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國學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內容,科學地滲透國學教育,實現(xiàn)國學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的良好結合,進而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對文化的有效傳承。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國學教育現(xiàn)狀,然后提出優(yōu)化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現(xiàn)狀 國學教育 優(yōu)化策略
近些年來,全社會都開始更加重視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的國學教育即為針對傳統(tǒng)思想文化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教育目標即為能夠引導學生全面地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弘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重視國學教育的科學滲透,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國學教育的整體水平。
一、小學語文國學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缺乏對國學教育的充分重視
對于國學教育而言,其是對人的心靈進行教育,是對人們的情操進行培養(yǎng)、對人們的人格進行健全、對人們的思想品德進行優(yōu)化。因此,要在人們的孩提時代就積極地開展國學教育。然而,當前在小學教育中缺乏對國學教育的充分重視,沒有真正意識到國學教育的關鍵價值,因此也就影響到此項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缺乏完善的國學教材體系
通過對小學語文國學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現(xiàn)有的教材體系還不夠完善,通常都是在語文教學中穿插國學教育內容,沒有對教材進行系統(tǒng)化、綜合性的編排。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較非常薄弱,因此如果缺乏系統(tǒng)性、綜合性的教材體系,導致教育內容不能夠形成完整的模塊[1],在此狀況下,就會影響到國學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影響到國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缺乏科學的國學教育方法
對于國學教育而言,其主要是為學生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理念以及思想核心。如果只是單純地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那么很難能夠達到文學熏陶的目的。因此必須要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授課方法與授課模式。然而,目前國學教育采用的方法相對非常單一,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授課模式,于是這就導致教學缺乏新穎,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就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
二、提升小學語文國學教育水平的策略
1增強對國學教育的重視
首先,教育部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得學校能夠積極地開展國學教育活動,要制定相關的傾斜以及鼓勵政策,能夠為此項教育事業(yè)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將此項教育納入到小學語文教育中。第二,學校要充分重視國學教育。充分認識到此項工作是非常關鍵的,其屬于戰(zhàn)略工程,要使得國學教育能夠與日常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的關聯(lián),進而全面地促進國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每位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國學教育的了解與重視。要不斷地學習與鉆研,不斷提升個人的素養(yǎng),提高個人的國學教育水平,在日常教育活動中科學地滲透國學教育,有效地提升國學教育水平,提高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2]。
2科學地編排國學教材
為了可以實現(xiàn)國學教育及基礎教學的有機融合,全面地提高國學教育的水平,那么就必須要對國學教材進行科學、系統(tǒng)化的編排。第一,要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如果教學內容比較零散,那么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如果內容比較系統(tǒng)化,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構架,幫助學生深入、準確地掌握文化精髓。第二,要確保教學內容的邏輯性。由于國學會涉及較為廣泛的內容,因此在編排教材時,就要實現(xiàn)上下文邏輯的有機關聯(lián),在此基礎上才可以確保教學的有機連接,確保教學內容的邏輯性,確保國學思想的貫穿性。這樣一來,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國學的核心思想,確保思想的連貫性。
3.采用多元化的國學教育模式
首先,采用故事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小故事的方式為學生講解國學的知識,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得原本比較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加強模擬,優(yōu)化感悟。在國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情境模擬以及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加強對故事角色的體驗,使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為形象具體,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體會與感悟教學內容。第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小學語文國學教育中,教師要利用校園廣播以及板報等方式[3],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國學氛圍,從而加強對學生的熏陶,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另外,教師也要在學生的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作品展出以及國學文藝匯演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如此一來,就可以使得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可以很好地滲透國學教育,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落實。
總而言之,國學是有效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在新形勢下,社會各界也開始更加重視國學。在小學語文中也要積極地開展國學教育,要全面地分析國學教育現(xiàn)狀,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進而有效地克服困難,提高國學教育水平。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苗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7(3):115-115.
[2]劉榮珍.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135.
[3]常云俠.淺談國學經典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J].好家長,2017(21):18-18.
作者簡介
劉田(1999.01.24)女,漢族,籍貫(精確到市):重慶市,學歷:教育學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