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家
摘 要:比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具有十分明顯的價值和優(yōu)勢:解決閱讀分析淺顯問題,提高討論實效,糾正學生賞析中的弊端等,將比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助于提高閱讀課堂的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比較教學法
比較教學法是指教師依據內容或形式上的一定比較標準,在備課、課堂教學、課外教學過程中辨析并確定教學內容間異同關系,提升自身教學效果,并指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而將比較教學法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特點
1.教學組織方式的開放性
比較教學法具有開放性,是因為比較標準會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很難保持絕對客觀,觀察者往往會以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為基點來考察比較對象。就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時,就不只是傳授教學參考用書中的唯一的答案,而是指導學生對具有可比之處的課文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產生獨特的體驗,使學生擺脫閱讀單篇課文時的淺層和枯燥感受,體現(xiàn)了比較教學法要求課堂學習自由化的開放性特點。
2.教學指導思想的開放性
比較教學法具有“和”與“和而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依據。基于比較教學法哲學理論依據中的“和”與“和而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依據,可以看出比較教學法具有系統(tǒng)的開放性特征。中華民族“和”的哲學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之一,孔子和老子都有關于“和”的論述,其中由孔子發(fā)展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鬃诱J為“和”表示不同事物之間的和諧、系統(tǒng)統(tǒng)一與平衡,基于這個比較教學法“和”的哲學依據,可以發(fā)現(xiàn)比較教學法的系統(tǒng)的開放性的特點。
3.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比較教學法概念的內涵中有其運用標準和方法的內涵,基于比較教學法的運用標準和方法,也可以發(fā)現(xiàn)比較教學法的系統(tǒng)的開放性特征??鬃诱J為“和不是無原則的遷就、無根據的吸收或不加分析的茍同”所以“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其實便是堅守本身、包涵百家、兼收并蓄的開放思想。我們據此將“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作為比較教學法的總體運用標準和方法,并堅持其中體現(xiàn)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吸收和創(chuàng)新的原則。這個“和而不同”的運用標準和方法再次突出了比較教學法的開放性特點。
二、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1.解決閱讀淺顯的問題
比較教學法可以解決學生閱讀淺顯,教師分析缺乏系統(tǒng)的邏輯性問題。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即學生對文本只有淺層的、表面的閱讀感知,缺乏深入的理解和體悟。每節(jié)新授課開始,都有一部分學生不曾翻閱過新授課的基本內容,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特意擠出來的幾分鐘時間內完成對新授課文的閱讀理解。僅僅依靠這淺顯的閱讀,學生對文本的內容當然難以產生深刻的理解和體悟,以此為基礎展開的閱讀教學也肯定是失敗的。而比較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對比探究,在閱讀教學中,要求教師科學系統(tǒng)地分析文本,不再是采用庖丁解牛式的教學方式肢解完整的課文,也要求學生運用開放發(fā)散式思維,采用對立統(tǒng)一的方法,全面的對比分析課文內容。例如一般教師在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時,都會依據教參對照文中的某個情節(jié)直接給人物下定義,而大部分學生對情節(jié)內容理解不深,往往都會將教師給的定義照抄下來。教師這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采用比較教學法,引導學生對文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容進行比較閱讀,并將當前的接觸的人物與之前學習過的課文中的類似人物形象進行對比,例如范進與孔乙己的對比,學生就會不自覺地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將兩個相似的人物形象進行對比,有效處理了學生閱讀淺顯的問題。
2 .提高閱讀討論效率
比較教學法可以消除學生討論不足、分歧消除太快現(xiàn)象,具有提高討論效率的價值。在實際的閱讀教學當中,課堂討論往往流于形式,部分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討論,往往會為了課程的進度,只將問題提出,卻不引導學生討論,或是在學生討論探究的過程中,打斷學生的討論,學生并沒有因為討論探究而產生任何深刻的認知感悟,就被迫結束了討論,這種只注重形式的課堂討論并沒有任何真正的實效。比較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要求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其主體地位,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運用各種比較方式分析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深入的討論,自主消除分歧。例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當中,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采用比較教學法來對比討論文中的眾多懸念的不同作用,或是將課內與課外大家所熟知的懸念相對比,自然就解決了學生討論不足、分歧消除太快現(xiàn)象,并能提高討論的實效。
3 .糾正閱讀賞析中的弊端
比較教學法可以糾正學生賞析不夠、教師理性講解過快的弊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學生賞析不夠,教師急于理性講解的現(xiàn)象。特別是在課堂閱讀教學當中,當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漸漸真正感覺到文本的內在奇妙之處,正想要進一步地對文本進行賞析體悟之時,教師卻迫不及待的對文本進行了自己的理性分析講解。這種做法往往容易使學生自我懷疑,對自己產生極度的不信任感,主動地看低自己的賞析能力,認為教師的分析講解永遠是對的。比較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擺脫依賴來自參考資料上的理性講解,引導學生自主的尋找文本中的比較內容,并且對其自由感悟發(fā)表觀點,并接受學生正確的觀點。例如學生在對契訶夫的《變色龍》進行感知閱讀時,會漸漸感覺到文章題目與人物性格的某些關聯(lián)。教師需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引導學生采用比較教學法來對比分析主人公對待被狗咬傷的工匠赫留金的前后態(tài)度的差異,讓學生通過對比人物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而進一步感知文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文中主要人物前后判若兩人的“變色龍”性格。
三、結語
總的來說,比較教學法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具有解決閱讀淺顯、提高討論效率、糾正賞析弊端等作用,其在課堂的靈活運用和價值實現(xiàn)還需要眾多教師積極進行探索,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菲菲. 比較教學法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9.
[2]陳云釧. 論比較閱讀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D].蘇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