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麗
摘 ?要:助學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由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學”,通過“自助”“互助”“師助”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達成。但要把課堂成功地交給學生,首先必須要對學生進行良好課堂習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助學課堂;手勢語言化訓練;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5-0008-01
助學課堂,其宗旨是要顛覆以往教師授、學生受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通過“自助”“互助”“師助”,來完成教學目標。但要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習慣,如,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展示、學會邀請、學會質(zhì)疑、學會反駁、學會補充、學會總結等。結合農(nóng)村小學生課堂學情,筆者將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1.手勢語言化訓練
經(jīng)過訓練,所有學生都能熟練使用以上手勢語言,靈活地撬動課堂學習與互動。
2.語言習慣培養(yǎng)
我們要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恰當?shù)厥褂靡韵抡Z言的良好習慣,如,一是激勵式:誰來主持?我來主持。誰來解答?我來解答。誰來接力?……二是邀請式:這是我的觀點,請大家來補充。這是我的匯報,請大家來評價。三是競賽式:哪一組和我們來比賽?四是提醒式:我要提醒大家這是前鼻音或多音字,請跟我讀!五是鼓勵式:有請我們組XX再來一次,大家看看他有沒有進步?請為他加油?。ㄟ@是針對學困生的鼓勵)
3.傾聽習慣培養(yǎng)
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靠聽而學會了大部分的知識。在使用“助學單 ”教學過程中,不會傾聽也就不會合作。在匯報時,不注意聽取別人的發(fā)言,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傾聽,懂得尊重別人,對別人的發(fā)言要能表示出贊同或提出不同的見解。所以在新的教學形式下,傾聽仍然非常重要。為了培養(yǎng)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不停地評判法,要求學生舉左手示意,用右手隨時評判,只有認真傾聽了,才會做出正確的評判。當學生養(yǎng)成了這樣的課堂常規(guī)習慣,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學會傾聽時,才能獲得更多。這些辦法都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這樣,不僅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聽講習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4.合作習慣培養(yǎng)
如果我們看到這樣的情形:組員依次表達自己的看法,說完就結束,這說明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并沒有發(fā)生。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有說話但沒有對話,有觀點的呈現(xiàn)但沒有觀點的碰撞與生成,各自的想法沒有產(chǎn)生“1+1>2”的效應。我們的研究表明,如果在生生交往的過程中,加注以下這些因子時,就可以保證合作真正發(fā)生。
提問:對方?jīng)]講明白時;
補充:對方?jīng)]講全面時;
質(zhì)疑:對方觀點有漏洞時;
辯論:對方模棱兩可時;
反駁:對方觀點錯誤時。
教會學生這些方法,他們就會認真傾聽同伴的每一句話,隨時準備著與同伴互動,相異性想法就會得到碰撞和激蕩,這就保證了合作得以真的發(fā)生。
5.交流習慣培養(yǎng)
第一,學會展示。小組交流完畢后,對于適合于集中表達的內(nèi)容可以派一個代表到前面展示,對于適合于多種解法或需要彼此配合的內(nèi)容可以全組成員到前面展示。展示一般代表的是小組的意見,但組員意見不統(tǒng)一時,也要把不同的意見拋出來。
第二,學會邀請。展示完后,由學生自己向全班發(fā)出繼續(xù)交流的邀請,以便展開集體對話。在“助學課堂”中,學生匯報完自己的研究成果,會主動向同伴發(fā)出邀請:這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我的看法說完了,你們有什么要提問的嗎?我們組的意見是這樣的,請繼續(xù)與我們交流……
這樣有下面幾個好處:一是讓學生形成一種“向外”的心態(tài),學習是可以合作的,成果是可以共享的。二是可以讓所有人都“卷入”進來,大家不僅要認真聆聽同伴的發(fā)言,同時還要思考,我可以怎么幫助他?可以給他什么建議?是不是要否定他的看法?這就迫使每個人都要進行深度思考。三是生生之間熱烈互動了,教師就可以“退”下來,讓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場域里,演奏美妙的“交響曲”。
第三,學會對話。大家暢所欲言,將提問、補充、質(zhì)疑、辯論、反駁鑲嵌其中,將對話引向深入,課堂猶如一個交響樂團,在演奏一曲曼妙的交響曲。
第四,學會總結。學生視情形主動進行總結。表達方式是:“剛才大家形成了好多看法,現(xiàn)在我來做個總結?!币驗榭偨Y的前提是傾聽、概括、表達。所以,會總結的學生一定經(jīng)歷了一場“深度學習”。
一種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持之以恒練好習慣。要樹立榜樣,讓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好習慣。要激發(fā)興趣,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好習慣。還要因材施教,讓學生人人都有好習慣。
參考文獻
[1]于春吉.教師怎樣駕馭課堂[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
[2]陸其勇.創(chuàng)意新課堂[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19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小學語文“助學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