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雯
摘要:在現(xiàn)在教育階段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較為重要的課程。而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必經(jīng)的階段,這樣的課程也是學生在學習當中所需要的?!盎貧w生活”思政課的意義就是讓生活與教學相互連接,然后教學在融入生活,這種教學方式的核心就是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生活當中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吧罨钡恼n堂不同于其他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結合實際的事件,讓學生明白的學習的內容。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
引言:
讓思政課回歸生活,這跟其他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身邊的事物,結合教材需要講述的內容,從而讓學生明白教材的內容。這種方式的運用就需要教師能夠尋找到教材和生活之間的切入點。只有這樣,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形下明白理論和實際的最佳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學生的生活更加精彩。
一、高校思政課“生活化”的必要
(一)“生活化”是思政課的必要
在很長時間以來,思政課一直被學生們誤認為沒有任何實用性的課程,只是當思政課為一種學科,完全沒有認識到思政課的意義所在,忽略了學科所具備的發(fā)展性質,讓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十分的無聊,這些認識和教育方面的誤區(qū),讓教學老師在教學中感到十分的棘手。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追溯根源其實就是原本的課堂脫離了實際的軌道,讓學生誤認為思政課在生活當中沒有任何的應用。因此在國家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門重點強調,“思政課必須跟生活相結合,在生活的基礎上建立學習?!薄凹訌娬n程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對思政課程感興趣”等等。這一系列的調整目標都代表了思政課原本的教學方向,就是讓整體的課程回歸到生活當中,讓學生感受到思政課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因此,教師在叫教學中,要根據(jù)相關的實際情況,構建出一個符合學生生活框架,讓原本無趣的思政課變得更加具有活力,讓思政課受到學生的喜愛。
(二)“生活化”是思政課的內在需要
“生活化”教學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學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讓學生感受到教材當中的理論可以放入生活當中,并且可以實踐。學生通過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學習當中學會如何能夠智慧、理性的在社會當中生存,邁向幸福的生活。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將復雜的內容簡化,讓學生能夠清楚地明白教學的意義。讓教材中較為抽象的內容轉變?yōu)橹庇^的內容,讓學生有正確的態(tài)度去學習,提高教學的效果,進而讓教師的教學目標完成。
二、思政課“生活化”的運用
(一)轉變教學觀念
“生活化”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是用學生生活當中事物來讓學生好好學習思政課。這就有別于傳統(tǒng)教育。因此,在生活化教育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教師轉變自己的觀念,全然接受新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做好基礎。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選擇一些貼合學生生活中的事情,可以想學生講述社會上的熱點或者離學生很近的事情,讓學生能夠明白學習的內容可以用在什么樣的地方。這種方式,相比與傳統(tǒng)教育的單一教學,要受學生喜愛的多。這樣的做法,不僅是教學手段上的豐富,而且,學生在學習中也能明白自己學習的內容究竟有何用處。
(二)建設美好校園環(huán)境
在學生期間,學生每天在學校所活動的時間,遠遠高于在家庭中活動的時間。因此,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校當中發(fā)生的事情,都會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就要建設出一個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美麗的校園不僅能讓學生喜愛,而且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畢竟學校就是學習的場地,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一個美麗而有魅力學校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當中,校園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chǎn)物,它是所有高校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種文化可以是有形的物質環(huán)境、也可以是無形的文化氛圍。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這都是一種潛在的教育資源。這種資源即可以調動教師對于教學的熱情,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這樣的資源在時間的凝聚當中不斷升華,還可以影響后來的學生們。
校園的建設首先就是要管理好學校的校風,一個學校如果擁有良好的校風,那么這個學校就會在無形之中擁有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方式。其次,校園必須整潔、和諧。一個學校如果不夠整潔,學生都能感受到學校某處地方散發(fā)出來的味道,那么學生對這個學校必然不會有多么的喜愛。因此,整潔的學校是學生熱愛學校的基礎。而和諧的校園風景,只是讓學生能夠再這樣的校園中,感受如何與自然共同生存。
(三)堅持以“生活化”為主導的教學內容
“生活化”的本質就是要以實際事件讓學生明白的內容的重要性,也代表著思政課在教育上,要通過社會上的事件和熱點,讓學生明白,思政課的學習,就是學習和判斷社會的問題,反應我國社會當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面向學生,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學會如何以用思政課的內容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此外,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網(wǎng)絡已經(jīng)深入到學生當中,學??梢酝ㄟ^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能夠在這個平臺當中獲取到屬于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世界當中時間從發(fā)生到成為熱點,僅僅需要幾個小時。因此,這種方式也滿足了學生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用新鮮的例子來向學生講述教學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方面由于事件的新鮮性,讓學生想要了解這個事件的過程,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新鮮的事件,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種“雙贏”的局面,也因此打開。
總結:
綜上所述,在現(xiàn)在的大學教育階段,思政課的“生活化”教導是必然的選擇。因此,就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著手,讓學生喜歡上思政課,愛上思政課,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改變在傳統(tǒng)教育上的觀念,對于新的教學方法要積極的學習,然后引用在課堂上;其次,學校方面需要整理好校風,建立更加積極的校園文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感受到學校的美好。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貫徹“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不斷試應用當中,尋找到更加適合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冬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思維[J].才智,2019 (10):178.
[2]羅加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 (36):74-75.
[3]黃帝榮.讓高校思想政治課真正回歸生活[J].中國電力教育,2009 (24):73-75.
指導老師:劉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