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瓊
【內容摘要】想要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注重搭配多種教學工具與教學方法,同時注重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與集中性思維,讓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還要加強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渲染,以更加貼合實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最后,采用科學設疑的方式保證學生的探究欲望。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 ?學習興趣 ?直觀化教學
地理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較強,不僅富含豐富的理論知識,其中也有很多實踐性的內容。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配合更加適宜的教學方法與輔助設備。同時,盡量以學生為本,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欲,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可以更主動地掌握相關地理知識。
一、多種教學工具搭配使用,直觀化教學過程
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無意注意,雖然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步入青少年,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學習不再需要無意注意。為了能夠讓地理課堂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教師應該結合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教輔工具,以更加直觀化的方式將地理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降低整個教學過程的難度,讓學生更易理解并更為深刻地掌握與記憶。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中國的疆域與人口》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我國的疆域與行政區(qū)域劃分產生更為深刻的記憶,教師可以通過舉辦地圖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反復記憶我國的各省市行政區(qū)位與簡稱等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地圖獲取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在其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借助此部分打下的基礎,保證其他學習內容能夠掌握得更好。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多媒體教輔工具讓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有更多的直觀圖片與視頻輔助理解,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走進國家》的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視頻播放形式來對本章節(jié)中的日本、法國、俄羅斯、美國、巴西等國家進行風土人情、地理位置、環(huán)境氣候等內容進行展示。也可以通過播放展示此國文化或自然風景的電影紀錄片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個過程不僅十分受學生歡迎,還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充實自己的地理基礎知識掌握量,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上與學生共同對各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地標建筑進行討論,尤其可以討論一些節(jié)日,通過服飾、習俗、食物來對這個國家進行側面的了解。同樣,可以將這些異國風情與我國的相關文化習俗進行對比,找出每個國家的文化習俗都會受哪些因素影響,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還是氣候條件,可以讓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這些基礎條件對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都會產生哪些影響。
二、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整合學生發(fā)散性與集中性思維
教師在對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進行培養(yǎng)時,必須讓學生了解到地理知識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思維方式組合的方式落實教學活動。例如,讓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得到有效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便是我們常說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可以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設定學習目標或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分配任務,讓學生自主驅使自己開展學習活動,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學習更多,同時理解得更為徹底。尤其是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圍繞一個問題探索多條解決路徑,這個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過程,能夠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靈活地,運用自身所學解決問題;而集中性思維則是要求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應集中所有精力,將搜集到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唯一正確且全面的答案,保證學生不出紕漏。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組織和分析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有助于學生在雜亂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為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更多培養(yǎng)這兩種思維方式的機會,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地球的自轉運動》部分內容時,就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如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地球存在自轉現象?此時有的學生會說晝夜交替;還有的人會說一天有24小時,這些佐證都可有效證明地球存在自轉運動。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可保證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思考得更加全面,不放過任意一個細節(jié)。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引導整個學習過程,學生的自主參與性較強,也能更主動地了解知識,開闊視野。
三、加強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渲染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強的身臨其境之感,進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理解得更加充分,保證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此同時,適宜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與渲染,還能夠讓學生學習情緒得到調動,讓學生可以在高漲的課堂氛圍中擁有更強的參與欲望,進而主動開展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借助各類教輔設備營造出一個具備較強吸引力的課堂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中國的氣候》部分內容時,帶領學生構建一個游戲場景,游戲的主題是我國各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這種游戲場景構建的方式不僅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還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發(fā)散,并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可以依據我國的省市行政區(qū)域來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通常情況下,一個班級有五六十名學生,而我國有34個省市行政區(qū)域。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每個組會分得一個省市行政區(qū)域名稱,或為某自治區(qū),或為某直轄市,也可能我國的某個省。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某種隨機的方式來讓不同省市代表小組回答教師的問題。例如,隨機點到的名字是“新疆”,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使用一句話來對新疆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進行形容。此時,學生就可以回答為“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苯處熞部梢栽儐?,為什么新疆的瓜果非常甜?學生此時需要回答出新疆瓜果甜度特別高的原因是“晝夜溫差大?!边@種游戲情景構建的方式,不僅可以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還營造出了一種較為緊張刺激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情境中來。這非常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依據教師的引導開展學習活動。
四、科學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問題設置的科學性,同樣影響著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探究欲望,而問題設置的科學性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問題的難度、科學性,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問題的難度設置較高,就可能無法收獲良好的學生反饋。而難度過低,則可能無法起到激發(fā)學生探究思考的欲望。所以,教師必須保證依據教學內容科學調整問題的難度。第二部分是問題的穿插合理性。教師落實教學活動時,順利流暢地將一節(jié)課的內容講解完畢,有助于學生緊跟教師的指導,更高效地學習消化知識。如果穿插得不夠合理,在學生還未消化課程內容時,就提出問題,學生很可能會一頭霧水,甚至會因為覺得理解難度過高而產生放棄的念頭,喪失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了解地區(qū)》的內容時,要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上入手,保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誰能回答出自己喜歡的足球隊伍來自哪個國家?而這個國家又屬于哪個洲際地區(qū)?尤其是班級中的男生,此時就很可能會被老師的問題吸引,主動去查詢自己喜愛的足球國家隊到底位于世界的哪個大洲?此時,學生可能會主動了解自己喜愛的球隊在那個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可能被稱為中東,南美地區(qū),北美或其他等。再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中國的主要產業(yè)》部分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回答出我們生活的這個地區(qū),主要農作物是什么?進而引出我國的農業(yè)概念。如果從產業(yè)的類別上劃分主要可分為三個類別,分別為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而第一產業(yè)指的是農業(yè);第二產業(yè)則為工業(yè);第三產業(yè)則為旅游業(yè)、服務業(yè)等。不同的產業(yè)屬性不同,劃分的依據也不同,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布置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活動,學習相關內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發(fā)展,初中地理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教材內容有些部分比較抽象、難懂。現階段的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時期,對直觀形象的知識比較容易接受,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王亞平. 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研究[J]. 華夏教師,2019(29):39-40.
[2] 劉貴艷. 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山河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