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艷璽
摘 要:新課程改革目標推行之后,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學生進行課堂知識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具備這種教學目標之后能夠將自己的教學質量水平顯著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合理設置課堂問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科學進行資源整合、及時有效進行評價等方式, 實現(xiàn)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學習氛圍 整合資源 信息反饋
新一輪教育課程基礎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走進數學新課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钴S。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
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zhàn)術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字一樣。這說明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例如我在教學統(tǒng)計一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個大象過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學們都喜歡的動物,而過生日又是每個小朋友熟悉的事情,這樣就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設置課堂問題,優(yōu)化教材案例結構
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階段,通過設置合理的相關問題能夠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思想和腳步,將一個個“懸念”“未知”的課程相關的問題突破。在這個培養(yǎng)階段,以課程教材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或問題進行實踐帶入,能夠將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展現(xiàn)出來。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通過觀察和指導,使得學生能夠將內在的潛力激發(fā)出來,并增強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側面體現(xiàn)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靈活運用與掌控。教師利用課本基礎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空間進行拓展,以一種生動、形象的語言或教學方法展示,能夠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熱點、關聯(lián)學科等進行連接,將教材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處理,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學習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和突破性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階段,要保證整個課堂都能夠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下,形成一種和諧進步的學習風氣,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民主的積極作用,從而克服性格問題,將自己的個性、觀點、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來。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課堂氛圍的建立,帶動、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課堂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教師應該重視課堂語言表述作用,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眼神、行為等獲得尊重,在一種相對來講比較放松的課堂學習活動中,意識到自己被肯定、鼓勵,自尊心受到維護,這樣其就能夠在課堂當中充滿活力與熱情,進而使得課堂學習效率顯著提升。
四、科學進行資源整合,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
不同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較大,在同一班級當中更容易反映學生之間的能力、認知等明顯的差異。每位學生都具備不同的思維水平,那么對數學現(xiàn)實意義的理解和認識都會各有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注意將有意識地規(guī)定學生進行知識學習,與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究兩者相結合。部分學生具備特殊的想法和觀念,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差異化對待,將每位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都看在眼里。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應該重視將不同的教學資源和材料進行整合,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協(xié)助的探究式學習。課堂教學階段不僅僅給學生留有足夠的促進與提升空間,也要將整合之后的教學內容表述給學生。同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展現(xiàn),讓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激勵學生對同一個數學知識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處理,繼而使得學生能夠在保證積極主動的基本條件之下,對數學知識進行積極的探索與深度理解,產生不一樣的觀念和思路,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提升。
五、及時有效進行評價,整理分析反饋內容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階段,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僅僅要將學生個人的進步與發(fā)展進行評價,也要將個人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在基本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先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或意見探究。學生與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將對方的不足進行指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工作,應該著力于學生的思維改進與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思路等的鼓勵工作。
按照分層次教學的基本理念,將不同學習水平和基礎能力的學生進行區(qū)別對待,或者直接建立“個人檔案”。這樣教師就能夠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階段性進步,對于一些思維比較活躍特別的學生進行保護,對基礎能力差的通過督促和鼓勵,進而使得每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和方法。在保證基本的學習熱情之下,要將數學學習或解答問題過程中的不明確之處,及時尋求解決方法。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評價工作的積極作用,并將學生個人的進步與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提升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實現(xiàn)課堂學習有效性和實踐性的目的。
數學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效性,從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等幾個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進而使得學生能夠重視自己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方法、性格等條件的養(yǎng)成。教師要通過綜合和分析,并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提升,進而消除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