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混合式學習逐步走入人們視野?;旌鲜綄W習(Blended learning)是指將傳統(tǒng)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兩者有機融合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Learning events that combine aspects of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struction)。它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滿足了新時期學生的學習需求,順應了新時期教學發(fā)展規(guī)律。本文試圖探討在教師指導下,如何按照既定教學目標,通過傳統(tǒng)課堂和網絡平臺聯(lián)合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有效策略。
隨著2017 版新課標的公布,“整本書閱讀”成為近年來語文教學關注的熱點。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18 個學習任務群,其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位列首位。整本書閱讀是相對以往的篇章閱讀提出的,也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名著閱讀,是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完整的一本書為閱讀單位,獲取書中思想內容,引發(fā)思考,獲得審美體驗的閱讀活動。整本書是一部相對完整的作品,具有內容上的完整性,它既可以是獨立的一本,也可以是相互關聯(lián)的幾本書。
通過梳理整本書閱讀實踐活動,筆者發(fā)現整本書閱讀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解決了碎片化閱讀造成的一些問題,學生的閱讀速度、深度、能力有了相應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在新課標的課程計劃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被給予了十八課時,總計十余小時的課堂學習時間。因為內容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整本書文本閱讀教學難以在有限的十個小時課堂教學時間完成,有些老師選擇了精彩篇章或段落進行精講,在本質上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無異。二是涉及內容的廣泛性及教師涉獵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有些領域并非所有教師擅長的,加大了教學指導難度。三是評價方式的粗糙,單純通過交流課、展示課、活動課來對閱讀效果進行驗收,缺少過程性評價與監(jiān)管,學生究竟讀得怎么樣,掌握多少,無從得知。為改善整本書閱讀的無序化狀態(tài),避免形式化,打破閱讀指導的時空限制,使學習指導更方便快捷,我們認為混合式學習是推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途徑。
混合式學習使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師生之間可以實時互動,突破了時空界限,也使整本書閱讀教學更有效。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學習信息和資源,并在整本書閱讀學習中與老師、同學交流互動。混合式學習是互聯(lián)網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產物,它極大程度實現了資源共享,構建了線下教學與線上輔導的有機橋梁。與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相比,混合式學習不僅豐富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程形式,還提高了教學效率,適應了新形勢下學生閱讀學習需求。
整本書閱讀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準備和對課程深入的研究。教師不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閱讀課程的主動開發(fā)者,引領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學習。如何減輕教師課程開發(fā)和閱讀指導壓力?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在于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查詢獲取想要的咨詢,再進一步思考探索,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再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一學習范式有利于幫助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進行深度學習。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混合式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為了進行整本書的深入研讀,需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去主動獲取信息,收集資料,思考問題,有利于提升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性。師生的交流互動基于學生閱讀體驗,思考后的存疑,這就迫使其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主動探索者。課堂的寶貴時間,主要用于整本書閱讀成果的展示和研究問題進一步探討,逼著學生改變依賴課堂進行閱讀的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
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進度,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進行整本書閱讀。在閱讀一本書時,學生可以先進入導讀模塊,打開網絡相關學習資源,了解相關作家作品的情況。網絡平臺可以對學生閱讀進度進行監(jiān)看,對學生隨時進行檢測,進行個性化分析評價,并跟蹤記錄。教師可以根據反饋,隨時調整對每個人的學習指導和任務設定。在雙向互動中,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學習。
為了切實有效地推進整本書共讀,教師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基本閱讀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根據班上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選擇書目,制定閱讀目標,使閱讀推進有節(jié)奏,防止散漫無序。要全面科學地把握學生閱讀情況,需要做調查分析。傳統(tǒng)的調查問卷操作較繁瑣,耗時長,在大數據支持下,“問卷星”等小程序能幫助調查者快速獲取并分析數據,了解學情,做出判斷。
教師在制定共讀計劃前,可利用“問卷星”等小程序設計線上問題,邀請學生回答,對學情進行調研分析。借助線上設計的針對性問卷,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習慣、需要哪些幫助指導等,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確定整本書閱讀的書目,制定計劃,進行有效指導。
微課(Microlecture),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選擇一到兩個知識點制作的短小精致的學習內容。微課因其針對性強,有利于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適用于整本書閱讀的導讀教學。
導讀課首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學生通過知人論世,激發(fā)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會更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老師可以借用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制作微課,在開啟閱讀之旅前,把背景知識分享給學生。比如在閱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之前,我們設計了關于介紹作者沈從文和他的家鄉(xiāng)鳳凰的微課,展示了邊城美麗的風土民情,充分調到了學生對《邊城》的閱讀興趣。
其次,還可以通過微課做閱讀方法的指導。整本書閱讀應有別于一字一句的篇章閱讀。針對不同的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我們制作不同的微課做閱讀方法指引。例如中國古代的章回小說,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的章節(jié)目錄都高度概括了情節(jié)內容,可以通過目錄管中窺豹,快捷把握整本書概貌。對于情節(jié)復雜,人物眾多的長篇小說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基于閱讀方法指引的微課學習,有利于學生了解、掌握這些閱讀技巧。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微課錄制,教師指導修改后,通過QQ 群、微信群和校內外網絡平臺分享。這有利于給學生帶來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輸出性學習動力。
閱讀工具的更新,使得時間,空間對閱讀的限制減小。我們可以通過kindle 等電子閱讀器隨時隨地進行閱讀,也可以通過豆瓣閱讀、微信閱讀,網易閱讀等軟件閱讀,移動終端的日趨普及使閱讀的方式日漸多元化,也更加便捷。
整本書的閱讀周期較長,同學一起閱讀打卡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幫助部分難以堅持的同學更好地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F在騰訊、釘釘和很多小程序的打卡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閱讀過程監(jiān)督這一難題。整本書閱讀通常在寒暑假進行,“打卡”是有效的學習監(jiān)管助手。通過打卡分解閱讀任務,實現個體自由閱讀的同時,整體監(jiān)督調控。比如,高中生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小時2.4 萬字,每天閱讀一個小時,《紅樓夢》全書73 萬多字,大概一個月可以讀完。全班同學一起閱讀打卡,有利于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強化閱讀效果。
以我校1808 班為例,有學生51 人,組成了9 個閱讀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了一名閱讀組長,利用QQ、微信等工具在共讀整本書時,小組成員定時分享閱讀體驗,交流閱讀疑惑。閱讀共同體的形成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也有利于促進閱讀思考,碰撞思維的火花。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作用。
教師也應當參與閱讀共同體的構建,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對話。通過混合式學習,師生形成一個閱讀共同體,實現實時互動,交流溝通,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師生共讀,思想碰撞交流的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思辨性思維。
淺閱讀是學生閱讀長期存在的一大問題,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淺嘗輒止。線上學習,具有資源共享性和信息實時交互功能。學生主動帶著閱讀過程中的疑問,查閱資料,對文本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及時通過交流平臺提出疑問,進行交流討論,反過來推動線下閱讀。
例如,在推進《邊城》整本書閱讀時,每個閱讀小組選擇了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利用網絡搜集信息,進行線上討論,整合討論成果,制作多媒體課件,然后在語文課堂展開進一步討論。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各展所長,體現了差異性合作的特點。在自由交流與碰撞中,實現了觀點的多元化碰撞融合,有利于發(fā)展思辨思維。學生會發(fā)表不同觀點,并尋找佐證材料,在不斷地研討中,推進閱讀深入。大量實踐表明,在這樣的探究式閱讀學習中,學生參與度更高,研究學習更深入。
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測試工具,對學生閱讀效果進行檢測。測試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梳理整本書主要內容,不是簡單復現文本情節(jié)。學生通過網上測試,能夠重新發(fā)現閱讀過程中忽視的內容,調整閱讀學習策略。在線自測既方便快捷,又可以進行數據分析,為進一步指導個性化閱讀,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通過反饋,教師及時答疑解惑,調整教學,形成對話。
其次,信息化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整本書閱讀階段性成果的平臺。例如,我們利用12km,微博等互聯(lián)網平臺,分享《平凡的世界》《紅樓夢》《邊城》《活著》等幾本書共讀后的閱讀感受。通過網絡平臺,師生還可以參與點評互動,有利于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和寫作能力。筆者在所任教的兩個班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摘抄賞析,寫讀書隨筆、及閱讀小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逐步形成了“有序列的經典小說→微課激趣和方法講授→合作探究的研究學習→有引導的互動討論→有數據的多元評價”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導讀、微課、互評、在線討論等激發(fā)了學生主動閱讀、探究的興趣;線下研學通過解決問題、方法引領等途徑,使學生深入思考,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旌鲜介喿x學習打破了時空束縛,將閱讀社群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再者,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分層指導,及時關注學生閱讀學習狀態(tài),并提供幫助。這一學習模式有效提升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效率,充實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滿足了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需要課程化,便于推廣實施,但又要避免過度模式化,失去教學彈性。整個學習過程應該是靈動的、開放的,差異化的,為個性化閱讀留有空間。混合式學習,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閱讀教學的混合式學習必將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這一深度融合模式,打通學習時空,構建連續(xù)流動的閱讀生活,讓學生成為終身閱讀者。當然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校資源庫建設、教師信息化使用技能等提出新的要求。學校應當提供更多的專業(yè)技能培訓和指導,讓一線教師享有學習與交流的機會,更好掌握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