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各個階段教學中的基礎型學科,在教學中備受重視,而新課程改革以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革與適應。本文闡述了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與各位教育從業(yè)者分享。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6-010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92
當前,國家非常重視教育教學問題,而且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教育方必須要根據新時代下的教育要求不斷改革與優(yōu)化課堂教學。對此,文章對新課標理念下初中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容進行了研究。
一、暴露的問題概述
首先,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仍然被應用到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提升卷面成績以及傳授理論知識是初中教學模式的主要問題,忽略了如何強化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這是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
其次,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短時間無法扭轉。在課堂中,教師只重視講解考試知識點,沒有有效地拓展課本中的內容,對于相應的解題格式和步驟沒有進行詳細的規(guī)定,長期發(fā)展下去,學生會被這種教育形式帶偏,只在乎成績,而不重視如何提升本身的語文能力。
二、具體的教學改革方法分析
(一)改革教學內容
傳統(tǒng)呆板的教學模式的改變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通過感染力豐富的語言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而學校也需要結合校本課程特征,科學地選擇教材,并且打造出一種能夠同學生科學溝通的語言模式,讓教師學會利用富有親和力、具有嚴謹態(tài)度的語言進行授課。而且,要有主次分明的教學內容,將講授的“度”把控好,有引領性、有階段性地激勵學生,從而將學生潛能挖掘出來。
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需要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將自己爸爸的形象折射并闡述出來,通過開放式的引導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二)更新教學觀念,彰顯學生價值
在過去的語文授課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講解課文和知識是他們課堂上的主要工作,機械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雖然教師講了很多,學生也記錄了許多,然而他們能夠真正掌握的卻不多。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需要將這種不良教學觀念扭轉過來,教師只是輔助教學,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知識,教師負責指引學生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習慣和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錯誤,防止學生走錯路、走彎路。
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教師在初步講解了文章后,再同學生基本情況結合起來,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小組中引導學生探討問題。例如在詞的上半部分,作者刻畫了怎樣的景色,展現了怎樣的意境,所應用的修辭方法有哪些;有哪些君王出現在詞的下半部分,結合詞的最后一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思想。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現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進行細心指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將文章的難點和重點內容找出來,從而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用真情引領學生
興趣是驅使學生自主、積極學習的主要助推器,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興趣,才會積極思索,主動尋求知識。因此,為了使學生學好語文知識,一定要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初中語文課本和知識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所以教師要善于通過文章內的情感去打動學生,在情感上實現共鳴,從而向學習內容過渡,將學生學習興致調動起來,徹底扭轉無味、枯燥的課堂。
我們還以《沁園春·雪》這首詞為例,對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進行把控非常關鍵,在班級內教師組織朗讀比賽,首先教會學生朗誦中的停頓、劃分課文內容。比如,北國——風光,千里——冰封等。學生在無法準確劃分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引導,各個小組隨后進行朗讀比賽,并進行評分。在競爭中引導學生感受詩詞中蕩氣回腸以及磅礴大氣的氣勢,通過多次朗讀,使學生能夠聯想到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感覺自己就在這種情境之內,與作者的情感更好地交融到一起,從而達到更加透徹理解詩文的目的。
再比如學習《雷雨》這篇文章時,通過表演將學生帶入到劇本中,深刻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從而對文章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通過模擬情境,不但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還可以提升學生理解語文的能力。
三、結語
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語文知識的身影,并且,我們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同樣離不開我們的母語,可見學好語文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意義有多么深刻。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他們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將產生有益的作用,帶來極大的幫助。新時代下,進一步深化和實施了課程改革,將一定的機遇和空間帶給了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所以,當今時代下的中學語文教研人員需要緊跟教改步伐,把握時機,積累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課堂教學,為培養(yǎng)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提供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揚.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反饋行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2]張穎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8.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李玉軍(1969. 11—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