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摘 ?要】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掌握一些樂理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綜合音樂素質(zhì),進而促進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教學實踐探究了如何有效培養(yǎng)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策略。
【關(guān)鍵詞】高中音樂教學;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培養(yǎng)策略
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日益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的情況下,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了基礎(chǔ)教育者重點思考和探究的問題。而音樂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高中音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yǎng)其音樂鑒賞能力,成為了音樂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培養(yǎng)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之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促進高中生全面健康發(fā)展。音樂鑒賞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如果學生不會鑒賞所聽或所學音樂的好與壞,那么高中音樂教學就是失敗的。很多高中學生喜歡聽音樂,而且特別喜歡聽流行音樂,但學生在沒有具備鑒賞音樂能力的時候,他們對所聽的音樂只有感性認識,只知道所聽的音樂就是好聽,但為什么好聽,他們卻說不出原因。如果老師能夠告訴學生音樂好聽的原因,學生是非常樂意接受的,因為這樣的音樂教學內(nèi)容迎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為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模仿訓練教學法。教學中音樂教師讓高中學生反復模仿某個歌曲的唱法,并給學生灌輸一些相關(guān)的樂理知識。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大部分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因而很多高中學生認為音樂是一門副科,學習音樂就是為了及格,為了能高中畢業(yè)。這樣的錯誤認識使高中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根本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音樂。但是,如果高中生掌握了一定對音樂作品的鑒賞方法,就能夠辨別音樂的好與壞,知道怎樣去欣賞音樂,知道自己愛好的音樂類型,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3.有利于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真正魅力
在高中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更要通過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讓他們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才可以有效理解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和想表達出的思想,進而使學生融入到音樂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中,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他們體會到音樂作品的魅力。比如,教學《長江之歌》時,先讓學生認真聆聽,然后給學生講授作品包含的旋律,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包含的對祖國的崇敬之情,從而讓其體會到這個音樂作品的真正魅力。
二、培養(yǎng)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策略例談
1.用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開展教學活動
要想提高高中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參與積極性,其前提條件就是學生要對鑒賞的音樂作品感興趣,能夠喜歡上所鑒賞的音樂作品。對高中生來說,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音樂,但為了激發(fā)大多數(shù)同學對音樂鑒賞課的參與興趣,就需要選擇一些大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開展教學活動,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喜好選擇、年齡特點去選擇那些旋律緊湊優(yōu)美、當下流行的音樂作品。這樣,學生才能不由自主地跟著進行演唱。學生對鑒賞的音樂作品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和聆聽老師講授的內(nèi)容,自主探究音樂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作品融入為一體。
2.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活動
高中生是音樂鑒賞教學活動的教學對象,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活動是為了培養(yǎng)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因此,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音樂鑒賞課的主人,從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在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要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音樂老師要善于和學生進行溝通,知道他們在鑒賞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遇到了哪些困難,從而在開展鑒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給予他們幫助,使學生得到及時的鑒賞指導。同時要積極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要給予指導,讓他們認識到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進而能夠及時進行改正。這種重視學生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愛上音樂鑒賞課,會促進他們自主探究音樂,從而提高鑒賞能力。
3.采用多樣化的新課導入方式
為了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鑒賞課中,在導入新課時就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用多種多樣的課堂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有我要學的渴望。例如,鑒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時,為了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貝多芬的作品內(nèi)容和想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可先給學生講一些貝多芬的事跡和生平,讓學生通過了解貝多芬的相關(guān)情況對貝多芬的其人其事有個大概的了解。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既滿足了學生對貝多芬的了解愿望,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了解了貝多芬的作品。
再如,在鑒賞《鋼琴奏鳴曲》時,為使學生對鑒賞課產(chǎn)生興趣,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guān)的圖片。如一些頑強抗爭和生命力超強的圖片,像壓在大石頭底下頑強生長的小草、在石縫中頑強生長的小樹等,用這些圖片導入新課,不僅能改變音樂傳統(tǒng)教學中僅靠口和粉筆導入新課的方式,更能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所鑒賞音樂作品的大概內(nèi)容。
在鑒賞某個流行的歌曲前,可在導入新課時先讓學生輪流分享他們喜歡的音樂作品,如能大膽上臺進行演唱則更好。因為不同的學生能帶來不同的音樂作品,除了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活躍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氛圍,繼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4.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
“親其師,而信其道”,說明音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搞好關(guān)系是非常重要的。師生關(guān)系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的好與壞。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即老師是音樂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老師給學生的印象通常都是嚴厲且高高在上的,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不利于學生接近老師,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就不敢去請教老師,時間長了不利于音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如果在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夠與學生建立起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就會使學生感覺到老師是非常平易近人的。當學生遇到了問題時,就會及時去請教老師,而且會對老師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把老師當成自己最親近的人,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參與興趣,成為讓他們努力學好鑒賞課的動力,從而在客觀上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總之,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樂理知識后,還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效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提升他們的整體審美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時候,要努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新課導入方式,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開展教學活動,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米蘭.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8(36):58
[2]王彩花.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9):151-152
[3]于飛.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