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煒
摘? ?要: 首要教學原理的波紋環(huán)狀教學模型提供了聚焦任務和內容優(yōu)先的教學設計方案,認為課程設計過程要聚焦完整任務。本文結合對大學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分析,著重探討如何在教學設計中聚焦完整任務、分析教學成分、安排任務序列及適配教學策略。細化教學設計結構中的每一個學習成分可以實現更加有效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 首要教學原理? ?大學英語? ?混合式教學
1.混合式教學背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人們開始嘗試用新技術改造教育?!盎ヂ摼W+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未來方向,有助于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1](8-10)。互聯網技術中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普及正深刻地影響并改變著教育行業(yè),促使教育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互聯網+教育”的理念給教學資源、學習模式、教學模式等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由此帶來教育行業(yè)整體的改變[2](70-73)。
“互聯網+教育”指運用互聯網相關技術為學習者打破地域等局限的高質、靈活、個性化的新型教育模式[3](3-8)。具體來說,以慕課為代表的新型在線教育模式和信息技術等可以幫助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4](62-67)。“互聯網+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現代化的新教學元素,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如何實現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不斷涌現的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融合與平衡,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旌鲜浇虒W是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實質是不斷平衡傳統(tǒng)與變革,促進有效教學[5](99-106)。
“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對學生而言,帶來了一種要求高度參與、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學習的模式與意義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學生不僅需要普遍地、標準化地習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按照個性化的需求獲取知識,逐步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建構[6](7-16,92)。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混合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給大學英語課程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和困難。作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補充的線上平臺、多媒體課件、微課、網絡課程、慕課、網絡自主學習、翻轉課堂、機器評閱、課堂管理系統(tǒng)等新概念、新元素不斷融入教學。大量資源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大學英語寫作課程,同時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學生對線上自主學習任務缺乏興趣和積極性;經過線上學習后學生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了;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該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融入了大量各種類型的線上資源,該如何跟線下教學結合起來?等等。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普遍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是“如何混合”。
“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教學是教學模式的變革,是一系列信息加工并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教學的“再設計”。當混合式教學逐漸變成教學設計的主要模式時,如何實現各種教學元素的有機融合成為難點。在實踐中,尋找針對新形勢的教學原則方法就成為必須[7](25-33)。本文試從首要教學原理的角度研究如何通過課程設計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2.首要教學原理
首要教學原理源自一組有效的教學原理和模式[8](1-7)。根據首要教學原理,教學應該遵循“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或“以完成任務為中心”的原則,此外與有效教學四個階段相匹配的還有對應的四個原理,即“示證新知原理”“嘗試應用原理”“激活舊識原理”“融會貫通原理”。梅里爾的每一條原理又包含三個具體標準或者推論,共計十五條標準。所以首要教學原理又被命名為“五星教學標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補充了“指引方向、激發(fā)動機、協同合作和多向互動”四個環(huán)境因素[9](16-23)。首要教學原理中的各項要求如果能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全部實現,教學策略的效能水平肯定將獲得提升。首要教學原理有助于增強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與參與度[8](1-7)。
根據首要教學原理,梅里爾提出了針對教學過程設計的“波紋環(huán)狀教學開發(fā)模型”。該模型確定的教學設計程序以任務和內容優(yōu)先,強調教學設計過程要面向完整任務展開。該開發(fā)模式的第一步為“聚焦解決問題”,先確定某個相對復雜的具體任務,代表著學習目標中要求學習者在所有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所能夠達到的階段;第二步,確定圍繞聚焦任務需要完成的具體相關任務并排序;第三步,分析任務涉及的具體教學活動的內容成分;第四步,匹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策略;第五步,設計教學互動界面;第六步,制作課件或完成任務制作等。這些環(huán)節(jié)如同投石擊水,波紋迭起,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從聚焦任務出發(fā),完成一個又一個相關任務,直至最終完成整體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3.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設計
根據梅里爾的觀點,影響學習有效性的因素有三種類型:教學的傳遞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其中教學內容包括內容選擇、內容序列和結構,對學習效果影響最大,貢獻率為一半。所以梅里爾認為,教學內容的把握對于教學起到重要作用[9](16-23)。
大學英語課程并不只是傳統(tǒng)概念中的單一孤立的聽說讀寫譯訓練,教學內容的設計對于提高教學有效性至關重要。例如寫作練習需要一個完整的練習過程設計,從意義、目標、背景知識準備、基本方法指導、寫前練習、具體任務布置、樣本分析,到限期完成后的數據統(tǒng)計、同伴互評、基于數據的統(tǒng)一問題分析、個性化的修改反饋、反復多次修改?;旌辖虒W中各種元素的融合過程設計需要明確各個元素本身的意義和具體的使用方法,例如機器修改的輔助練習定位,如何讓機器為人服務,實現更有效的練習過程,進行深度學習。
波紋環(huán)狀教學開發(fā)模式是開放性的課程設計模式。在使用該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實際的課程相關因素,例如課程定位、教學目標等,重點在于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細化整個設計過程。所以本文在此基礎上以大學英語教程具體案例的形式做出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教學過程設計。
3.1明確課程定位與性質,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
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是課程設計的起點和方向?!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大學外語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協調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學英語課程屬于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人文教育,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實際需要,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如何學習[10]。
3.2學習者和學習內容分析。
教學設計要以分析學習者的現狀為出發(fā)點,學習者分析涉及學習者多方面的實際情況,主要關注學習者的初始能力、背景知識、認知情感特征等,這是教學設計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基礎分析。中國各地區(qū)教育系統(tǒng)之間學生的情況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必須面對和考慮的現實基礎?;谟⒄Z教學的實際情況,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分級指導、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的原則,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特點、知識構成、客觀整體水平。大學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技能的同時深化英語詞匯、語法、語篇及語用等知識教學,增加學生的基本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有效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
3.3首要教學原理的重點是聚焦解決問題或面向完整任務。
波紋環(huán)狀開發(fā)模型的第一步要求確定聚焦一個完整的教學任務。由于波紋環(huán)狀教學開發(fā)模式強調任務中心和內容優(yōu)先,因此根據學習目標、學習者特征分析確定學習內容和相關任務,從一個能轉化為具體任務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并能激發(fā)其學習動機的聚焦問題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對聚焦問題進行難度逐漸提升的任務分解細化,并細致安排內容序列中的各項任務以確定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教學成分,匹配根據學習任務所要求的分類信息、成分、概念、程序和原理等知識技能。
3.4形成任務序列、教學成分分析、教學策略適配。
任務序列中的每個任務都應該是相對獨立且完整的,而不僅是聚焦任務中的某一個步驟。任務序列中的每一個任務,和先前的任務相比,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或技能,并且每個任務都是整組任務的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而不僅僅是一個籠統(tǒng)模糊的說明。在一個合理的任務序列中,后續(xù)的任務應該比先前的任務更加復雜,難度遞增,需要更多或者更深入的知識和技能。根據學生的特征分析、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安排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和程序,做出教學成分分析,合理適配教學策略。
表1是以大學英語課程中的一個單元為例結合以上各種要素的教學設計示例。
從第4單元的課程設計可以看出,整個單元的內容聚焦愛情故事的寫作這個核心任務,細化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一系列由易到難的任務:從最初導入主題激活舊識,引發(fā)學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社會現象話題討論,到升級問題本質的戀愛課程人際關系社會學分析,通過教材課文示例敘述性描寫補充詞匯、語法、篇章及語用等知識,為核心任務積累相關寫前準備、敘述性描寫文體特點、寫作評價標準等基本技術細節(jié),最終結合機器評閱、同伴互評、課上重點反饋等形式完成核心任務。學習者從一開始就可以明確把握學習周期的清晰思路,聚焦任務設計和具體任務細節(jié)安排。
3.5智慧互動界面設計,使教學適配策略能夠很好地投入實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中,學習者通常不清楚具體的學習目標,以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將怎樣應用。明確學習的針對性是激發(fā)動機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習者不知道所學的內容最終將怎樣應用,那么他就缺少這種針對性和相應的學習動機。面向聚焦任務的教學序列設計策略,配合清晰直觀的智慧互動界面設計使得學生在教學中能盡早了解關于任務的信息,進入任務狀態(tài)?;旌鲜浇虒W中融入了有助于線上線下溝通的教學管理軟件,使得教學實現了更深度有效的互動,師生都可以更準確清晰地把握學習安排進度、各類任務完成情況和評估。
通過對教學設計中的每一步進行評定,得到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各類資料和數據等反饋的信息,有助于了解教學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可行性、可用性和有效性等,并根據教學評價等反饋對教學設計做出調整、修改和完善。
4.結語
教學設計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如同投石擊水,逐步擴展,直至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波紋環(huán)狀教學開發(fā)模式的教學設計程序強調任務中心和內容優(yōu)先,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設計理念[11]。首先,傳統(tǒng)教學設計往往更注重相對抽象的教學目標,波紋環(huán)狀教學開發(fā)模式則注重具體的內容設計,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者還是學習者都具備更清晰的思路。其次,傳統(tǒng)教學模式較關注獨立分散的知識技能教學,而忽略各個練習之間的關聯及與整體教學目標的融合。聚焦任務的教學設計程序從一項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聚焦任務開始,所有相關知識技能都放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明確每一個任務的意義,結束一個聚焦任務后再繼續(xù)下一個聚焦任務,在此基礎上再作擴展,不斷循環(huán)這一過程直到全部教學環(huán)節(jié)任務序列中融入的知識技能都被掌握為止。
在混合式大學英語課程設計中,各類教學元素有機融合:課前、課中、課后的融合;聽說讀寫譯練習形式的融合;線上線下各類資源的融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融合;“測試學生客觀能力的終結性評估”與“激勵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估”的融合;語言技能、基礎知識、國際視野的融合,課程設計在培養(yǎng)學習者語言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逐步掌握學習策略,學會如何學習。波紋環(huán)狀教學開發(fā)模式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些長期普遍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型。當然隨著課程的不斷發(fā)展,在細化設計過程中會不斷遇到新的問題。相信隨著不斷優(yōu)化解決新的問題,混合式課程設計能夠不斷融合新的教學元素,推動有效教學的深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fā)展趨向[J].教育研究,2016(06).
[2]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2).
[3]陳麗.“互聯網+教育”的創(chuàng)新本質與變革趨勢[J].遠程教育雜志,2016(4).
[4]張歡瑞,楊芳,張文霞.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基礎英語聽說”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12).
[5]劉震,張岱渭.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探討——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11).
[6]馮曉英,孫雨薇,曹潔婷.“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學習:學習理論與教法學基礎[J].中國遠程教育,2019(2).
[7]馮曉英,曹潔婷,黃洛穎.“互聯網+”時代混合式學習設計的方法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20(8).
[8][美]M.戴維.梅里爾,著.盛群力,何珊云,鐘麗佳,譯.首要教學原理[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6(6).
[9]盛群力,華煜雯.面向完整任務的教學排序與評估——四述梅里爾首要教學原理[J].遠程教育雜志,2008(4).
[10]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年版)[EB/OL].http://dwb.jnxy.edu.cn/info/1089/1843.htm,2019.
[11]劉潤英.首要教學原理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