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青敏
摘 要:閱讀是語文的靈魂,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健康個性的關鍵要素。名著往往是經過歷史的考驗,人們反復閱讀之后篩選保留下來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文章簡述開展外國名著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并從注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指導學生科學閱讀、引導學生邊讀邊寫邊思等方面,探討外國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外國名著;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4-0023-02
隨著課業(yè)量的增多,很多學生及教師都忽視閱讀,尤其課外閱讀。語文新課標針對閱讀有明確的規(guī)定:需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拓寬閱讀面,積累閱讀量,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倡導學生自選其他閱讀書目。閱讀能使人明智,提高閱讀水平,奠定文學基礎。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目遠遠達不到新課標中閱讀量的要求,學生必須進行拓展閱讀。閱讀篇目不僅要包含國內名著,還要涉及國外的經典名著,打開學生認識世界的大門。高年級學生已經逐漸形成獨立意識,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但理解能力仍有很多不足。因此,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外國名著閱讀方面的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簡述開展外國名著閱讀教學的必要性,探討外國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開展外國名著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不低于145萬字,由此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語文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不僅要讓學生閱讀國內名著,也要讓學生閱讀外國的經典名著。外國名著是經過歷史的洗滌,人們反復閱讀反復推敲而保留至今的,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對讀者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外國名著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每一部經典著作都反映出特定時代下特定的文化,反映出作者的文化價值觀,凝聚著作者的心血,代表著人類文化發(fā)展中某些無法替代、不可復制的精華。青少年學生生活經驗較少,見識也較淺,外國名著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地理風貌、人文習俗等文化知識,促使學生的情感變得更加細膩、豐富,視野變得開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認真開展外國名著閱讀教學活動。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篩選難度適中的外國名著,激發(fā)學生閱讀情感,調控學生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走進外國名著感悟語言,感悟生活。
二、外國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若對一本書不感興趣,便不會主動閱讀,即使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收獲及心得也頗少。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才會孜孜不倦地閱讀。所以,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便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如今已是信息時代,網(wǎng)絡已經逐漸滲透到生活之中,青少年學生對新鮮事物往往會抱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生動、直觀等特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閱讀外國名著仍然比較困難,往往感知不到外國名著的文化內涵,看到厚厚的書籍容易產生畏懼心理。教師倘若引入一些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所認識及了解,就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僅僅選擇了原著很小的一個片段,需要教師進行延伸教學。教師可以先播放電影《湯姆索亞歷險記》中貝琪和湯姆在山洞里遇險的視頻供學生觀看,視頻中“湯姆巧用風箏線幫助貝琪成功脫離困境”的故事,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生感受到湯姆的機智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樂觀、臨危不懼,便會想進一步了解后續(xù)的故事情節(jié),此時教師讓學生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便會隨著閱讀興趣的提高變得更加高漲。
2.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孟母為了讓孟子成才,三次搬家,這充分體現(xiàn)出環(huán)境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性。閱讀也是如此,只有注重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所以,教師需要從環(huán)境的布置、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入手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閱讀環(huán)境需要散發(fā)出書香氣,將讀書文化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教師要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地閱讀,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圖書角,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外國名著放置在圖書角,與其他同學共享,或者舉辦知識競賽,競賽內容以外國名著的內容為主,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及競爭心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3.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命令的語氣,規(guī)定學生必須閱讀什么書目,什么內容,教師就等同于絕對權威。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很多學生將閱讀看成一種負擔,影響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提高。實踐證明,懸念能夠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一種期待。因此,教師在講解外國名著時,可以巧設一些懸念,在學生面前先賣賣關子,吊一下學生的胃口,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關注外國名著。例如,教師在推薦學生閱讀《名人傳》時,可以先講解其中一些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如貝多芬的童年猶如一些中藥,充滿著絲絲苦澀的味道。他的父親總是逼著他學習各種樂器,學不好還會打他、罵他。等貝多芬長大成人時,他的母親離開了他,他只能獨自一人生活。后來他遇到了海頓和莫扎特這些良師益友,開始在事業(yè)上有所追求。但上天似乎總是不眷顧他,再一次的災難降臨了……學生正聽得津津有味,教師卻停止講述故事,詢問學生:貝多芬是從此一蹶不振,還是與命運作斗爭呢?想知道后來發(fā)生的故事,可以閱讀《名人傳》中有關貝多芬的章節(jié),自行尋找答案。這樣學生便會非常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從而主動積極地閱讀原著。
4.指導學生科學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習慣。首先,要讓學生仔細閱讀作品內容簡介及作者簡介。要從作品簡介中了解文章大意,了解主要人物的一些特點,從作者簡介中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的寫作特點,初步形成一個框架,這有利于作品的深入閱讀。然后,閱讀目錄。要通過閱讀目錄獲取一些關鍵信息,如文章有哪些章節(jié),有什么故事情節(jié),文章會是怎樣的走向等,這有利于閱讀過程中思路保持清晰。最后,開始精讀作品。要細細品讀作品中優(yōu)美的語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細致的人物刻畫,精妙的立意構思,體會作者的布局謀篇,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
5.引導學生邊讀邊寫邊思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與作者會發(fā)生思想的碰撞,很容易迸發(fā)一些想法及靈感。靈感稍縱即逝,因此,需要及時地將它記錄下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邊讀邊寫邊思”的習慣。不僅要將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摘錄,還要對值得思考的地方進行批注,將自己深思熟慮之后的看法寫在旁邊,也可以閱讀完整部作品之后寫一篇心得體會。此外,外國名著中的一些人物關系往往比較復雜,學生如果單純地閱讀,有時很難理清。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人物性格、事跡、品質等寫下來,畫出人物關系圖,掌握人物關系,這樣故事情節(jié)也會變得逐漸清晰,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品內容。
綜上所述,外國名著是打開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能夠幫助學生探索新的生活領域,獲取重要的精神資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指導學生科學閱讀,引導學生邊讀邊寫邊思。這樣才能提高外國名著閱讀效率,讓學生從外國名著中獲得更多的感悟。
參考文獻:
[1]劉思任.每個孩子都能愛上閱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李佩芬.“名著導讀”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3(05).
[3]蘇蜜團.改進名著閱讀方法 提高學生閱讀品質[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3).
[4]胡春梅.外國文學名著整本書閱讀策略探析[J].語文建設,2016(25).
[5]劉勇,何蓉瓊,吳利容.走進經典,師生共讀[J].語文教學通訊,2014(05).
[6]杜書恒.中學生閱讀外國文學名著當從“名譯”開始[J].語文月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