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富
摘 要:傳統(tǒng)初中數學課堂過于重視對知識的傳輸過程,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習體驗,也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設疑式教學逐步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本文就從初中數學教學出發(fā),對如何通過設疑教學實現強有力的數學教學提出了筆者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初中數學;設疑;深度學習
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設疑式教學便是產生于這一背景之下,數學設疑課堂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理應受到廣大初中數學教師的關注。
一、設疑應發(fā)生于由表及里的過渡期
抽象性和邏輯性是數學學科的兩大特點,對于數學思維發(fā)展較慢的初中來說,他們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注重層次化劃分,不能以同一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很多教師會在課堂上直接提問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問題,而這種較為直接的設疑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到中等及偏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一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的設疑最應該發(fā)生于知識由表及里的階段,將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問題拆分成由不同層次難度組成的問題群,從最基礎的問題開始,逐步提升問題的難度,越是對學生數學地位要求高的問題,越要將其放到最后提出,這樣學生便可以在不同的問題層次中找準定位,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后暴露學生學習上的不足,最終達到學生整體性提升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弧長和扇形面積”中的“弧長公式”時,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迫不及待的提出問題:“同學們猜一猜no對應的弧長是多少呢?你能推導出弧長公式嗎?”難度如此之大的問題一旦拋出,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會感覺到新知學習的壓力,筆者在教學中便將問題設疑放到了由表及里的過渡期,在將上述問題進行拆分之后得出了具有層次化難度的小問題:①半徑為R的圓所對應的周長是多少呢?②圓周角和圓的周長關系是怎樣的呢?③180O圓心角對應的弧長是多少?④90O圓心角對應的弧長是多少?⑤nO圓心角對應的弧長是多少?上述提到的5個問題難度并不是很大,并且前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后一個問題的啟發(fā)點,無論哪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對5個問題的不斷探究中認識和理解弧長公式,從而提高新課教學的效果。
二、設疑應發(fā)生于深度學習的關鍵期
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陣地,更是學生展開深度學習的主要場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效果,尤其是深度學習的關鍵期,要以設疑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和質疑,在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盲點設疑,在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角設疑,讓學生主動參與,認真探究,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超市將進價為40元/個的水杯按照50元/個的價格賣出,可以賣500個,之后價格每漲1元,對應的銷售數量就會減少10個,那么如果超市想要賺8000元,水杯的價格應該定在多少呢?在這道應用題解決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在明確的“總利潤=單個利潤×數量”這一數量關系之后,教師可以先提示學生:“如果設水杯售價為x元,那么對應的方程應該是什么樣的?”這種設疑屬于直接設元法,絕大多數的學生在為略微思考中都可以列出正確的方程:[500-10(x-50)](x-40),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轉換視角,另辟蹊徑,如果學生一時間沒有找到設元的方式,教師可以接著設疑:“可否設售價提升了x元呢?”在對問題深度挖掘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有效的發(fā)散與拔高。
三、設疑應發(fā)生于課后訓練的拓展期
雖然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陣地,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數學教育更傾向于培養(yǎng)真正的“解決問題之人”,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起課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資源,逐步將數學課堂拓展到課下,并為學生提供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學習機會。換言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課內教學與課拓展的有效銜接,即在備課階段就要將課內與課外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尤其是在課程結尾階段的教學設計中,更要注重對課上所教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在設疑背景下對未知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繼而在課外也能夠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比如在學習了“菱形”有關內容后,教師在課堂結束時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適當以設疑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知識拓展和思維發(fā)散,筆者就課上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的問題如下:如何將內角為72o的菱形劃分成四個等腰三角形?只要有一條分割線不同,便可以認為其是一種新的分割方式,你能想到幾種分割方法呢?這種較為開放式的設疑作業(yè)對于學生來說較有新鮮感,也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一方面設疑內容密切結合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學生熟悉度較強,另一方面設疑內容較有發(fā)散性,可以有效輔助學生的知識內容由課內延伸至課外,使學生的單向思維拓展至多向思維,由此得以更好的鞏固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疑課堂的構建,并通過科學合理的設疑策略引發(fā)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深度思考和探究,從而切實確保學生將數學知識學到心里去,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淺析初中數學課堂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技巧[J].王永剛.問答與導學. 2020(02).
[2]初中數學反思性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幾何教學為例[J].王一新.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