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華利 莊思學 周曉紅
摘 要:通過“微團隊”助教與教師的共同配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掌握《護理技術》實訓技能??梢圆扇〗M建微團隊,選拔好助教 “領雁”在技能實訓教學中協助教師完成技能教學工作。實踐證明,“微團隊”助教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護理技能實訓課的效果。
關鍵詞:“微團隊”? 護理技術? 實訓教學
“微團隊”助教是一種在班內進行的內部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法將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匯聚到一個共同的小團隊即“微團隊”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間相互合作、優(yōu)勢互補,達成學習目標;同時以團隊考核的總成績作為排名和獎勵依據,從而激發(fā)學生互助學習動力的一種教學策略。
護理技術是中專護理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實踐性非常強。通過此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護理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各項護理技術的操作方法,為今后能更好地適應醫(yī)院的工作環(huán)境奠定基礎?!拔F隊”助教作為護理技術的主要教學與考核方式,筆者對其教學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現介紹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教學對象
筆者選取了學校2016級中專普職融通三年制護理專業(yè)(6)班61名學生作為實驗組,(7)班61名學生作為對照組。實驗組在護理技術實訓教學實踐中采用“微團隊”助教為主的教學形式,對照組仍采用傳統(tǒng)的小組授課教學形式。兩組的教材、教學環(huán)境、實訓用物、課外實驗室開放和任課教師均相同。
2.方法
(1)分析學情。組建“微團隊”助教,人數一般為5~6人。教師首先對班中學生的智力特點、性格、同伴、護理技能原有水平有深入了解,兼顧學生寢室安排將班內學生劃分為幾個“微團隊”,力求每個“微團隊”之間盡量實力均等;如此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便將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匯聚到了一個共同的“微團隊”。
(2)設計任務。選拔“微團隊”助教“領雁”,組織班級學生以“微團隊”為單位自愿報名參加助教“領雁”的選拔,報名條件要求該生熱愛護理專業(yè)和護理技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心強,愿意幫助同伴共同提高,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心理素質,甘于奉獻,敢于挑戰(zhàn)自我,為后期艱苦的實訓打下基礎。通過考核確定 “領雁”人選,對其培訓技能,設計助教打卡制,考核上崗,合格者可進入課堂成為“微團隊”助教“領雁”。
(3)模擬情境,實踐“微團隊”助教。
①“微團隊”助教的課堂實訓準備。精選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的分析,精選適合本次授課實訓項目的案例,選擇案例由簡入繁,由易到難。 “微團隊”成員討論分析,將所需完成任務一一列出。根據案例各成員分工收集相關資料。包括了解該案例中疾病的相關信息,分享各自完成的不同任務,由“領雁”執(zhí)筆記錄。為了防止團隊成員資料搜集偏差太大,教師可在學案上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重點信息。設計助教卡1,對預習進行評價,各“微團隊”助教“領雁”在課前根據每位成員完成任務的情況給出相應的過程評價,更詳細地了解每位成員的優(yōu)缺點,更好地完成預習任務。
②“微團隊”助教的課堂實訓演練。在實訓課上,每個“微團隊”共2~3張床。由“領雁”將成員分成兩個小組,根據案例的要求分配組員角色,分別為護士、病人、觀察員等進行角色扮演分工合作,開始嘗試操作。護士準備實訓用物;“病人”熟悉該疾病的信息,模擬可能出現的表現接近SP病人;觀察員熟悉流程,分別記錄病人和護士操作時存在的問題。“微團隊”間的成員依次進行角色輪換,掌握不同角色的操作要點,由“微團隊”助教“領雁”在助教卡2中記錄下組員實訓過程中的動態(tài)進程。各“微團隊”推薦一組成員展示本組技能實訓,演示完成后相互間交叉點評,不足之處由教師補充。點評團隊發(fā)現的問題越多則加分越多,這樣極大地鼓勵了他們發(fā)現問題,敢于指出問題的決心。成員們都表現出了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達到優(yōu)勢互補、相互協作達到團隊合作的要求。
③“微團隊”助教的課后實訓鞏固。課后開放實訓室,查漏補缺。“微團隊”成員明確自己課堂上出現的操作問題,在課外實訓時帶著目的、帶著任務由助教“領雁”組織成員進行個性化練習,督促、指導,確保每一位成員的練習態(tài)度端正,同時在助教卡中記錄下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解決。學生則在課外練習后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記錄在“天使之翼”手冊上,并記錄下本次實訓練習的感想及下次操作的目標。
(4)展示技能,檢驗“微團隊”助教。教師準備綜合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考核。改變以往實訓考核的方法,采取由護理組教師對學生進行團隊考核的方法。考核時成員隨機抽簽決定考核任務,解決考試中出現的問題,考驗“微團隊”的程序配合,使整個技能考核中體現護理工作的連貫性、整體性和團隊合作。
二、結果
綜合案例的護理技術實訓考核結果如下:
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共進行了6項護理技術實訓學習,項目包括:血壓測量、吸氧、皮內注射、更換引流袋、背部護理、心肺復蘇,其中抽取吸氧、皮內注射、心肺復蘇3項護理技能進行考核。綜合考核成績兩組比較,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實驗組采取“微團隊”助教教學,實驗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1)。具體見表 1。
三、討論
“微團隊”助教策略相對于常規(guī)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而言,更有利于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投入,可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提升和推動中職護理技術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1.“微團隊”助教可活躍護理技術的實訓課堂
建構學生團隊,特別是建構學生“微團隊”,通過案例討論和分析,設置臨床情景,進行角色扮演,開展與患者溝通模擬演練和技能實訓的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各司其職,將相對復雜機械的護理技能實訓變得生動起來,將一個護理技能的實訓教學大課堂,變?yōu)槎鄠€小課堂,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提升,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學習。
2.“微團隊”助教可提高護理技術的教學效率
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運用“微團隊”的智慧,群策群力,讓不需要全班解決的實訓個性問題,在“微團隊”內就得到解決;教師巡回指導,“微團隊”個性問題及時解決,共性問題統(tǒng)一糾正規(guī)范示教,不斷鞏固強化,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高了實訓效率。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微團隊”助教成為學校教學和臨床護理工作的橋梁
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依賴護理團隊,學生“微團隊”也是一個團隊在開展工作,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某項技能,通過分析案例、搜集資料、劇本編寫、流程串聯、模擬演練等展示了仿真的臨床情景。培養(yǎng)了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思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與臨床護理工作緊密銜接,能在今后更好地適應醫(yī)院的工作環(huán)境。
在中職護理技術教學中,“微團隊”助教的開展可提升學生之間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實訓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其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成長為一名終身學習者有著十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曉蘭.小組合作式綜合技能考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9).
[2]程小萍,艾鵬程.合作學習在護理技巧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18).
[3]林婕,張春梅,周萍等.基于同伴學習的Seminar教學法在高職學生護理基本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18).
(作者單位:海寧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