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小學階段的逐步推進,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成了教師關(guān)注的重點。教師在小學品德課中要明確法制教育滲透的必要性,從學生發(fā)展訴求出發(f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挖掘法制的內(nèi)涵,使得他們能夠靈活使用所學內(nèi)容解決實際問題,保證學生未來健康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思想品德? 法制教育? 滲透方案
現(xiàn)代社會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問題日益嚴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教育工作者當下的主要任務。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要將品德課作為載體,花費時間和精力分析法制教育滲透方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法制學習平臺,讓學生意識到法制觀念形成對自身發(fā)展的積極影響,進而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全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一、合理使用教材,提供法制知識學習平臺
教材是教材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媒介,教師要合理挖掘教材內(nèi)容,從中提取對法制教育滲透有幫助的知識點,營造貼近教學本質(zhì)的法制知識學習平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制相關(guān)內(nèi)容,保證他們在完成思想道德學習要求的同時全面提升法制水平。
例如,在進行《我們的民主生活》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會充分使用教材,作為培養(yǎng)學生法制觀念的理論出發(fā)點。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民主意識,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的公民權(quán)利就被受到了侵犯,因此,本堂課將培養(yǎng)學生民主意識作為教學目標。課前,我先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再次挖掘本單元和法制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將其中具體例子拿出來,作為驗證法制教育觀點的素材。課堂正式開始時,我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鼓勵他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挖掘教材內(nèi)容,尋找對自身民主意識優(yōu)化有益的內(nèi)容,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學生挖掘教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給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建議,引導他們自主挖掘,從教材中收集到符合自身民主觀念的知識點。最后,我要求學生結(jié)合教材,講述自己如何在之后的民主生活中保護好自己的權(quán)益,如何使用法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學生在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下會發(fā)散思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教材理論知識的驗證下,完成一系列任務,全面展示了教材對法制教育滲透的正面作用。
教師要合理發(fā)揮教材的積極作用,讓學生轉(zhuǎn)變固化的品德課學習習慣,能從教材中挖掘到對自身法制觀念形成有促進效果的知識點,進一步拓展法制視野,保證他們在小學階段就能達成培養(yǎng)法制意識的預期目標。
二、倡導合作學習,提升學生法制學習效率
小學生的法制基礎較差,法制學習中很難獨自完成各種探究任務,因此,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法在品德課中的使用,讓學生相互幫助,共同促進,進一步提升他們法制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學會和諧相處》的教學時,我會借助合作學習法,提升學生法制學習效率。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在合作學習前會按照公平性和互補性兩大原則完成小組成員分配,保證每個小組都有先進生和后進生的同時也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力互補,這是達成法制教育滲透目標的基礎保證。課堂開始,我播放了社會熱點新聞,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事件中誰的責任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把剩下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在自由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合作探究熱情被有效激發(fā),每個人都會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學生為了高效完成這一探究任務,會明確各自的分工,一個人負責挖掘教材內(nèi)容,將事件和思想品德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一個人負責搜集相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為問題探究提供法律支撐,另外一個人則負責整合所有內(nèi)容,解答這兩個問題。學生明確分工后合作學習效率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課堂時間利用率大大提高。最后,學生給出結(jié)論:根本原因是沒有學會和諧相處,欺人觀念根深蒂固。同時學生也從法律的角度對答案進行補充,加深了對法制的認識,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法制認知水平。
教師要正確使用合作學習法,使得學生之間能相互幫助,引導他們發(fā)揮自身能力特點的同時一起完成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三、完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法制觀念培養(yǎng)
評價作為小學品德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師要投入精力完善課堂評價機制,進而提升法制教育滲透效率,有效促進學生法制觀念培養(yǎng),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法制基礎。
以我自身教學為例,我會全面導入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我將課堂評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自評,學生在法制學習過程中對自身法制意識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們在自評時雖然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但是能明確指出自己在法制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部分評價內(nèi)容是我調(diào)整下階段法制滲透方案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是教師評價,我會觀察學生在法制滲透的表現(xiàn),從專業(yè)的角度給出客觀評價,并且在評價中指出修改調(diào)整方向,防止學生將類似問題帶到之后的學習中,例如《蔚藍色的地球》這一課,我會指出學生在學習環(huán)境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了解環(huán)境保護法,通過評價幫助他們形成環(huán)境保護的法制觀念;第三部分是學生互評,品德課中進行法制教育滲透時學生合作頻繁,他們互評時能從細節(jié)出發(fā),相互指出小問題,這也是我在法制滲透中容易忽視的部分,同時由于同學這一層關(guān)系,他們愿意接受其他人的評價,進而主動調(diào)整自身學習狀態(tài),更好地融入品德課中完成法制學習任務。通過這三種評價方式,大大提升法制滲透效果,能達到我設定的預期教學目標。
評價機制的完善為學生法制觀念培養(yǎng)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幫助學生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法制觀念。
在現(xiàn)代小學品德課中,教師要將法制教育滲透作為主要任務,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法制學習平臺,保證每個人在引導下都能初步形成法制觀念。學生法制觀念的形成是他們未來健康成長的保障,也是當下新課改推行的本質(zhì)要求。
參考文獻
[1]倪丹丹.聚焦法制教育明亮童心世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7(3).
[2]程億.將法制教育滲透于品德課程的教學研究[J].神州,2017(36).
[3]陳光飛.淺談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J].考試周刊,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