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友糧
[摘 ?要]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面臨著必備品格的培育任務,顯然必備品格與德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抓住數學學科中的概念、規(guī)律、公式,以及相關的數學發(fā)展史等等,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嚴謹、理性等態(tài)度的同時,對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德育. 教師努力尋找適合學生道德發(fā)展的教育資源,實際上是為學生的德育認知提供一個豐沃的土壤,而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看,必備品格的形成,包括關鍵能力的形成,都是可以在這樣的土壤中得到生長的.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數學教學;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資源
從此前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到近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都無一例外地強調了一個線索,這就是“德育”. 如果從純粹的學科角度來理解德育,那數學教學與德育似乎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高中數學教師都知道,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蘊含著許多德育的內容,在課堂上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是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 只是囿于應試,數學學科的德育功能并不能完全展開,也因此并沒有成為研究的熱點.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面臨著必備品格的培育任務,顯然必備品格與德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如果把德育理解為道德教育,那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去尋找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成為有效實施德育,進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前提.
核心素養(yǎng)下道德教育資源探究的必要性
如果說傳統(tǒng)的德育研究的是德育發(fā)生的過程,那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去研究道德教育的資源,實際上就是德育的前置性研究. 這個研究與教師的德育實施思路有關,也與教師的德育理念有關.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正如有同行所指出的那樣,如何“將道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對于高中數學教師而言,需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核心素養(yǎng)對高中數學教學,尤其是滲透在教學中的德育,有什么樣的要求?二是當前的數學教學內容如何發(fā)掘道德教育資源?對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思路是一脈相承的. 抓住數學學科中的概念、規(guī)律、公式,以及相關的數學發(fā)展史等等,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嚴謹、理性等態(tài)度的同時,對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德育.
以指數函數的概念教學為例,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需要,這里有兩個資源具有一定的價值:
一是在引導學生建立指數函數概念的時候,可以引入一些名人的判斷,如著名的普林西姆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函數概念的分析,為探索種種運動規(guī)律提供有力的工具,教給人們如何依據已有的經驗去預測未來的事物,從而進一步獲得自然界的科學知識,從千姿百態(tài)的現(xiàn)象中總結出反應本質的基本規(guī)律”.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像這樣的話可能會被教師忽視,但是如果將其作為道德教育的資源,來發(fā)掘其中的德育價值,則可以發(fā)現(xiàn)這段話實際上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高度來認識函數概念,這對于建立復雜的指數函數的概念而言,既是重要的學科角度的引導,也是道德教育的契機.
二是與指數函數相關的一些生活實例. 最常見的就是生活中涉及指數關系,比如說細胞分裂,等等. 具體的問題可以是:某種細胞分裂的時候,由1個分裂成2個,由2個分裂成4個,由4個分裂成8個……如果分裂一次需要10分鐘,那一個細胞在一小時之后會分裂成多少個細胞?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例子是作為指數函數建立的重要素材,教師分析的是其中的指數變化關系. 實際上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道德教育素材.細胞分裂是一個有規(guī)律的自然現(xiàn)象,這個規(guī)律可以用指數函數來描述;細胞分裂又是一種蘊含著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xiàn)象,領略其中的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偉大與神奇,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這就進入了道德教育的范疇.
顯然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接受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教育資源的發(fā)掘,從這個角度講,本研究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道德資源探究途徑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需要,探究道德教育資源的基本途徑,關鍵在于對學生主體的認識.也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學生不僅僅是建構數學知識的主體,同時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 而且知識學習與道德教育之間往往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道德素養(yǎng)的獲得與提升,不是一個認知過程而是一個情感體驗和感化修養(yǎng)的過程. 學科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必須依靠學科本身的特點,在教學的同時,緊緊圍繞學生在學習時產生的各種思想的、情感的波動,及時地進行引導、累積、轉化、提高,讓學生在學識上不斷充實. 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道德教育資源的發(fā)掘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判斷學生需要接受什么樣的道德教育,具體的道德教育過程又是什么,這樣才能讓尋找到的道德教育資源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例如在上面所舉的“指數函數”的例子中,筆者注意到了日常教學中對數學發(fā)展史研究者所做出的論斷的忽視,所以將普林西姆的論斷作為道德教育的資源;考慮到細胞分裂的例子,只發(fā)揮了其促進知識建構的作用,所以進一步強調其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判斷都是極有必要性的. 這可以由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來證明,有學生在仔細揣摩了普林西姆的論斷之后,建立了清晰的“函數是工具”的認識,并且在向其他學生解釋的時候,明確強調“函數通過描述事物運動之間的關系與規(guī)律,來體現(xiàn)出其工具性作用”,可以肯定地講,這樣的理解已經超越了知識層面,他們已經真正將函數尤其是即將學到的指數函數,作為一個基本模型,這決定了他們在今后解決問題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將所解決的問題與函數的類型對應起來.顯然這個時候函數就是一種思想,也可以理解為學生面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 這種思想與態(tài)度決定了學生在面對陌生問題的時候,會以理性的視角去面對,去思考. 很顯然這又進入了德育的范疇,反過來,則說明將普林西姆的論斷作為德育教育資源的做法是正確的.
可以肯定地講,在數學學科中尋找道德教育的資源進而實現(xiàn)德育,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道德的數學教學模式,即是為應對實際問題而提出的,它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超越了片面理性主義,力圖促進真正的“人”的發(fā)展. 這個人當然是指學生,教師努力尋找適合學生道德發(fā)展的教育資源,實際上是為學生的德育認知提供一個豐沃的土壤,而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看,必備品格的形成,包括關鍵能力的形成,都是可以在這樣的土壤中得到生長的.
立足于人探究數學教學中道德教育資源
明確了高中數學教學中道德教育資源探究的必要性,明確了道德教育資源探究的有效途徑,其實也就明確了筆者在上面兩點中強調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對“人”的重視.人是社會與自然的中心,自然也應當成為課堂的中心,這個中心體現(xiàn)在教師的德育,又或者是智育,是要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高中數學教師要立足于對學生的研究,去探究有效的道德教育資源.
需要認識到的是,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其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德育是指針對學生個體進行的道德品行相關的教育和引導,廣義的德育是指對客體所進行的關于思想、品行、德行、政治等層面的教育引導. 因而在探索道德教育資源的時候,教師既應當基于所教學生的個體進行研究,也應當努力從個體上升到群體,進而發(fā)現(xiàn)德育以及道德資源尋找的一般性規(guī)律.
高中數學的主體知識無非是由數和形組成,數的規(guī)律通常是由函數來描述的,而行則包括圓錐曲線等等. 其實在高中數的發(fā)展中,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邏輯,那就是在學生已知的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基礎上,再向復數等等延伸,這樣的一個延伸過程對應著人們對生活描述的需要以及數學邏輯發(fā)展的需要,其中有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而高中數學中的圓錐曲線等等圖形,在生活中常常演繹著對實用與美的認識,如油罐車的油罐對應著橢圓的橫切面,這就是實用性的體現(xiàn),而廣州廣播電視塔的小蠻腰,則是雙曲線的美的體現(xiàn),當數學與生活形成密切的關系,且能夠為學生所理解時,這也是德育的契機,換句話說相應的素材也就是道德教育的素材.
總體而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中的必備品格培養(yǎng)需要,又或者是通過必備品格的培養(yǎng),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更為持續(xù)的內驅力,都需要教師去發(fā)掘道德教育的資源,并且努力將道德教育的過程以一條暗線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樣學生在無形當中獲得的道德認知,才有可能成為學科學習的重要推動力. 以上是筆者對道德教育資源探究的一點淺顯思考,不當之處還請專家同行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