叨的媽媽”中,對于“送上學的時候嘮叨”,媽媽是怎樣嘮叨的呢?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展開想象。有的學生對于語言拓展了以下幾點:“作業(yè)都帶了嗎?”“水壺里的水今天要喝干凈!”“放學后要先回家把作業(yè)寫完!”教師可以趁機引導學生想象當時媽媽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有學生想到了“板著臉”“揪耳朵”等動作,還有的學生想到了媽媽的心理變化,由一開始的“咄咄逼人”,到后面的“欲言又止”,直至作者思想上“悔悟”,理解了媽媽的“愛”,這樣,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他們的習作思路,讓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三、巧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習作結構,促進布局謀篇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的關系,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并不完善,因此,他們在布局謀篇的時候往往不知道怎樣安排文章的內容才更有邏輯性和層次性,也就是說他們往往不知道以怎樣的順序和方式來安排材料,如何開頭和結尾,怎樣分段,怎樣過渡和照應等。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明晰的思路,優(yōu)化習作結構,促進他們更好地布局謀篇。
比如,在進行以“難忘的一件事”為主題的習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點明最讓人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開頭要精彩;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部分進行思考,內容要詳實;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尾,要照應開頭,言簡意賅,響亮有力。其中,在第二部分,有學生寫到了“游泳”,“起因”是媽媽說要帶“我”去學游泳,游泳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所以“我”想學游泳,這部分內容要簡寫;“經過”是學游泳的過程,從教練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以及“我”的心理活動等進行詳細描寫,尤其是最后游泳考試的時候遇上發(fā)燒,“我”帶病堅持考試時的心理活動要詳寫;結果就是我終于學會了游泳,并取得了游泳結業(yè)證書,非常高興,結尾要干脆利落,首尾呼應。這樣,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文章的整個布局,包括詳略安排就都出來了,有效解決了學生布局謀篇上思路匱乏的問題。
四、巧用思維導圖,延伸細節(jié)描寫,凸顯習作重點
一篇好的文章,細節(jié)描寫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著文章的精彩程度。然而,有些學生在習作時雖然有大體思路,但具體表達起來卻不具體,這樣缺少細節(jié)的文章將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習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巧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習作中的某一點進行細節(jié)延伸,從而凸顯出習作的重點,讓讀者更好地感知文章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進行“寫日記”的習作教學時,日記主要是記錄學生的日常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將生活瑣事進行無重點地羅列。很多學生在寫日記時從早晨起床、吃飯到晚上睡覺,統(tǒng)統(tǒng)記錄了一個遍,但每個事件都是寥寥幾筆,沒有重點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這樣的文章,讀之無味。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就其中的某個事件展開詳細描述。比如,對于學生描寫的“擦玻璃”事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當時的動作進行分解,如先“用撣子或干的軟布撣玻璃”,再“搬來板凳站上面”,接著“踮起腳尖,抓住窗框擦玻璃”,然后重點描寫先用什么布怎么擦,再用什么布怎么擦,遇到污點怎么擦,遇到頑固污漬怎么擦,擦完之后如何清洗抹布,最后描寫擦得是否干凈,有什么感想等。這樣,通過利用思維導圖,將擦玻璃的動作進行了分解,讓學生將細節(jié)描寫得更加具體,有效地突出了一天生活中的重點事件,使習作更具有可讀性。
五、巧用思維導圖,豐富表達方式,增添習作文采
思維導圖,簡單地說就是學生習作時的一個框架。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寫出來的文章有時會顯得思路僵化、內容死板,整篇文章難以鮮活起來。這是因為文章只有框架,還沒有修飾。為了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習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劃分層級和分支,在遣詞造句上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思維導圖,使整篇文章更具條理和文采。
比如,在進行以“這兒真美”為主題的習作教學時,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描述出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名人詩句等豐富自己文章的內容,并在思維導圖上明確列出來。有學生寫到了“金沙灘”的景色,先寫沙灘,用比喻的修辭:“沙細如粉,色澤如金,摸上去軟軟的,像海綿?!比缓髮懰?,用夸張的寫法:“遠遠望去,海天相接,一眼望不到邊?!苯酉聛韺懼車纳剿譃?,先寫樹木,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樹木長得旺盛,猶如一個個英勇的士兵。風吹來,樹葉‘沙沙沙地唱起歌來。”再然后寫草地,用擬人和夸張的修辭:“小草探出腦袋,草地大得望不到邊……”這樣,通過運用思維導圖,豐富了文章的表達方式,讓文章變得更有文采和詩意,內容也更加鮮活。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整體的寫作思路上,也可以體現(xiàn)在細微的語言表達上。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不斷完善思維導圖,豐富習作內容。
六、巧用思維導圖,開展多元評改,提升習作水平
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寫文章,還要教會他們修改文章,這是習作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中,往往以教師評價、學生修改為主,這種方式,往往會埋沒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導圖的運用,打破了這種單一的評改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充分開展“自評和互評”。
比如,在“讀后感”的評改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評改的規(guī)則,利用評改符號將學生習作中不好的地方標注出來,并將學生的普遍問題和特殊問題進行歸納匯總,講解給學生聽,然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評改意見進行簡單的導圖創(chuàng)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內容簡介是否清楚”“感受是否真實”“見解是否深刻”“過渡是否自然”“寫法是否獨特”“立意是否新穎”“語言是否具有個性”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學生進行互評時教師應該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然后讓學生根據(jù)互評的結果在標注處繼續(xù)進行簡單的導圖創(chuàng)作。最后,學生根據(jù)重新創(chuàng)作的思維導圖,進行文章的再創(chuàng)作。修改,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幫助,如果學生能夠根據(jù)大家的意見更好地修改自己的習作,他們的習作水平將會有更大的進步。
總之,思維導圖,有效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對學生選材、習作思路、布局謀篇、細節(jié)描寫、表達方式以及習作評改等方面都有非常巨大的幫助,是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有力工具。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讓學生的作文變得選材恰當、條理清晰、布局合理、表達豐富、文采斐然,從而讓小學習作教學熠熠生輝。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