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
摘 要:地理科目知識系統(tǒng)繁雜,在教授過程中不能單靠板書來加深學生記憶,幫助其學習。在課程改革的指導下,教師應該融合先進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地理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課程?;诖?,本文將探討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并予以建議。
關鍵詞: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2-0-01
初中地理課程內(nèi)容設置豐富多彩,除了教會學生各種地形特色與當?shù)厣钊嗣耧L俗習慣外,還會教學生一些基礎的地域劃分方式,天氣變化由來,豐富了學生自然科學知識。但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是對書中知識點做歸納整理,并要求學生加強記憶。這種方法不注重理論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造成了地理學習的“高分低能”,學生課堂效率較低,學習興趣不濃等教學困境。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1.符合當代社會發(fā)展需要
當代社會面臨著能源危機、環(huán)境破壞等各樣影響人類正常生存的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自然要求新時代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能將知識與實際生產(chǎn)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而地理屬于人文自然學科,與人類生活生產(chǎn)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初中教師更應該利用學科特點,將課堂知識帶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理學習的實用性及有效性;并能通過實際例證,感受地理科學在人類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好地理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2.滿足新課改革標準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培養(yǎng)其學科學習能力,為高中學習做好準備。而生活化教學,拉近了學生與地理的距離,能叢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的影子,如在游覽名山大川時能想到地球運動造成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看到下雨天氣時,可以聯(lián)想到降雨量進而想到季風氣候界限、河流界限等知識點,從而發(fā)現(xiàn)學科的趣味性,增強自主探究能力。使地理學習不僅能幫助其在中考時脫穎而出,還能作為愛好伴隨一生。
3.改善教學目前困境
初中是小學到高中的重要過渡時期,很多學生在小學時只學過《自然與科學》,并沒有系統(tǒng)接觸過地理學科,因此沒有學科認知感,再加上初中地理需要記背的知識點較多,使很多學生學習觀念較為固化,認為地理學習就是概念背誦,因此喪失了學習興趣,造成了厭學情緒。而生活化教學法,增強了地理學習的實踐性,從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看到課堂外的地理世界,充分體驗地理魅力。而且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法應用中,也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得到更多的教學反饋,反思教學不足,進一步改進教學思路。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應用
1.點滴入手,激發(fā)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涉及到地球運動變化、不同氣候形成,及各地地理差異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與地理相關的例子或是民諺,教師可以從此入手作為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1]。
如從學生常聽的諺語“螞蟻搬家,將有雨下”入手,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想,下雨前還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生物現(xiàn)象,提高觀察能力;還如“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可以讓學生借此聯(lián)系實際生活,思考季風對于氣候以及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從此調(diào)動學習自主性,可以在課后主動收集相關民諺,來積累實際地理經(jīng)驗。
2.創(chuàng)建情境,開拓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帶動班級學習氛圍,帶著學生跨越時間地域的界限體會地理學習。
如在學習地球經(jīng)緯網(wǎng)這一節(jié)中,教師在簡單介紹知識點后,可以向?qū)W生展示世界地圖并在上面標出地理名勝,創(chuàng)建“環(huán)球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跟隨自己一起進行一次環(huán)游旅行,一邊為學生詳細介紹不同區(qū)域的地理氣候特性,一邊讓學生按照所學知識,換算不同國家在經(jīng)緯度上的位置,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國家,從地理的角度介紹該地區(qū)有哪些風土人情,并能按照課堂內(nèi)容,推斷該地風土人情的形成原因[2]。
受傳統(tǒng)教學影響,學生的思維都被固定在了教室內(nèi),通過生活情境創(chuàng)建,可以帶領學生神游各國,增長地理見聞,將所學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應用,充分感受學以致用的樂趣。
3.結合實踐,提高學習應用
除了課堂神游外,教師還可以親自上陣,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地理實踐。如在周末天氣較好的的時候,進行一次地理半日游,在出發(fā)前將學生分為小組,制作學習卡片并自帶小旗或是樹枝等工具進行風向及風級測試,并且讓學生按照學習卡片上的時間節(jié)點進行溫度測量,用實際數(shù)據(jù)驗證教材理論。教師可以將實踐目的地選在附近的農(nóng)村,讓學生通過觀察作物品種,來體會南北不同地理環(huán)境對于人類衣食住行的影響,并學習一些簡單的地理常識,比如依靠觀察太陽的影子、或是林中樹的生長方向來判斷方位。
通過增加實際考察活動,可以讓學生提高地理動手能力,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觀察地理現(xiàn)象,從而提高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并且利用所學解決在觀察中出現(xiàn)的困惑,將思與學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提高地理學習效率[3]。
4.在應用中的注意
很多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號召,或是急于改善班內(nèi)教學困境,往往會出現(xiàn)教學手段過量使用喧賓奪主的情況。在使用生活化教學法,一定要結合班級整體學習情況,與學生興趣進行應用。對于一些人文性較強的章節(jié),生活化教學是不錯的引入手段,但是一些抽象概念較多的章節(jié),則需要教師吃透教材,運用多元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將生活化教學法死磕到底,所舉的例證也不能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連,反而加強了學習困難。另外生活化教學法過度使用,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輕視課堂學習,難以集中課堂注意力。為此,教師在方法使用時,一定要牢記方法只是輔助手段,學生和知識才是中心。
總結
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習興趣并鍛煉學習能力,保證課堂質(zhì)量。教師應不斷拓展應用方法,結合學生情況,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融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不斷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麗琴.探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一代月刊,2017.53(2):159.
[2]趙江峰.淺析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時間生活化教學[J].讀寫算,2016.54(48).
[3]婁國民.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未來英才,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