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夢珂 車麗萍
【摘 要】兒童的同伴關系對個體的人格、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良好的同伴關系能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社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使兒童獲得歸屬安全感,影響著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本文在探究同伴關系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嘗試提出培養(yǎng)同伴關系的可行性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同伴關系;培養(yǎng)策略;家長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142-02
一、同伴關系的含義
同伴關系主要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共同并相互協(xié)作的關系。一個人是否被同伴所愛和接受,反映了他與同伴關系的好壞,就是所謂的同伴接受。受歡迎的孩子非常喜歡與人交往,也同樣受同伴喜歡和歡迎。不受歡迎的孩子也會積極參與同伴交往活動。但是,他們可能會因為做了不合適的行為不被大家理解。導致他們比較懦弱和內向,不敢與人交流。因此不能進入公眾的視線,往往被周圍的人所忽視。
二、同伴關系的重要性
在參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兒童假如能與同伴相處愉快,受到同伴支持和喜歡,他就會產生依戀感。與獎勵和成功形成對比的是,如果孩子們在群體中得不到別人的關注和關愛,被拒絕或忽視,他們往往會感到孤獨和自卑。長此以往就會影響他們與同伴正常交往,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決,甚至可能導致他們長大后難以融入社會。所以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夠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良好的同伴關系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溝通的機會,讓孩子學會說話,學會傾聽,學會謙遜、寬容和耐心,學會與人溝通和相處。因此,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得到更好的人際關系,使得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二)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夠促進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適應
兒童對社會認知主要體現(xiàn)在對他人行為態(tài)度的理解。而良好的同伴關系會增加兒童與他人交流的頻率,這一理解也同樣必須通過交往來完成。在這個交往過程中,可以促進兒童加深對他人的理解和關注。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和更加關心他人的親社會現(xiàn)象,幫助他們學會怎么與人相處等等。因此,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幫助兒童理解他人和社會。[1]
(三)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夠幫助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兒童關于自我的概念在童年時期會加速形成。但是,兒童的自我概念在這一時期是不穩(wěn)定的,經常是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得出的。良好的同伴關系使兒童有更多機會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和社會,從而形成兒童的自我理解和評價。這一過程對兒童理解自身和社會必不可少。這樣他們才能深入?yún)^(qū)別自我與他人,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同伴關系對兒童在與同伴交往中的個性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孩子們相互學習、相互模仿,可以促進個性的初步發(fā)展。
三、家長對兒童同伴關系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提高兒童參與同伴活動的自信心是培養(yǎng)的前提
我們可以觀察到與同伴關系不好的兒童在參與同伴活動的時候,經常會表現(xiàn)出不自信的狀態(tài)。自信心是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一種強大動力,也是成功的保證。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呢?在確定了孩子的智力水平的前提下,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專長為兒童設計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幫助兒童在其他方面得到更有效的發(fā)展。
(二)被忽視的兒童是培養(yǎng)的重要對象
一方面是因為被忽視兒童確實存在很多;另一方面,忽視兒童的同伴關系原因也是多樣性的。然而,根據(jù)臨床心理學研究,兒童退縮和羞怯并不是行為問題或行為障礙。[2]這些造成被成年人忽視的外部條件,使得問題或行為的發(fā)展更受阻礙。而培養(yǎng)措施不是為了減輕現(xiàn)有問題的表現(xiàn),而是通過預防性干預來預防。所以,才應該更加關注被忽視的兒童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三)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的重點
1.應注重對兒童的教養(yǎng)方式
父母是孩子接觸的首要對象,是孩子社會規(guī)則的重要來源。家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是影響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兒童的同伴交往。事實上,許多研究證實,母親是兒童社會行為和社會交往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同伴關系和母子關系,這些關系極大地影響到兒童未來關系的形成和其他方面。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父親在兒童發(fā)展中的作用。父親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3]與父親頻繁接觸的孩子,表現(xiàn)出的是勇氣、毅力和意志力。對生活有更大的熱情,這些個人特征影響著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同伴關系的質量。
2.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作為兒童與外界環(huán)境互動的基礎,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最直接、最具體的微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的同伴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員間的友誼,促進了孩子的積極模仿,有助于孩子發(fā)展互動。在社會方面,幫助孩子建立同伴交往發(fā)展。[4]因此,要從家長做起,改善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促進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然后有意識地調整不適合同齡人的行為。家長也要用正確的思路提出必要的建議,給孩子一個合適的方式去爭取他們的合法利益,機智地解決問題。
(四)教給兒童最缺乏的交往技能是培養(yǎng)的關鍵
在幼兒交往中直接觀察法是我們最經常也最方便使用的方式, 這一方法對培養(yǎng)兒童交往技能效果顯著。[5]只有從兒童日常真實的活動中觀察研究, 才能更有效地確定培養(yǎng)的目標, 只有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 才能找到更具針對性的培養(yǎng)方案,才能教會兒童需要的交往技能,才能真正改善兒童的同伴關系。在使用這一方法時要注意,不要操之過急,會適得其反,因為兒童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要懂得循序漸進,慢慢引導。還要注重不同兒童間的差異,關注個性引導和發(fā)展。
要強調同理心在促進兒童同伴關系中的作用。同理心也叫情緒轉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緒理解和換位思考,去切身體會他人的情緒。一個孩子感知到的共情越多,他們就越善于社交,未來也會更幸福。所以家長要幫助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情緒狀態(tài),懂得了解和體驗別人的情緒。而五歲是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關鍵時期,人際發(fā)展水平如何,將決定他們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好的同伴關系。如果父母做好榜樣,對孩子關懷備至,孩子觀察父母及通過親身體驗就會學到同理心。在此期間,家長也要關注他們的交往和發(fā)展,特別是那些被拒絕和忽視的兒童。
四、農村留守兒童的同伴關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留守兒童的家長更要重視孩子的關系教育,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不能因為時間和距離的影響,而漠視了對兒童的關注和關心。[6]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每年回家的時間很少,而且很少有空閑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孩子對他們也比較陌生。對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雖然不能陪伴,但他們一定需要父母經常與自己交流,盡最大的努力參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一交流是重要的和必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諧美好的親子關系,增加親密度。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有助于幫助兒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兒童越自信,就越有可能擁有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
同伴關系是兒童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fā)展成才、社會交往、社會認知都有重要影響。所以,家長在同伴關系上要具有培養(yǎng)意識,懂得培養(yǎng)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導兒童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劉新蕊,邢曉沛,張軼男. 學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與同伴關系:外化問題行為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6(03):546-550+527.
[2]劉少英,王芳,朱瑤. 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28(06):588-594.
[3]孫曉軍,周宗奎,汪穎,范翠英. 農村留守兒童的同伴關系和孤獨感研究[J]. 心理科學,2010,33(02):337-340.
[4]彭文波,余月. 農村留守兒童的同伴關系及引導策略[J]. 青少年學刊,2018(12):31-34.
[5]龍紅芝. 對我國幼兒同伴關系干預研究的反思[J]. 甘肅科技,2006(05):41-42+44.
[6]張獻英,朱龍鳳. 兒童同伴關系研究概述[J].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11):31-34.
作者簡介:鮑夢珂(1995-),女,河南駐馬店人,上海理工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