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歡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實踐,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僅能讓科學課更貼近生活、讓抽象的科學知識直觀化,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實踐材料缺乏、專職教師缺乏、課堂難以控制等因素的影響,開展實踐教學有一定的困難,且難以保障學生的安全。對此,教師可以密切聯(lián)系家長,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同時,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其他資源,如視頻資源等,以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踐操作;解決方法
小學科學課對學生的智力開發(fā)、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學生今后學習科學、探究科學,更好地學好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很多任課教師反映很難上科學課,而且沒什么內(nèi)容可說,一個課時就只有幾幅圖、幾個問題,幾句話就講完了。但事實上,科學課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只是由于這一門課不是所謂的主科課而被教師忽略。此外,教師認為沒有內(nèi)容可講,筆者認為,主要是在課堂上缺乏實際操作的活動。那我們應該怎樣上好科學課呢?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做好實驗——一節(jié)真正的科學課基本上是離不開實踐的。
一、實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實踐讓科學課更貼近生活
其實,科學課里的知識基本上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教材雖然只有幾幅圖或教學內(nèi)容由幾個問題組成,但其包含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部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只用幾句簡單的話就把這些問題的答案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讓學生了解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而這些簡單的答案,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或活動中已經(jīng)接觸過或聽說過,因此對教師給出的答案不大感興趣。然而,如果教師用實際操作的方法把答案呈現(xiàn)給學生,那學生的反應就大不相同了。因為這些科學知識雖然很多學生都聽說過,但真正遇到過或嘗試過的則很少。如果有了實踐活動,學生能更深刻地掌握平時在生活中忽略的科學知識。例如,吃糖這一件簡單的事,學生經(jīng)常做,但他們可能從來沒了解過糖在嘴里怎樣才能融化得快一點或慢一點。所以,教師十分有必要通過實際操作來向?qū)W生證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的真實性。同時,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把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讓科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科學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生活中的科學。
(二)實踐讓抽象的科學知識直觀化
教師在向?qū)W生講授一些科學知識的時候,有時很難用語言解釋清楚,但如果能借助實際操作,就能把知識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如在講解“物品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這一知識點,雖然學生經(jīng)常在生活中遇到,如糖在水中溶解、鹽在水中溶解等等。但教師如果因為學生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而簡單地用語言向?qū)W生解釋的話,學生依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如果我們讓學生親手做一做“紅墨水在水中溶解”或“碘在水中溶解”這兩個實際操作活動的話,就能直觀地把溶解的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就算教師不做過多的解釋,學生也能用“擴散”這一個詞來形容;就算學生不能很好地用言語表達,但操作的過程已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相關的事情,他們也能在頭腦中進行再現(xiàn)。所以,實際的操作能讓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易懂。
(三)實踐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求知的欲望尤其旺盛,關鍵在于教師怎樣激發(fā)他們。小學生相對而言比較好動,所以在科學課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實踐。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是很豐富,小學生對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的認知都比較朦朧,很想知道為什么。例如,很多學生都聽說過放大鏡能把火柴點燃,但是他們對此還半信半疑。通過實際操作,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是真的,那為什么會這樣呢?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凸透鏡聚焦特點以及光的折射等更深層次的科學知識產(chǎn)生進一步探求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例如,筆者在講解四年級科學下冊“各種各樣的卵”時,盡管學生平時經(jīng)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蛋,也許知道青蛙靠卵來孵化,但真正見過青蛙卵的學生則很少。小蝌蚪在農(nóng)村是很常見的,所以,課后筆者就布置學生與家長一起尋找小蝌蚪。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有的甚至把小蝌蚪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實踐存在的困難
盡管實踐活動對科學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真正要把實驗貫穿科學教學的始終,存在一定的困難。
1.實踐材料的缺乏。這是實驗難以開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現(xiàn)在情況稍有改善,學生人手配備了一小袋實際操作的材料,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實踐操作。但配置的材料極少,就算是學校里的實驗室,有些材料也無法找到。
2.缺乏專職的教師?,F(xiàn)在學校里的科學任教教師大多是兼任的,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能方面都不夠?qū)I(yè),所以對一些稍難的實際操作活動并不擅長。另外,實際操作需要準備大量的材料或器材等,沒有專職的教師是很難做到的。
3.課堂難以控制?,F(xiàn)在一般是一個教師教一個班,然而,一旦操作起實驗來,一個教師很難顧及全班學生,尤其是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安全問題。
4.安全問題。在農(nóng)村地方,河道、魚塘的地方特別多,而且很多家長外出打工,沒閑暇時間看管孩子,如果布置學生進行課外實際操作的話,學生的安全也令人擔憂。
三、小學科學教學中實踐資源有限的解決方法
盡管是這樣,但筆者認為在科學課中讓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讓課堂真正地活躍起來,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科學知識。
針對以上的問題,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中更好地上好科學課呢?
首先,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F(xiàn)在很多家長較重視子女多方面的發(fā)展,而且現(xiàn)在有了“微信”這一溝通工具,就更方便教師與家長聯(lián)系。有時教師很難找到的材料,對于家長來說可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此外,有了家長的配合,學生的課外學習安全問題也有了很大的保障。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配套資源,盡可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F(xiàn)在除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材料外,還有很多與教材內(nèi)容相匹配的視頻,我們可以利用現(xiàn)在先進的教學平臺,讓學生觀看一些短視頻,例如,筆者在教學六年級“晝夜交替”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知識時,筆者除了用器材做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外,還讓學生觀看一些視頻,把“晝夜交替”這一自然現(xiàn)象直觀而又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只要教師多動動腦筋,多花一點心思,讓學生在科學課多做實踐、多動手,科學課堂將會更精彩、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