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琦
【摘要】?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素養(yǎng)與能力上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而閱讀作為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深受老師和學生關注,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寫作水平,同時也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地進行與養(yǎng)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持續(xù)關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閱讀習慣 初中語文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3-123-010
初中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黃金階段。開展素質(zhì)教學,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語文學習和提升語文素養(yǎng)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閱讀教學對初中語文的重要性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吸收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習閱讀方法,開展自主學習,將課外閱讀和課內(nèi)閱讀結(jié)合起來,將會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會給學生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意識。比如通過閱讀《海底兩萬里》,學生可以學習到自強不息、永不服輸?shù)奶剿骶?閱讀《簡愛》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出堅強、勇敢的性格等等。通過閱讀優(yōu)秀事跡和先進思想,學生在閱讀中吸收文章精華,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傳統(tǒng)美德。通過開展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閱讀,對學生了解、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起著積極的作用,既增強了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中學生的愛國意識。久而久之,浸潤書海,學生提升了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也在閱讀過程中展開了深度反思:自己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要如何樹立正確的目標?可以說,閱讀會激勵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探索。
二、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但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講解來代替自主閱讀,忽略了他們的閱讀過程。讓學生跟隨老師的講解進行閱讀,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沒有閱讀和思考的空間,閱讀的效用完全體現(xiàn)不出來。對于課外閱讀老師甚至只停留在建議閱讀上,沒有實質(zhì)的閱讀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停留在粗讀上,有的學生可能只讀簡介了解大概意思就算讀過了,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談不上對文章和書籍的深入探究,這種種情況,都導致閱讀流于表面而沒有起到促進語文學習的作用。
三、初中語文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
俗話說的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開展同樣的閱讀教學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夠有明顯的能力提升,而有的學生卻事倍功半呢?其根源在于閱讀習慣的不同。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靈活應用。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很多,首先,可以以課堂作為抓手,補充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主動閱讀。比如,在教學詠雪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謝安的氣質(zhì)從而準確把握朗讀語言,就給學生補充謝安風流愛美和以游戲法教育謝玄焚燒香囊樹立志向的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趁勢給他們推薦《世說新語》,讓他們在興趣盎然時更多了解東漢后期到晉宋年間一些名人軼事。
(二)鼓勵學生多閱讀勤積累
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相連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作水平高就離不開多閱讀勤積累。作為初中語文老師要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閱讀面,不能僅依賴課上的閱讀教學。除了每周閱讀課外,都應該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當閱讀遇見優(yōu)美詞句、名人名言、古詩詞句等在本子上進行摘抄和記錄,將閱讀落實在文字積累上,為自己寫作提供后備素材。如能靈活運用積累的材料,將讓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積累的好習慣,可以開展名著手抄報評比,對于內(nèi)容精彩的手抄板進行表彰和展示,激發(fā)起了學生觀察和積累的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
在新課改下,語文閱讀教學更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思考,勤讀多動腦是提升初中生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的法寶。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這課時,老師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作者通過哪些詞句體現(xiàn)出了劉姥姥的人物性格?作者描寫劉姥姥進大觀園有什么樣的深意?學生在閱讀中通過深入的思考了解作者的寫作深意,領悟到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背后所折射出的更多內(nèi)涵,提升了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再由教材閱讀延伸到課外整本名著的閱讀,我們能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對待閱讀從略讀到精讀,有了自己的方法,對文章?lián)碛辛霜毜揭娊猓瑹o形中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四)從思考到表達,完成閱讀的升華
語文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種升華表達。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閱讀并不是根本目的,培養(yǎng)學生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將語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才是最終目的。所以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推介等活動,帶動學生將思考和積累應于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中,完成閱讀的升華,促使中學生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交流能力和優(yōu)秀的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初中語文的基礎,也是提升自身素養(yǎng)和各項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要想讓學生具備更優(yōu)異的語文閱讀能力,需要老師不斷的指導和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完成知識與能力的轉(zhuǎn)化。
[ 參? 考? 文? 獻 ]
[1]丁永軍.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4):201-201.
[2]趙利.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J].新課程(中學),2014(4):23-23.
[3]宮麗麗.引領學生有效閱讀——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之我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22).
[4]潘景茚.星星點燈慢慢引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中有效閱讀的方法探究[J].知識文庫,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