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美
摘 ?要:文字積累是漢語學習的基礎。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增加學生的漢字積累,完成新課改的要求成了眾多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有效的利用閱讀教學,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自然的隨文識字,在充滿樂趣的基礎上增加漢字積累,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貼合小學生心理,并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隨文識字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是將每一課的生字集中起來教學生認識。認字過程和閱讀過程分離。教學方法呆板,枯燥,學生機械的進行漢字記憶,無法深層次的理解生字的意思,達不到靈活運用長久記憶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開展隨文識字,將認字過程和閱讀過程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漢字,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運用,開發(fā)學生的思維,進而達到長久記憶漢字的目的[1]。同時,又能夠在閱讀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豐富學生的情感,擴展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結合圖片,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漢字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首先要打造充滿樂趣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增加認字的興趣,在一定的語境中加深對漢字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長久記憶的目的。面對課文中的象形字,會意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運用各種相關的圖片,給學生講述漢字的演變過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中的“捕”字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時,提出問題,“在故事中,鯉魚媽媽在做什么呢?”然后指出課文中的句子讓學生來讀,“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這個時候,利用閱讀來教學生漢字“捕”。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關于“捕”這個生字的動作圖片。然后再解釋字的來源,“扌”表示手,抓,“甫”表示園圃,苑囿,組合起來就是在園囿里捕捉。然后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給學生演示“捕”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模仿“捕”的動作。課堂氣氛由此變得輕松有趣,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上更能體會漢字的魅力,提高認字興趣和積極性,對漢字“捕”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記憶也會更加長久。
二、依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
新課標提出在各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中,在通過閱讀讓學生自然的隨文識字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認字興趣,主動性和自覺性。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語境中,體會漢字的意境,并掌握其運用方法[2]。
例如,“喇叭”是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中需要認識的生字。如何讓學生理解并記住這個生字呢?教師可以從教材出發(fā),利用圖片或者多媒體大屏幕創(chuàng)設情境,在一定的情景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個生字。依據(jù)課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們知道什么是小喇叭嗎?”學生通過圖片,和多媒體大屏幕會描繪出小喇叭的形狀。教師接著再提出問題“小喇叭是什么聲音?”學生會根據(jù)想象模仿出小喇叭的聲音。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你們還見過哪些和小喇叭形狀相似的物品嗎?”學生會展開想象,回答出“喇叭花,小喇叭玩具”等內(nèi)容。教師結合課文讓學生展開想象,“秋雨的小喇叭會是什么顏色,什么聲音呢!”有的學生會想象秋雨的小喇叭是一朵牽?;?,有的會想象是一個黃色的玩具喇叭。這樣,才一定的情景中,學生對“喇叭”這個生字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知,并了解了它在課文中的意思,增加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閱讀效果,同時想象力也得到了開發(fā)。
三、對比識字,加深理解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五彩的圖片,有趣的故事,生動的情景更感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中隨文識字的過程設計的生動,多彩,富有故事性,游戲性。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增加學生的生字積累和知識儲備。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課文《白鵝》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漢字“吭”和“吠”是需要學生理解并掌握的生字。在帶領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將這兩個字放在一起通過對比理解記憶??梢韵葟钠蚤_始,比較這兩個字之間的相同之處。然后再結合課文語境,從字義上比較其不同?!翱浴笔莻€多音字,在這句話中讀“hang”是喉嚨,嗓子的意思。它的另一個讀音是“keng”指出聲,發(fā)言。生字“吠”特指的是狗叫。然后,利用小故事,利用兒歌,在對比的基礎上,對這兩個生字展開記憶?!昂韲?,嗓子,吭吭吭。小狗汪汪,吠吠吠?!被蛘呃糜腥さ墓适隆跋娜盏奈绾?,小明帶著家里的小狗出去游玩,在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遇到了一只大白鵝,它看到小明就引吭大叫,小狗見此情景也狂吠不止,大白鵝和小狗之間展開了一場高音比賽?!痹趯Ρ鹊幕A上,利用兒歌,故事,增加課堂的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隨文識字的效果。
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中隨文識字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和主動性入手,依據(jù)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在愉快的閱讀中,增加學生的漢字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郝竹影.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J].吉林教育,2017(Z2):94.
[2]唐潔.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隨文識字”初探[J].創(chuàng)新時代,2017(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