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活動型課程是開展高中政治教學有的有效模式。本文簡要論述了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的實施,內容包括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注重活動的體驗性,激發(fā)學生情感;注重活動的綜合性,促進能力提升。
關鍵詞: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議題
2017年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區(qū)分于以往的思想政治課堂,現在的思想政治課堂應該更側重學生在課堂上探究、活動、體驗的價值,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學生的活動當中。
一、 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
活動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復雜情境和可以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反思模擬決策的過程和結果,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現象背后的規(guī)律,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在復雜情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企業(yè)的經驗”時,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議題——企業(yè)的直接目的是獲取利潤,那企業(yè)獲取的利潤越多是不是意味著越成功?這個問題一拋出,每個學生都必須自己有思考、有回應。傳統(tǒng)課堂里,可能只有一部分學生先積極動起來,不過筆者通過多媒給學生直接出示一個統(tǒng)計表——家庭眼里的“品牌汽車”,選擇該品牌汽車的主要理由。通過數據表的展示,讓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不同選項的“隨機挑人”,讓教學更有針對性,讓不同的聲音都“被聽見”。而在不同的思考里,讓學生自己厘清對“企業(yè)成功”的理解,發(fā)現“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是底線,“回饋社會、承擔責任”才是更有意義的“成功”。我們常常只與學生探討“企業(yè)如何成功經營?”,但這節(jié)課還帶領學生去思考“到底什么是成功?”,而且課后作業(yè)布置學生去了解“企業(yè)家精神”,這些都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是有意義的拓展與延伸。
二、 注重活動的體驗性,激發(fā)學生情感
體驗型活動課堂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參與中可以自覺主動地接受熏陶,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并將此與自身的能力發(fā)展、精神培養(yǎng)高效融合,達到學生順利體驗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節(jié)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十九大為主題開展“回顧十八大,走進十九大”的課堂活動,于課前搜集與十八大、十九大的視頻資料,精心設置課堂教學方案,優(yōu)化課堂教學流程。播放“十九大開幕會”視頻資料、解讀“十九大報告關鍵詞”等,并且對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政治方面取得的優(yōu)異成果進行展示等等,使得學生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魅力,深入理解人民當家做主的本質內涵。隨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呈現的資料暢所欲言,表達自身感受,達到學生政治情感深化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模擬人大”的活動,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扮演相應的政治角色,按照人民代表大會的流程執(zhí)行操作,并于會議召開后交流經驗,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使得學生堅定自身政治立場。
三、 注重活動的綜合性,促進能力提升
高中政治綜合型活動,側重于對高中政治各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學生在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中自覺自主的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理,這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例如,在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教材中,法治意識教育貫穿于教材的始終,因此,教師可以以“依法維權”綜合型活動開展主題,引導學生利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點就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進行探討交流,并且簡要概述政府在消費者、勞動者維權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應該通過何種途徑進一步強化政府的職能。
同時,教師要樹立綜合型思維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開展方式,如運用矛盾的觀點解讀“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應用聯系的相關知識點對比國內外法治建設等。此外,教師要明確自身在活動型課堂構建中的角色及地位,以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活動開展的主要目標,運用多種形式來為學生的學科能力提升創(chuàng)設條件,如為學生解讀法律條款、模擬政治活動等,或者邀請當地政府機關人員來校講解,通過親臨課堂的方式來更好的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點的有效理解。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師要對活動型課堂的構建給予高度關注,立足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以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迎合高中生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以高中政治教材為藍本生成科學合理活動型課堂教學方案,最大限度地彰顯學生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切實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達到深化學生學科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孟冬思.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課教學在必修二活動型課程的建構探索[J].新課程(下),2019(3).
[2]周天航.建構活動型課堂,培養(yǎng)政治核心素養(yǎng)——以“經濟生活”教學設計為例[J].華夏教師,2018(34).
作者簡介:
余燕,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