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它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它具有邏輯性、抽象性、符號化等特點,使得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夠高漲,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參與意識低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唯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開啟學生的多向思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關鍵詞:學習興趣;操作實踐;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87
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數學教學的經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正是激發(fā)學生產生興趣的有效措施之一。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它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且具有邏輯性、抽象性、符號化等特點,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夠高。生動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能有效地喚起他們既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輕松愉快中學到真知。例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我總喜歡把應用題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就拉近了學習內容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樂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注重實踐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其自身的認知特點,他們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直觀形象的認知是他們最基本最主要的認知方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還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撐下完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探究實踐活動,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應該培養(yǎng)他們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在動手實踐中獲得真知。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簡單地傳遞、復制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識,構建當前學習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為學生營造動手實踐的氛圍和機會,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自主獲取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開展自主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動手動腦,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有了動手動腦的自主性,養(yǎng)成樂于實踐的好習慣,才能有效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探究實踐,比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三、培養(yǎng)思維,發(fā)掘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他們思維空間,形成思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獨辟蹊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格外高漲,思維就會愈發(fā)活躍,課堂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極大地開啟了學生的思維閘門,培養(yǎng)了他們思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教學開始后,教師應該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也要全程緊密參與,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同時還要正確引導課堂走向,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很難保證全程關注,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思想開小差或者探究的問題跑題之后用合理的方法或者語言引導回來,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實踐過程中。
四、巧用白板,提高時效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數學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發(fā)展,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也間接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數學中程式化、符號化、公式化的知識居多,且抽象難懂,致使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枯燥,教師也感到教學過程困難重重。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枯燥變得生動,將復雜變得簡單,將抽象變得直觀,這樣不僅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而且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時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希沃白板是一款專門針對教學場景設計的互動課件工具,其以多媒體互動白板工具為應用核心,提供云課件、素材加工、學科教學、課堂活動等多種備課、授課功能,幫助教學者方便快捷地進行課堂教學。利用希沃白板,有助于解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繪圖難、不明晰、構圖復雜、等問題,幫助學生將難以理解的圖形、定理、公式用可視的模型展現出來,做到了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時效。
參考文獻:
[1]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旬刊,2013(6).
[2]彭海紅.小學數學課堂電子白板的巧妙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4).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仲毓(1970.12— ),女,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