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軍
摘 ?要: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數(shù)學知識擁有的抽象性特點,往往使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效率難以提升,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諸多困擾。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效率提升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根據(jù)個人教學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高效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5-0114-02
眾所周知,小學的學校教育根據(jù)學生的學年,將學生分為三個階段,即小學低段、中段、高段。這三個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心理狀態(tài)都有所不同,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將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在內,從而能夠根據(jù)這些特點,選取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更加精彩紛呈的數(shù)學課堂,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率有所提升。
1.小學低段,趣味性教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1.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剛剛開始接受教育,處在人生教育道路的開端,或多或少會對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產生不適應,與此同時,雖說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不適應,但學生的心理更多的是對學習生活的新鮮感。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幫助學生逐漸適應學校,并將學生心中的新鮮感逐漸轉變成對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課堂本身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安穩(wěn)的坐在教室中完成學習任務。
(1)教學游戲引入課堂,寓教于樂。我們都知道,小學低段的學生“玩心”很重,想讓他們安安穩(wěn)穩(wěn)的坐在教室中完成單調的學習任務略顯困難。鑒于此,教師不妨設計教學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做到寓教于樂的同時,也能使用教學游戲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進行《加與減》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完成一次角色扮演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購物的場景,讓學生提前從家中帶來一些玩具,讓學生通過“購物”的形式去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在“結賬”時即會用到一些簡單的加減法,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將加減法運用到解決問題中,從而加深對加減法的理解,產生更深層的認識。
(2)巧妙設質疑問,感受思維樂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拋出一些經過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答案進行猜想與假設,學生為了驗證自身猜想與假設的正確性,自然就會關注教師的講解,關注數(shù)學課堂。例如,在進行《除法》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能夠被3整除的數(shù)字,與此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651、537等能夠被3整除的多位數(shù),讓學生驗證,并詢問為什么教師能夠快速且準確的寫出3的倍數(shù)。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將數(shù)字的各位相加,去尋找3的倍數(shù)的共同特征。最后通過探索得到結論,能夠被3整除的數(shù)字各位相加的和等于3的倍數(shù)。
2.小學中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逐漸提升教學速度
三、四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相較小學低段,這個階段學生將要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已經有了一定難度,但比起高年級數(shù)學,難度又相對容易。因此,教師要在這個階段提升教學速度,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加緊湊,從而能夠跟上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為學生適應高年級數(shù)學學習做好準備,讓學生逐漸適應快節(jié)奏的教學。但教師要注意的是,在加快節(jié)奏的同時,也要使用具備一定趣味性的方法,不能讓學生對數(shù)學失去興趣,否則加快課堂節(jié)奏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1)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隨著社會與經濟條件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設備走進了每一間教室中,但多數(shù)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進行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教學在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方面擁有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能企及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會使用大量時間在黑板上書寫數(shù)學概念、繪制圖形等,無形中占用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教師板書的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或多或少的會出現(xiàn)斷層,從而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還需再花時間重新掌握學生的注意力,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完美的規(guī)避這些問題。例如,在進行《方向與位置》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校園的地圖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穿插加講解,讓學生初步了解平面圖的識圖方法以及方向的辨別。再通過將地圖中某一點與另一點之間進行連線,讓學生思考兩點互在對方的什么位置。如此一來,節(jié)省了教師的板書時間,也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舉兩得。
(2)教學實踐活動,提升數(shù)學課堂參與度。教學實踐活動本身即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受到身邊學生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升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的參與度。例如,在進行《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去觀察不同擺放形式的正方體從不同的角度著眼的狀態(tài),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擺放正方體,這樣一來,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能夠高效的做到這一課時的要求,形成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
3.小學高段,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做好與初中的連接
五、六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相較于中、低學段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他們的學習能力也處在逐漸上升的階段。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即將面臨小升初的壓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了解學生壓力的來源,從而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學。首先,學生壓力的來源之一是此學段的數(shù)學知識更加抽象,更加難以理解,稍有不慎,學生就會“掉隊”,使成績一落千丈,難以再次提升。因此,教師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要重視基礎,為初中更加深入的學習做好準備。其壓力來源之二即是小升初的應試壓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重點提升。
(1)單元梳理,完善知識框架。在進行單元梳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整個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內容有全面的理解與掌握,從而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在梳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思維,讓整個小學階段的知識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善的結構框架,從而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例如,有關面積的相關知識,這些內容分散在各個年級的學習中,當學生在學過某一部分的內容之后,可能會因為后續(xù)其他知識的學習或干擾將已經學過的知識與其他內容混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有關面積的內容全部集中起來,抽出一段時間專門攻克有關的各種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形成一個面積相關知識的網絡,從而使學生能夠將面積與其他部分區(qū)分開來。
(2)著手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題目中,學生之所以做錯題目,只有少部分是因為邏輯不清而造成錯誤,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對題目理解的不夠透徹或是審題不明而造成錯誤。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行鍛煉,從而達到提升解題能力的目的。
在對學生的練習題進行講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把錯題重新讀一次,并要求學生自己找出錯在哪里,這樣一來,學生在自主尋找錯因時,會重新讀題,對題目重新進行分析,從而找到錯因,經過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將這種仔細讀題的行為養(yǎng)成習慣,并運用在今后的練習與應試當中,解題能力自然而然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時,要在三個學段的教學過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低段數(shù)學的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通過趣味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中段的教學中,對傳統(tǒng)課堂模式進行優(yōu)化,讓學生逐漸適應強度較高的教學;在小學高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基礎知識的鞏固教學做到位,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萍.淺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高段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9(18):37
[2]楊小紅.提高小學低段數(shù)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寧夏教育,2019(05):38-39
[3]羅志軍.小學中段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