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其慧
【摘要】教學策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軟實力,如果教師能夠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不僅能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而且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課堂中更是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實現(xiàn)智慧語文課堂,彰顯語文課堂的魅力。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語文;智慧課堂
教學策略是教育心理學中的術(shù)語,廣義的教學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學的策略。而狹義的教學策略,則專指教的策略,屬于教師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指教師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訂的教學程序計劃和采取的教學實施措施。好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度,而且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蹦敲慈绾蝺?yōu)化教學策略,并把它運用到語文課堂中,進而彰顯語文課堂的智慧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設立問題情境,調(diào)動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出現(xiàn)開小差、交頭接耳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習時缺少動力。所以我們要通過適當?shù)慕虒W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設立問題情境
通過設立問題情境這一教學策略,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教師會使用課件演示部分名勝古跡的圖片,這時學生會被圖片吸引,教師相機提出問題:“同學們都喜歡哪些名勝古跡呢?咱們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吧?!贝蠹視乘院?,教師會選擇一位小代表來說一說他們小組的討論成果。這時大家的學習興趣高漲,接下來教師會導入《埃及的金字塔》這篇文章,提示同學們站在作者的角度來閱讀文章。當學生認真讀完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你們是作者,現(xiàn)在處于埃及,面前就是金字塔,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你想怎么樣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呢?”還是通過小組討論的模式,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會感同身受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時候的課堂完全進入了活躍的狀態(tài),即使有學生起初不是很感興趣,但這時候也被大家給帶動起來了。所以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旦被激發(fā)起來,這節(jié)課也就能很好地進行下去了。
2.多媒體的運用
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課文中的內(nèi)容用圖像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原本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瞬間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會睡覺的植物》中,教師用多媒體的動畫,把三葉草白天展開葉子,晚上睡覺的形態(tài)表現(xiàn)了出來,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帶著尋找答案的心情,積極閱讀課文內(nèi)容,向課文探尋答案。 接著教師播放蒲公英與胡蘿卜花睡覺的模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孩子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認識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喜歡上了閱讀,養(yǎng)成了積極學習、努力探索的好習慣。
3.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要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就要吃透教材,準確把握課文中的情感因素。比如在《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中,教師首先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里,自己對家鄉(xiāng)是什么感情。接著教師用飽滿的激情朗誦:“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弊寣W生們帶著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帶著滿腔的情感學習課文內(nèi)容,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教師有意識地把蘊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具體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撥動學生的心弦,就能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
在語文教學中,只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很容易覺得枯燥,進而導致他們不遵守課堂紀律。如果讓學生也參與教學過程,不僅能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而創(chuàng)立問題情境,運用多媒體教學,讓他們?nèi)ヌ骄繉W習就是很好的方法。
二、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師生的平等——構(gòu)建民主氛圍
我們都知道師生之間要注重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只有這樣才能構(gòu)建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另外,如果一個教師擁有教學智慧,再加上師生之間的平等相處,在這樣的民主氛圍下,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能夠與文本作者達到共情的效果,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文章,感知作者對祖國的熱愛。接著教師跟著背景音樂有感情地引讀,讓學生感受眼前的幾幅畫面,接著詢問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感受。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因為這篇文章是一篇詩歌,所以接下來我們要一起回顧詩歌和敘述文文體的不同。第三步,引導學生理清文路,整體感知。“我們愛你啊,中國,究竟愛中國的什么?”可以將文章分為幾個小部分,然后每個部分起個小標題來概括,這樣學生更能感受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最后,引導學生再次感受對祖國的愛。由于要體現(xiàn)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以教師會找?guī)讉€平時表現(xiàn)好的同學來分段朗讀,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聆聽,一起感受。
從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是有感情的個體,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另一方面,教師應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而民主平等的課堂,更能構(gòu)建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
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的差異——尊重個性發(fā)展
新課改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忽視任何一個學生。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個性的差異,尊重個性的發(fā)展。
1.注重個體差異
每位學生的語文水平不盡相同,有的文字功底深,有的知識面廣,有的思維敏捷。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要做到面對全體,照顧個別。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同一主題確定不同的目標,旨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對語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掌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說出其中心思想,掌握課文中重要的詞語和語句,誦讀課文等;對普通學生,則加大要求,不僅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內(nèi)容,更要體會作者的情感,聯(lián)系實際說出自己的感想;而對于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要提高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還要他們增加閱讀量,拓寬閱讀視野,并模仿性地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方法,寫出一篇短文,提高寫作水平。
2.尊重個性發(fā)展
同樣的問題,每個人的見解不一樣,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個體化發(fā)展。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顧茅廬》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歷史典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閱讀文章,感受故事的整體脈絡,這樣有助于他們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能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小組討論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故事,選出代表來說一說。這時候大家都對文章中的人物很熟悉了,接下來教師會提出問題:“同學們,針對這篇故事里的人物,你們都喜歡誰呢,為什么喜歡他?”這時候,大家各抒己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最后,從喜歡劉備的同學以及喜歡其他人物像諸葛亮、關羽、張飛的同學中挑選出幾個來進行分角色表演。學生把這些人物演得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彰顯出了人物的性格色彩,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學生自己的表演特色。
面向全體學生,不拋棄他們中的任何一員,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學生是獨立的人,是發(fā)展的人,是獨一無二的人,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每個人更好地進步。
此外,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重視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善于用眼觀察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善于用耳聆聽學生充滿靈性的語言,善于用身體語言表示對學生某一方面的贊賞,善于用嘴啟發(fā)學生發(fā)言,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閃光點,掌握時機,給學生以正面評價。教師不能吝嗇表揚,因為中肯的贊揚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它能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有時候,贊賞就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
總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有很多,在語文課堂中優(yōu)化教學策略,更能彰顯語文課堂的魅力。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策略,都要融入教師的真實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策略,融入真實的情感,實現(xiàn)智慧語文課堂的構(gòu)建。
【參考文獻】
[1]劉勝.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30,132.
[2]李瑞蘭.繽紛互動,豐富課堂——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簡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