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強
教學語言是對課堂教學質量產(chǎn)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在進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時,許多教師的教學語言往往不規(guī)范,并且存在僵硬和乏味的特點,這就會導致學生在與教師交流時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部分教師所應用的教學語言較為乏味,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課程失去信心。語文是一門語言教育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科,而對于教師來說,教師需要以身作則,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語文意識。所以教師需要具備極高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盡可能在教學活動中做好語言的應用,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語文素質教育。
教育部門在進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時,規(guī)定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必須選擇普通話進行教學,當然就目前來說,我國許多偏遠地區(qū)或者是習慣應用方言的地區(qū)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教學語言口語化,甚至在進行教學時選擇方言作為主要的教學語言,這樣不僅會影響語文的教學目標,還有可能會導致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對于某些字句存在錯字別字的現(xiàn)象,極大的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一方面來說方言化和口語化的教學雖然能夠提升學生的親切感,但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產(chǎn)生的效果弊大于利;另一方面來說,教師不規(guī)范的用語可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的用語習慣,不僅沒有樹立為人師榜的,反而會對學生做出錯誤的引導,干擾學生接受教學內(nèi)容的效果,無法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
學生在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時,產(chǎn)生學習積極性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缺乏興趣。許多教師認為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是學習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故而在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時,都將重點放在轉變教學方案上。殊不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都選擇深印且呆板的語言來進行課文的講解,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調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困倦的感受,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課堂乃至語文課程產(chǎn)生厭倦情緒。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選擇生動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語言,也沒有形象的肢體語言,就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導致整個課堂十分沉悶。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初中語文中依舊包含著較多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如果沒有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進行講解,而是直接將課本上復雜的概念復述出來,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對于重點和難點更加困惑,還有可能影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度,對課堂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課堂教學中所選擇的語言,如果不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無論選擇何種教學方案,均難以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質量,就應當盡可能選擇簡潔且直白的語言進行講解。但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對很多無用的知識點進行贅述,這樣不僅會模糊學生的記憶點,還會極大的浪費課堂教學寶貴的時間。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憑借經(jīng)驗進行教學,沒有有意識地將自身的教學語言進行簡化,一個簡單的問題往往需要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進行解釋,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惡情緒,還會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精簡且直白的語言能夠使學生獲得更為良好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精簡自身的語言,這樣才能有助于提升最終的教學質量。
所謂的精簡語言并非是盡可能壓縮用詞的數(shù)量,而是指在進行教學時,每一句話都代表著一個重點,并且每一句話都具有規(guī)范的語法和語音。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當盡可能選擇規(guī)范且精煉的教學語言開展教學活動,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套話的情況,而在語文發(fā)音時也需要字正腔圓,不可含糊不清。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中的課堂時間得到合理利用。而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緊湊的語言也能夠使學生思維更為敏捷,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如果在教學活動中選擇規(guī)范及簡練的語言,能夠成為學生的榜樣,幫助學生營造出屬于自己且有利于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自身的錯誤進行糾正,大大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進行《濟南的冬天》一課的教學時,首先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引導的方式來要求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概括。而教師在聆聽學生的最終答案和想法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評價,并且提出要求,詢問學生是否可以將最終的答案再進一步精簡。通過這樣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簡化,能夠使學生的自主思維得到激發(f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課堂問題的最后,教師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繪出濟南的冬天,這樣能夠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在面對一篇課文時,應當如何最為精簡提出其中最有效的信息。
除此之外,在進行語言精簡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增加成語的應用,一方面來說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用成語的習慣,另一方面還能夠使自身的語言更加簡練并且更加富有內(nèi)涵。而教師在應用某個成語后,如果學生對這個成語提出了疑問,教師還可以對學生予以解答,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有效的詞匯積累。
課堂語言的生動和趣味性并非是要求教師通過語言來使學生感到快樂,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聆聽教師的指導時,具有聽下去的欲望。在教學活動中,提升語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并非是讓學生喜笑顏開,而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的思維形成有效的碰撞。教師可以在教學語言中增加一些現(xiàn)代化多網(wǎng)絡用語,這樣不僅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還需要注意自身體態(tài)語言的應用。在應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恰如其分地應用體態(tài)語言,例如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或一個手勢,這樣都會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縮小,有助于提高學生與老師的交流程度;而這樣輕松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中,能夠為學生建立更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使課堂充滿魅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在傳達情感時,不僅需要選擇語言或者外在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眼睛來傳達自己的感情。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依靠眼睛對學生進行察言觀色,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而且還可以通過眼睛來表達課文的情感。在閱讀某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用眼睛展現(xiàn)出對文章的情緒體驗,并且選擇輔助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感染,這樣才能使學生透過教師的眼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品的思想保持同步,達到優(yōu)化教學質量的效果。
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理解一些難懂的寫作技巧和思想感情這些問題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進程產(chǎn)生影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首先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難以理解的知識,并且盡可能將復雜的知識點轉變?yōu)槿菀桌斫獾闹R點,而學生在通過教師的語言對各種難點進行了解后,能夠獲得更高的記憶效率。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需要講解某些專業(yè)且深奧的問題,應當盡可能選擇直白一些簡練的語言進行歸納總結,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并且選擇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盡可能規(guī)范自身的語言和用詞,這樣才能才能提升教學質量。而在日常工作中,教師需要不斷反省,以高標準和嚴要求來對自身進行約束,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應當盡可能選擇規(guī)范化的普通話。通過這樣的嚴格要求,能夠使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