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輝
【摘要】情感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及世界觀、人格的完善。
【關鍵詞】情感教學;語文教學;應用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在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以及人格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列夫·托爾斯泰說過:“藝術活動是以下面這一事實為基礎的,一個用聽覺或視覺接受他人所表達的感情的人,能夠體驗到那個表達自己的感情的人所體驗過的同樣的感情?!鼻楦惺强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或者說是人因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體驗,如愉快、悲傷、喜愛、憤怒、驚恐等。
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通過感情來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鼓舞學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收到較好效果的教學過程。在進行啟發(fā)教學過程的同時,教師如果能巧妙地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以聲激情,以聲傳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運用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善于通過自己的感情去感化學生,善于營造親切自然的氣氛,準確地揣摩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情感軌跡。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潛力才會得到充分發(fā)揮,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才會好學、樂學。例如,在教學朱自清《散文兩篇》一文時,鈴聲剛響,筆者笑容可掬地走進教室,十分親切地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朱自清嗎?”“沒有!”學生一起回答。然后筆者一邊微笑一邊出示朱自清的黑白照和彩照,極簡單地介紹了朱自清的情況,著重講述了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事。之后又說:“朱自清就像本文寫到的荷塘……”“也像月色,像高山,像大?!蔽疫€未說完,同學們就搶著發(fā)言,情緒十分高漲。短短幾句開場白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進行啟發(fā)教學的同時也進行了“情感教學”——用真情去打動學生。
二、運用情感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領悟課文知識
要搞好語文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入理解,而要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尋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睹娦颉分姓f:“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王充《論衡》又說:“精誠由中,故其文語感動人深?!庇纱丝梢?,情感是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生命之源。學生只有觸及作者情感深處,才能對文章產(chǎn)生共鳴,才談得上理解、品味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主旨,才能體會作品中蘊含的喜怒哀樂,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
譬如筆者講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時,先向?qū)W生介紹作者,讓學生了解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的詩歌氣吞山河,熱情洋溢,風格雄渾豪放。然后向?qū)W生介紹寫作背景;詩人寫這首詩時已68歲了,但他仍想抗敵,收復失地。在十一月四日這個夜晚聽到風雨之聲,觸景生情,激發(fā)了他強烈的愛國之請。接著用一種深沉、悲壯的感情范讀全詩,把學生帶進詩人的情感世界里。詩人“僵臥孤村”的凄涼形象躍然紙上,但他并不感到悲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詩人堅持抗金,收復失地,至死不渝,意境悲壯、深沉;“鐵馬冰河”的夢境和“戍輪臺”的平生壯志融為一體。至此,學生感受到一位憂國憂民、充滿愛國情懷的偉大詩人的脈搏跳動,理解詩人的情感精神,并在心里產(chǎn)生了共鳴。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豐富的感情引導學生找到與詩人的那塊“燃燒的赤炭”相同的“燃點”。
三、運用情感引導學生感悟生活,提高寫作能力
如果說寫作是生活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那么感情就是寫作的生命,可以說,沒有感情就不會有寫作。人的感悟是有差異的,許多學生在觀看同一景物時,有的靈感頓生,有的卻一臉茫然;在經(jīng)歷同一件事情時,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卻無動于衷;在面臨同一個問題時,有的思緒萬千,有的卻木然無知……情感豐富的教師往往能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情,學生寫作就富有“靈性”了。
如筆者在教學《金盒子》時,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聽,當讀到“可是突然一個晴天霹靂似的電報告訴我們,哥哥竟在將要動身的前一星期,患急性腎臟炎去世了……”我的眼睛濕潤了,再看看學生,有的眼淚掛在臉上,我讀完課文,問學生:“覺得怎么樣?”學生回答:“慘!”
筆者抓住學生已聽出了一個“慘”字,用一種低沉悲傷的語調(diào)講授課文,讓學生感受骨肉至親的感情后,說:“聽到這么慘的故事,你現(xiàn)在最想干的是什么?”學生說:“寫封信給作者,安慰安慰她?!蔽艺f:“好,現(xiàn)在就拿出作文本寫封信慰問她?!比缓缶妥寣W生放開寫。其實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用情去體驗,就會挖掘出許多的道理和智慧。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引導學生深入地體驗情感,并且通過閱讀去借鑒作家感悟生活的經(jīng)驗,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四、運用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激發(fā)愛國激情,促進人格的完善
盧梭說:“教育之事必須給予人們的心靈以民族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們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為愛國者?!鼻楦惺怯绊懬嗌倌陮W生立場、世界觀的重要因素。沒有情感就沒有道德。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蔽膶W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抒發(fā)情志”,這就是“興”。讀者從文學作品中可以“考見得失”“觀風俗之盛衰”,這個說法是“觀”?!叭骸笔侵浮叭壕酉嗲写瑁ハ鄦l(fā),互相砥礪”?!霸埂笔侵浮霸勾躺险?,以促進改善。在興、觀、群、怨中,讀者既提高了對世界、生活、人生、自我的認識,又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全新的情感,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收到了陶冶情操、促進人格完善的功效。
例如學習《白楊禮贊》,要激活學生情感,讓他們明白愛什么、恨什么;《誰是最可愛的人》是催生壯志豪情,激發(fā)民族自信心和不屈精神的典范;《事業(yè)篇》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例文。
又如,筆者在教《大自然警號長鳴》后問學生:“你們積極參加植樹活動嗎?感覺到自己做了有意義的事情嗎?”要求持肯定答案的學生舉手。學生大部分都舉起了手。筆者微笑著點點頭,向他們投去贊許的眼光,又問:“你們是否隨手把垃圾扔進河里?或者亂砍樹木?亂踏花草?”這時筆者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低下了頭。筆者沒說什么,和學生一起沉默。從某種意義上說,筆者是在享受沉默。教師可以不說一句話,卻使學生受到感染,產(chǎn)生影響。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情操,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總之,語文課也是一門藝術課,要體現(xiàn)一種大語文觀,要教出特色,教出個性,讓學生學而不厭,要做到這點,教師定要在情感上下功夫。
【參考文獻】
[1]陸山華.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初探[J].語文學刊,2007(03).
[2]劉瑞昌.淺析初中語文古詩詞情感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5(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