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譽
結合實際,深入反思、認真傾聽,注重初中生語文閱讀習慣培養(yǎng),積極擴展初中生思維,可解決初中生語文閱讀困惑,解決教學難點,總結教學活動,尋求最佳的教學對策。良好的閱讀可幫助我們增長語文見識、開拓語文視野、提高語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還可以陶冶性情、鍛造其人格、提升其精神境界。
通過深入研究閱讀教學,注重其缺陷改善,可實現(xiàn)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必須要深入理解“教”與“學”的現(xiàn)狀,掌握時機情況,明確問題,才可針對性改善措施。
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元月,歷時近兩個月,對xx 初中、xx 初中、城郊xx 初中、xx 初中、xx 初中共計500 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旨在了解當前學生閱讀困難及閱讀問題,問卷調查情況如下表1 所示。
表1 調查問卷統(tǒng)計表
通過調查可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生的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
(1)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傳統(tǒng)閱讀教學多為被動教學,教師指導集中在應試層面,未能注重學生體驗,也未能考慮學生感受,進而忽略了閱讀的本質。如此傳統(tǒng)教學弊端,未能注重學生個體發(fā)展,忽略了學生特長培養(yǎng)。關注度是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未能注重學生閱讀主體意識到培養(yǎng)。
(2)師生多集中為習題訓練,在題海內輾轉,學生自身閱讀量較少。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師生根本沒足夠的時間去閱讀,課余時間多在學習或看電視。
(3)家長的思想與觀念較為落后,在書籍選擇時猶豫且迷茫。大部分的初中位于城鄉(xiāng)結合區(qū),學生家庭內部的經(jīng)濟條件、家長素質與家長學歷參差不齊,圖書選擇不易[2]。要么深選、要么淺選,除了耳熟能詳?shù)乃拇竺倏迫珪?,便是作文、漫畫。學生閱讀了表象后便會乏味,或根本不會翻開一頁,書本的價值未能凸顯。
教師要遵循新課改要求,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課堂引導即可。在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就名著的導讀研究和教學的理論實踐與教學研究中,為充分地實現(xiàn)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就閱讀的內容、研究的對象,應當結合導讀內容,確定出發(fā)點,總結分析概括出以下幾項基本原則。對初中語文閱讀的導讀研究和教學形式的這種多樣性,更多地意義上是由于文學作品接受欣賞的內在條件和規(guī)律所直接決定的[3]。比如:教師可指導學生落實閱讀筆記、拼比手抄報、征文、開展散文誦讀活動等,在學校的課堂內外充分營造出濃郁的古典文學閱讀氛圍,是對名著的導讀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特征。教師可適當點撥、適當激勵、合理啟發(fā)學生,促使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這一閱讀方案的應用,可增加學生閱讀量,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閱讀,獲得最多的知識,針對與主題有關的閱讀內容,要逐步豐富,促使教師開展全面訓練,充分訓練。促進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此為初中語文閱讀提供便捷。群文閱讀指的是,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閱讀一群文章,一堂課或可閱讀3—4 篇文章,還有可能是5—7 篇文章[4]。文章數(shù)量較多,涉及文字較多,很難進行仔細閱讀,細細品味,如何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切入主題,走進群文的線索,是關鍵點。
筆者深入考慮這一點,制定菜單式表格,劃分教學任務。課堂教學一開始,我便將表格展示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按照表格內的提示內容填寫。按照主人公、事件、重點語段、人物精神品格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填寫表格,進行班級內交流,深入品味重點語段。如此設計,不僅可與后面學習進行對比結合,還可讓學生將故事的內容很快地提取出來 ,那么長的故事學生用幾句話就把意思概括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在此過程中得到訓練。
通過建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促使主動參與閱讀??梢娊淌覂冉ㄔO專門的讀書角,將課外讀物放置在讀書角上,為學生課余時間閱讀提供便捷。在整個教學階段,注重學生思維、習慣培養(yǎng),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可加強教師和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經(jīng)驗的積累,培養(yǎng)了教師和學生的閱讀語感和寫作的欲望,陶冶了教師和學生的語文閱讀情操,促進了學生進一步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在“母愛”群文的教學中,筆者先引導學生開展《學會看病》略讀,先了解課文主題,總結改課的表達方式與述說方式。接著開展拓展閱讀,深入掌握知識點。接著引入《秋天的懷念》《我的母親》一組文章,引導學生將三篇文章的主題說出來。促使學生對“母愛”這個主題的認識會更加全面、準確。文章通過描寫“人物形體、神態(tài)及心理活動,展現(xiàn)母愛”,領悟文章核心及關鍵情感。學生對這一類主題文章、寫作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受到年齡的影響,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不夠成熟,很難通過獨立閱讀,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閱讀階段,要給予合理的指導,傳授學生新的閱讀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5]。促使學生緊抓文章核心,明確文章主題。例如,筆者在進行“作者筆下的動物”群文的教學前,布置學生預習時思考幾個問題:《白鵝》《貓》《松鼠》這3 篇文章有哪些共同點?有哪些不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把思考的過程、結果在文本的空白處寫出來。教學時、全班交流問題的答案和讀后的感受[6]。這樣,學生通過獨立的探究,全班的互動交流。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強調的是教師主體,構建的是有機互動統(tǒng)一,選擇的是雙向互動。所以,教學應相長。開展名著導讀的活動本身就是為了促進師生共同閱讀,相互進行知識交流、相互接受啟發(fā)、共同促進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
綜上所述,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習慣培養(yǎng)、思維拓展基礎上,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可為學生帶來發(fā)展空間,還可為學生帶來發(fā)展空間,建設全新教學天地。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注重學生能力及素養(yǎng)培養(yǎng),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