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程
摘 要:小學實踐課程是小學生結合學習、生活以及社會活動等相關經(jīng)驗所開展的學習活動,基于STEAM理念為小學實踐課程教學提供指導和支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通過合理的實踐訓練,整合各方面資源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STEAM理念;小學課程;綜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2-0003-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practice curriculum is a learning activity carried out b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mbined with learning,life and social activities. Based on steam concept,it provides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primary school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In actual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highlight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ivity,integrate various resourc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reasonable practical training.
【Keywords】Steam concept;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Comprehensive practice
最初STEAM理念源于美國用于鼓勵學生進行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shù)學領域的深度學習和實踐,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效果。
1.STEAM 教育理念概述
上世紀末,美國國家基金學會開始用“STEM”以此對多門學科的政策或者項目實踐進行描述,接著美國教育部門提出了“STEM”。教育部門提出這一理念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在K12階段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領域的發(fā)展,實現(xiàn)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后來隨著運用的發(fā)展,又將藝術融入其中,這就變成了““STEAM””,讓這一教學理念變得更加完成。在美國教育教學領域的重要性跟我國的素質教育相當。STEAM 教育是理念與課程的融合,與單一學科教育相比,“STEAM”實踐性課程更加關注教育方式,能夠促進單學科教育向綜合教育轉變。
2.STEAM 教育課程構架
STEAM 教育課程涉及多門學科,具有綜合性、多樣性,構建課程體系過程中,學校先要確定科學的課程構建目標,在科學目標的指導下,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內(nèi)容設計以及實踐教學和教學評價。
(1)目標明確
STEAM實踐課程的構建和落實要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主導,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設置目標,來源于生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激發(fā)生學習內(nèi)驅力,項目來源于生活,幫助解決身邊事,提升學生學習趣味性、生動性,避免單一、枯燥的學習。
(2)復合結構
STEAM 教育課程是綜合性結構,STEA應該是立足實踐學習的人文創(chuàng)新活動,在整個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小學階段學生人文創(chuàng)新意識淺薄,因此需要教師的充分引導和關注,通過構建復合型課程結構,豐富學習形式和學習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3)內(nèi)容豐富
STEAM 教育課程內(nèi)容跨學科性,綜合性、其知識面廣、內(nèi)容豐富。課程內(nèi)容是多個學科的整合,從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項目,在項目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去完成學習任務,具體包括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藝術,以及科技小論撰寫等領域知識的運用。
(4)形式多樣
STEAM 教育課程通過多元化的形式組織和開展,這些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探究性,學生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探究,STEAM 教育課程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進行學習實踐,不在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學校也可以為學生組織各種實踐學習項目,將課堂教育延伸至課外教育。
(5)多元評價
STEAM 教育課程十分關注學生的實踐性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知識綜合性的運用能力。因此,教學評價是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習情況、學習態(tài)度、人文創(chuàng)新和學習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學生可以通過文案、圖片、作品、影像等形式呈現(xiàn)學習,評價人不僅僅是教師個人,還包括學生自己以及其他學生,這樣的評價更加客觀、更加全面,更加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
3.身邊的STEAM
(1)社會
根據(jù)作者的調(diào)查,這些年社會上機器人培訓、編程技術培訓等機構發(fā)展很快,在宣傳的時候通常都會提出“STEAM”教育口號。但是經(jīng)過對這些機構教學實踐過程的觀察,本質上并沒有多少改變。這些機構通常是將機器人變成學習換了門庭而出現(xiàn)。有的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所開展的特色教育項目上演變而來的,通常是重視硬件建設,輕視軟件學習,知識是由供應商開教程提供給老師,這是和STEAM教育就沒有多少契合度。我國本土的STEAM行為,是以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條件下的一些成年人,主要是對強烈個性進行表達的一些年輕人,是對日?,F(xiàn)實生活的一種改造和創(chuàng)新,是一種 “二次創(chuàng)新”行為。通常這種人我們稱之為創(chuàng)客,就是在生活中用于創(chuàng)新,是將自己創(chuàng)意盡量變?yōu)楝F(xiàn)實的那類人。
“STEAM”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指的是有些人創(chuàng)造行動而演化后的教育理念,在發(fā)展過程中就成為了新時期對人才需求的一種目標,在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將對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的教學體系進行改變,也就是注重核心素養(yǎng)或者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論形式是怎樣的,本質都是對傳統(tǒng)的教育核心進行替代或者否定,將對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在弱項中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補充,也是對新時期教學模式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能力要求。
(2)學校
學校是直接與學生接觸的,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素質進行培養(yǎng)的核心機構。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踐行“STEAM”教育理念,當前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學校特色教學打造上,在學校各類社團活動上,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從現(xiàn)實的意義來分析,將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點的教學上,在教學手段將變得更為廣泛、學生的知識視野將更加開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將實現(xiàn)適當?shù)匕l(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力。目前很多,除過日常的課程教學工作之外,還注重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這些都是以學校社團活動為載體,通過體育訓練等方式來實現(xiàn)。這里面最能體現(xiàn)“STEAM教育”教學理念就是創(chuàng)客、機器人等學校社團。在社團活動中,最基礎的是對實施過程的改變,就是對以往“主題制作”的形式進行改變,注重于對特定環(huán)境下的真實性的“問題情境”進行開發(fā)。
4.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學課程實踐
結合上述對STEAM 教育理念------實踐課程框架的研究,下面對課程實踐進行分析,以“新型的窨井蓋丟失自動報警裝置”項目為例,具體如下:
(1)案例介紹
城市的窨井給我們生活中的供電,供水,通信,排污等帶來許多便利,但井蓋丟失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處理不及時,形成“馬路黑洞”,馬路成了陷阱,給我們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每年因井蓋丟失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情都有發(fā)生。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安全,消除安全隱患,研究出一套完善的井蓋丟失報警系統(tǒng)就顯得十分必要。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課上布置以“新型的窨井蓋丟失自動報警裝置”項目為本階段研究項目,以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鼓勵學生綜合運用科學、數(shù)學、美術等相關學科知識完成項目,以課程實踐目標為依據(jù),進行如下實踐:
第一,學生結合已經(jīng)掌握的各學科知識,對實踐項目所涉及的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和解決,比如:學生研究“新型的窨井蓋丟失自動報警裝置”項目的警示標志是折疊式的,在窨井蓋丟失時能實現(xiàn)自動立起功能,學生首先想到的彈簧,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彈簧讓折疊的標志實現(xiàn)自動立起的成功率很低,他們想到了科學課學過重力的相關課程,通過實驗終于讓折疊式的標志能實現(xiàn)自動立起。科學課的重力知識能夠為學生在本次項目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提供支持和幫助。
第二,學生在“新型的窨井蓋丟失自動報警裝置”項目實踐中需要采用資料分析法、觀察法、動手制作模型、試驗等研究方法,特別是資料分析法過程,需要進行相關資料搜集,進行資料收集的過程中還必須掌握有關搜索引擎的相關知識,以及知識應用的技巧。
第三,設計和動手制作模型的過程,學生需要借助位置與方向、圖形拼接等美術知識,以及重物與折疊標志長度配比計算等學科知識的拓展知識,而不是直接應用學生學習過的知識,也就是說,在原有知識應用的基礎上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設計,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從小學會知識拓展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
第四,如今3D打印技術較成熟,模型制作,學生可使用“3Done”軟件建模,在建模過程中學生將現(xiàn)行課程中信息技術、數(shù)學、工程技術、美術等課程知識進行融合,在STEAM實踐中,學生可從多學科知識的遷移過程中產(chǎn)生新知識,這就是生成型知識。
(2)案例實施效果
STEAM項目實踐效果如下:
第一,有助于解決“盲人摸象”的問題。從現(xiàn)階段小學課程情況分析,個學科課程內(nèi)容是單一的,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一般知識運用單學科知識,因此,會出現(xiàn)盲人摸象的情況。STEAM實踐課程中,學生要親自參與項目的研究,研究過程中會結合自身知識儲備,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用到了多個學科的知識,對于學生知識融合能力以及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有效助力。
第二,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在完成作品項目中,需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學會利用網(wǎng)絡,在網(wǎng)絡上獲取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數(shù)據(jù)能夠為3D模型構建和設計提供支持,完成模型設計后,學生利用3D打印技術將作品打印出來。建模過程是學生將多種學科知識進行融合,通過3D打印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行成物化的作品,這是學生多學科知識融合、從多維度方面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
第三,有助于解決當前“STEAM 師資”缺乏的問題。項目案例的設計與實踐需要結合多個學科的知識,因此,教學任務也不僅僅是一個學科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教學資源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學科中,也大大緩解了單一學科STEAM 師資緊缺的問題,從整體上推動了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第四,有助于STEAM 教育的普及和特色人才培養(yǎng)。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學實踐性課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學習平臺,也為學生編程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持,在各學科教師的積極參與下,更加有利于促進學校各學段學生,開展STEAM教育,STEAM 教育推動了小學教育從單一學科向多學科綜合教育的轉變,能夠為小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提供最有利的支持。
5.結束語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小學STEAM課程實踐進行了研究,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當代教育背景下,在小學教育階段普及STEAM 教育,為當今社會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成為可能,也順應了教育改革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1]尚亞麗.小學STEAM課程設計與開發(fā)[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9(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