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關鍵詞]小學英語;提問;文本;開放;交際
提問,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活動,是教師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英語知識掌握和語言表達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綜合運用能力的前提。提問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技能提升、情感升華等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正是基于上述認識,很多教學同仁認為,應當引領學生從多種角度,以多種形式思考問題,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提問,突出高質量問題設計,注重開放式提問和回歸文本,能夠讓學生由感性認知向理性思考轉變,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一、聚焦文本原點:蓄勢待發(fā)
提問,猶如行舟,需要就船撐篙。同樣,英語課堂上的提問需要從文本中找出提問的切人點,需要教師在準確領會文本表達要素和學生認知難點的基礎上多創(chuàng)設問題,喚醒學生的積極探究意識和渴望。聚焦文本原點進行提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理解感知,為深入理解語篇表達核心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文本原點提問,能夠讓學生原汁原味體味作者表達初衷。如,在五年級英語上冊Unit 8《At Christmas》的“故事時間”教學中,結合"The interesting knowledge 0fChristams"的表達中心,不妨設計如下的問題予以提問:When is Christmas?What do the people usually do atChristmas?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引導學生從圣誕節(jié)的起源與傳說中了解人們慶祝的方式,掌握圣誕文化。上述問題設置體現(xiàn)了聚焦文本性,能夠利于學生在自我深入閱讀理解基礎上找到更多的認知切入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能夠對有關圣誕節(jié)日文化風俗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感知。
聚焦文本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便于學生從文本中找到更多的表達切入點,利于他們在主動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形成深刻感知。依靠文本設計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層次性的話題,能夠利于學生在不斷融入語篇閱讀中更好地掌握相應的表達內容和主旨意圖。
二、互答文本細處:集思廣益
提問的價值意義在于深度挖掘文本中的細節(jié),掌握表達運用方法和借鑒描述技巧。從文本中的細節(jié)處入手,多運用互問互答的方式進行交流,利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彼此切磋的過程中集思廣益。互問互答文本細處,能夠讓學生在相互交流溝通中獲得靈感,在集思廣益中問有所得和答有所獲。
學生互答文本細處,能夠給他們更多的啟發(fā)。如,在五年級英語下冊的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time"教學中,針對"What are there in Chinese festivals?”表達中心,可建議學生在整體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festivals?”引導學生自我設置相應的問題,讓他們能夠從中找到更多的描述內容。在學生打開表達思維后,可鼓勵他們就“Which Chinese festival do I like best?”“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festival?”“What did you getfrom yoour favorite festival?”等問題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形成深刻的感知印象。很多學生能夠結合eat mooncakes on mid autumn day、eat Zongzi on Dragon Boat Festi-val等相關細節(jié)內容主動說出自己的感知。
針對學生的認知需求點,多給學生自我提問的機會,讓他們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大膽嘗試,能產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喜人景象。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理解誤區(qū)和認知難點,多給他們相應的提示和引導,幫助他們從文本的細節(jié)處收集相應的資源,豐富自己的理解感思。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和建議,多給他們相應的提示與指點,組織學生進行爭辯交流,幫助他們在集思廣益中不斷鍛煉和發(fā)展自我。
三、追問文本難點:拋磚引玉
提問,貴在啟發(fā),在學生欲言又止的時候予以點撥,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適當?shù)淖穯?,對學生而言,為其提供了一個繼續(xù)思考的目標方向;對教師而言,則利于其了解學生的思維變化過程,從而隨機應變地對學生予以及時疏導和點撥。追問文本中的難處,能夠給學生更多自我逆向思考的時機。
追問文本的難點,能夠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如,在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的"Story time”教學中,圍繞"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more and more?”表達初衷,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就"The ways of keeping our city clean”進行深入對話交流,幫助他們從相應的方法中進行拓展延伸。對此,教師可設置如下的問題:Did you meet the same prob-lems?If you were a mayor.what would you like to keep ourcity clean?引導學生從move factories、plant the trees、bvbike等方法中予以深入思考,讓他們形成一定的感知。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整體理解感知后,不妨就"How areyou going to introduce your ways?”予以追問,幫助他們從中找到更多的表達交流切入點。
教師在提問時要把握好追問的時機,應該在通曉學生認知難點的基礎上多予以點撥,幫助他們打開思維;在學生思考交流受阻的時候予以指導,鼓勵他們多歸納和逆向思考,找出根源和癥結,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和表達交流。
四、牽引文本深處:由表及里
提問的藝術在于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做到兼并蓄收,游刃有余。教師在放出問題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如何收,要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多給學生指點“曲徑通幽”的方法,要在牽引中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更好深度閱讀。
從文本的深處牽引,能讓學生在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中獲得真知灼見。如,在五年級英語上冊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教學中,結合“What did Goldilocks at the three bearshome?”的表達問題,針對"Why did Goldilocks do that?"和“What did youget from Goldilocksaction?”不妨建議學生深入思考:Ifyou meet the same thing,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答案。在了解了相應的情況后,不妨鼓勵學生從“習慣養(yǎng)成”的角度來剖析怎樣尊重別人的重要價值意義,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教師以文本的深處為發(fā)展方向,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利于其從中獲得深度感思。
跳出文本的表面,多給學生層層推進的牽引,讓他們從蛛絲馬跡和抽絲剝繭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方法,利于培養(yǎng)其問題探究意識,滿足其好奇心和新鮮感。教師多關注學生的認知需求點,融入適當?shù)膯栴},引發(fā)他們積極思考,以此為生成點,定能讓學生在深有感觸中獲得啟發(fā)。
約略言之,建立在互動發(fā)問基礎上的英語課堂提問,應該以文本為本,既要注重開放性,又要聚焦中心,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把握問題核心,讓課堂具有更多的活力、張力與潛力。通過聚焦、互答、追問、牽引等策略指導,讓學生進入“思維被打開、心靈被釋放的深度內心體驗和高級學習狀態(tài)”,定會讓他們喜歡上英語課堂。這種兼蓄并收的提問,也會給學生收獲滿滿的幸福感,讓“學”攀著“問”而不斷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