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花
【關鍵詞】 小學語文;班班通;學習興趣;教學難點;課堂效率;學習方式;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05—01
教育部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發(fā)展戰(zhàn)略,甘肅省教育廳也積極推進 “班班通”項目的實施,充分發(fā)揮“班班通”項目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推動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班班通”項目隨之在金昌市各中小學實施開來。在語文教學中,“班班通”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它的運用,使單調、枯燥的語文學習內容轉化為集語音、動畫、錄音、幻燈片等為一體的形象生動的教學資源,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以其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強和高效率等諸多特點,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的限制,他們對事物的認知以直觀性和形象性為主。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直觀性和形象性方面表現得遠遠不夠,而“班班通”設備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可以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讓語文教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能為學生在自己的認識和教師教授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習新的知識成為順其自然的事情,從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和注意力,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突破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班班通將課文化抽象為具體,將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其融圖、文、聲、像于一體,能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通過直觀形象的感官刺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呈現大量的教學信息,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而且能使學生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從而為釋疑解惑創(chuàng)設巧妙的突破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資源,有效節(jié)約課堂時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太陽》這一課,主要講了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這兩大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把握,但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筆者利用“班班通”,為學生拓展了與太陽有關的很多知識,比如太陽系的構成和衛(wèi)星、行星的運動方式,后羿射日的故事以及太陽其他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展示,增強了知識的直觀性、形象性,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接受,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變革語文學習的方式
隨著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班班通”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它具有豐富的知識呈現、靈活的學習層次、較強的交互性等特點,徹底顛覆了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變得更靈活,內容更豐富,對學生課后延展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鞍喟嗤ā倍嗝襟w技術具有較強的交互性,教師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制作出與教材內容互補的多媒體課件,一方面,能開闊學生視野;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課程資源自主探索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五、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師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鑒于語文的這一教育特點,合理有效地運用電教手段,就可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筆者抓住黃山石頭“奇、多、險”的特點,利用“班班通”將安徽黃山的美麗景色通過課件依次展現在學生面前,美麗的景觀與課文描寫相對照,形、聲、色渾然一體,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使他們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黃山。筆者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分析、理解、品味、感悟,從而提升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總之,“班班通”把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豐富的視聽資源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寬了學生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并利用多方位的信息刺激,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時,也激發(fā)了廣大師生的激情和主觀能動性,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