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飛
摘 ?要:本文通過對山西省8所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喜歡參加體育鍛煉,鍛煉的目的是增強身體素質(zhì),高校中缺乏為殘疾學生提供健身鍛煉的器材和場地,相應的體育指導員和咨詢機構、專門的書籍較少。本文通過對傷殘體弱學生中的殘疾學生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旨在提高高校對殘疾學生的關注,為推動殘疾人參與正常的體育鍛煉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jù)。
關鍵詞:高校 ?殘疾學生 ?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a)-0088-02
近年來,隨著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和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大學生中傷殘體弱的人數(shù)在不斷的增加,導致大學里殘疾、體弱學生的體育教育問題日趨突出。殘疾學生作為殘疾人的一部分,由于身體的部分功能低下缺失、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學校缺乏專業(yè)的指導教師以及相應的場地器材等,使得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學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現(xiàn)在在高校中,對這些學生普遍實行體育課免修、體質(zhì)免測,這樣使得殘疾學生們的身心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體育鍛煉。因此,高校應如何在殘疾學生學習、生活之余,通過體育鍛煉,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正是當下我們學校體育教育給予重視的問題。
1 ?結(jié)果與分析
1.1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表1),很喜歡體育鍛煉的人占總?cè)藬?shù)的半數(shù)以上。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大部分高校殘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積極,體育的功能已被殘疾學生所接受。殘疾學生希望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zhì)、改善生活方式的需求。
1.2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持續(xù)時間、頻率和強度
1.2.1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持續(xù)時間
由表2可知,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每次鍛煉有71.5%的學生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不足30min,有16.4%的學生每次鍛煉時間在31~60min,有9.6%的學生每次鍛煉的時間在61~90min,有2.5%的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在91~120min。一次有效的體育鍛煉必須要有足夠的運動時間。調(diào)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進行的體育鍛煉不能獲得有效的健身效果。能達到健身效果的只有28.5%。從而分析導致體育鍛煉時間短的原因是高校殘疾學生體質(zhì)弱,對科學進行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了解較少。
1.2.2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頻率
由表3可知,對于大部分的高校殘疾學生來說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在3~4次,其中1~2次的占30.9%,5次的占7.5%,這表明,大部分高校殘疾學生都不能保證每天參加1h體育鍛煉的要求,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1.2.3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強度
由表4可知,在調(diào)查的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當中,無感覺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1.3%,強度在微微發(fā)熱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16.5%,強度在微微出汗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15.6%,只有23.6%的人達到了體育人口鍛煉標準的強度。因此,高校應繼續(xù)加強對殘疾學生體育鍛煉健身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自覺良好的健身習慣,這仍是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重點。
1.3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項目分析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不同殘疾類型的高校殘疾學生在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方面有著明顯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和特點。視力殘疾主要以健身器材為體育鍛煉方式;其他類型的以散步、慢跑為主要的體育鍛煉方式;語言殘疾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殘疾學生;肢體殘疾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相對比較少一些。
1.4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
目前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形式,大部分都是通過參加體育輔導班、社團進行體育鍛煉。
1.5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場所
鍛煉場地是高校殘疾學生能否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盡管健全的體育鍛煉設施在不斷完善,但有針對性的為殘疾學生設立的健身場所幾乎沒有,在此情況下,學生們鍛煉的欲望再強也不可能得以實現(xiàn)。
1.6 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動因分析
體育鍛煉的動機是促進體育鍛煉者參加體育鍛煉的內(nèi)部動因。大部分高校殘疾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真正目的是增強身體素質(zhì)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
2 ?結(jié)論與建議
2.1 結(jié)論
(1)大部分高校殘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積極,體育鍛煉已在高校殘疾學生當中占有重要位置。
(2)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低,每次鍛煉的時間短和強度中等,符合體育人口標準的較少。
(3)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殘疾學生選擇小球類項目和跑步等技巧性相對較少的項目。
(4)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在組織形式上集中于參加體育輔導班、社團進行體育鍛煉。
(5)山西省高校殘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因主要是增強身體素質(zhì)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
2.2 建議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加強宣傳力度。
培養(yǎng)高校殘疾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使高校殘疾學生深刻的明白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了解高校殘疾學生體育健康知識,增強殘疾學生的自信心,充分利用媒介,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引起對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高度關注,從而推動高校殘疾學生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2)注重高校殘疾學生的體育教育。
高校體育保健課的宗旨應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為中心,圍繞課程目標而構建。新的體育保健課要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具有易學習、易練習、易運用的特點。因此,建議高校能夠根據(jù)各自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高校殘疾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積極編寫教學大綱,總結(jié)經(jīng)驗,為體育保健課提供寶貴的參考依據(jù)。
(3)提供充足適宜的健身場地、設施和器材。
積極提供高校殘疾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所需要的場地、器材等設備,并且針對高校殘疾學生的心理特征安排活動場所。加強對高校殘疾學生運動規(guī)律的體育運動項目和器材的研究和開發(fā),使高校殘疾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取得預期的效果。
(4)研發(fā)適宜高校殘疾學生的運動項目,培養(yǎng)指導殘疾學生健身的人才。
組織高等院校的專家編寫有關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科研系列教材,加強對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開設殘疾學生體育鍛煉講座,增強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加強對殘疾學生健身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0
[3] 中國殘疾人體育協(xié)會.殘疾人體育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 馮曉霞.蘭州市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可行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
[5] 張和平.山西省大學生體質(zhì)弱勢群體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6] 劉喜文.關于殘疾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5(1):8-9.
[7] 魏星.殘疾學生體育活動態(tài)度探析[J].體育學刊,1996(3):27.
[8] 周坤,李天珍.殘疾人健身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3):49-52.